备案号: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Test Methods for POI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I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3.1缩略语 (1)3.2术语和定义 (2)4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业务功能.. (4)6分类 (4)7射频技术指标定义与要求 (6)7.1频率范围 (6)7.2插入损耗 (6)7.3输入驻波比 (7)7.4端口隔离度 (8)7.5发发隔离度 (9)7.6收发隔离度 (9)7.7带外抑制度 (9)7.8传输互调 (10)7.9反射互调 (10)7.10二阶互调 (10)7.11混合互调 (10)7.12功率容量 (11)7.13带内波动 (11)7.14耦合度 (11)8监控指标要求 (11)8.1输入功率读取 (12)8.2输出功率读取 (12)8.3驻波比读取 (12)8.5过门限/告警 (13)9内部设计 (13)9.1重叠频段合路设计原则 (13)9.2不同系统合路 (13)10端口要求 (14)10.1端口排列原则 (14)10.2端口使用原则 (14)10.3多设备端口原则 (14)11丝印 (14)11.1公司LOGO (15)11.2产品类别 (15)11.3单元标识 (15)11.4端口/接口标识 (15)11.5其它丝印标识 (15)11.6多设备标识 (15)12内部要求 (16)12.1器件要求 (16)12.2电缆要求 (16)12.3内部摆放要求 (16)13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8)13.1运输 (18)13.2贮存 (18)14检验 (19)14.1新产品样机验证 (19)14.2新产品验证和出厂检验 (19)14.3厂验 (19)14.4工程现场改造设备 (19)15安全 (19)16测试方法 (19)16.2上行插入损耗测试 (20)16.3下行插入损耗测试 (21)16.4上行输入驻波比测试 (22)16.5下行输入驻波比测试 (23)16.6系统隔离度 (24)16.7发发隔离度 (25)16.8收发隔离度 (26)16.9带外抑制测试 (27)16.10带内波动测试 (28)16.11耦合度测试 (29)16.12三阶互调(反射)测试: (30)16.13三阶交调(传输)测试 (31)附件1:POI常用标识、丝印和符号 (32)前言本标准为多系统接入平台(Point Of Interface)设备研制、开发、网络建设、设备制造、工程设计、管理维护、生产制作、质量验证、性能测试等提供技术依据。
结合市场需求、公司开发、生产和实际运用情况而编制。
本标准由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雷本标准于首次发布。
1范围本标准定义了多系统接入平台(Point Of Interface)的术语、并规定了设备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要求、操作要求、机械要求、环境要求、电源和接地、电磁兼容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多系统接入平台(Point Of Interface)系统设备的研发、网络建设、设备制造、工程设计、管理维护、生产制作、质量验证、性能测试等提供技术依据2规范性引用文件GB 17625.2-1999 电磁兼容限值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电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GB 17635.1-2003 电磁兼容限值电流≤16AGB/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YD5059-98 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04R&D-03-913 直放站嵌入式监控软件设计规范(功能处理及对外接口部分)03R&D-03-325 外购物料质量与可靠性评估方法03R&D-03-328A0 京信直放站监控参数及功能规范03R&D-03-323 监控软件术语规范Q/JX A 07-025 产品包装设计规范05R&D-03-091 直放站监控软件基本验证方法Q/JX A 07-023 京信产品环境实验规范03ME-03-3001 整机标识标签规范Q/JX A 09-004 POI产品型号命名办法3术语和定义3.1 缩略语表1 缩略语对照3.2 术语和定义3.2.1 多系统接入平台多系统接入平台,又称POI ,其英文名称:Point Of Interface ,它是在多系统共享分布链路中,将多路移动信号下行合路输出,接收上行信号分路输出至相应接收机的一种设备,如图3-1。
根据应用场景不同选取任意两个频段或多个特定频段进行合路和分路,完成若干系统的分布共用,达到充分利用资源、节省投资的目的。
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不同系统间的隔离和分合路,解决系统之间的发射干扰和防止接收路径引入的阻塞,并可有效改善信源的传输互调指标。
合路单元,又称COM,其英文名称:Multi Operator Combiner,是对部分壁挂式POI和个别小型POI的另一种称呼,其实质上也是POI。
3.2.3基站侧端口POI设备连接基站设备或其它移动通信信源设备的端口称为基站侧端口(也叫信源侧端口),简称基站端口或基站端。
POI下行链路的基站侧端口为设备的输入端口,POI上行链路的基站侧端口为设备的输出端口。
3.2.4天馈端口POI设备连接天馈分布系统的端口为天馈侧端口(也叫分布侧端口),简称天馈端口或天馈端。
POI下行链路的天馈侧端口为设备的输出端口,POI上行链路的天馈侧端口为设备的输入端口。
3.2.5下行POI下行POI是指POI的下行部分,在上下行分体式POI中,下行POI等同于下行单元,在上下行合体设计的POI中,下行POI等同于下行链路的综合。
3.2.6上行POI上行POI是指POI的上行部分,在上下行分体设计POI中,上行POI等同于上行单元,在上下行合体设计的POI中,上行POI等同于上行链路的综合。
3.2.7单扇区POI机柜内部设备、可以单独覆盖1个扇区的POI叫单扇区POI,其下行部分叫单扇区下行POI,上行部分叫单扇区上行POI3.2.8多扇区POI在一个整机POI要求覆盖多个扇区的情况下,整机内含有1个单扇区POI叫1扇区POI,含有2个单扇区POI叫2扇区POI,以此类推。
3.2.9射频单元机柜内部设备、含有上下行链路,可以完成单独覆盖功能的POI设备,叫做射频单元。
监控单元是POI设备的监控设备,可实现本地和远程监控功能,实现对POI的所有参数的设置与查询,以及监控软件的更新下载,采用串口直联、或者通过以太网,OMC端PC 机连接POI监控单元,可实现对POI所有参数的设置与查询。
监控中心可以远程监控每台设备,并对它们进行实时轮询。
监控单元只存在于有监控需求的POI设备中,并不是每个POI都有监控单元。
监控单元也叫MC单元。
4业务功能➢将移动通信设备信号合路➢将天馈分布系统信号分路➢抑制无用信号➢对移动通信设备的信号和天馈分布系统的信号滤波传输➢支持多种组网方式,包括菊花链式、星形连接等(图5-1)以太网以太网图5-1 POI组网示意图5分类5.1 实现方式分类➢收发单向共路方式;(图6-1)➢收发单向分路方式,即收发分缆;(图6-2)➢收发双向共路方式,即收发合缆;(图6-3)➢收发双向分路方式。
(图6-4)TXRX图6-1 收发单向共路方式TXTXRXRX图6-2 收发单向分路方式(收发分缆)T/RXT/RX图6-3 收发双向共路方式(收发合缆)T/RXT/RX图6-4 收发双向分路方式4种类型的POI的命名应符合企业标准Q/JX A 09-004《POI产品型号命名办法》。
5.2 结构类型分类➢机柜式,涵盖800mm~2200mm的任何高度机柜,19'标准形式,颜色以客户要求为准,无要求时,主颜色使用RAL9002和华为灰2种;➢插箱式,19'标准形式,深度根据19'标准机柜的类型确定,客户无具体需求时,采用350mm和470mm两种;➢壁挂式,结构要求需满足《壁挂式POI结构设计规范》;➢台式,平置与台面或地面直接应用,无需提供额外的安装组件;➢龙门架式。
6射频技术指标定义与要求满足通信业务接入需求,POI有多种衡量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POI衡量指标6.1 频率范围6.1.1定义满足POI接入业务的运营频段。
接入业务要求的设备指标,如插入损耗、电压驻波比(VSWR)、系统隔离度、输入隔离度、收发隔离度等都应在该频段内满足。
6.1.2要求POI常用接入系统的频率范围见附件一《POI常用丝印标识、频段和符号》。
特殊系统的接入频率范围由制造商与用户商定。
根据应用场景不同,POI设备并不一定支持附件中所有系统的合路和分路,可根据需求,使用几种频段完成若干系统的共用室内外分布工程。
6.2 插入损耗6.2.1定义发射机输出功率和接收机输入功率通过POI引起的传输损耗,包括功率分配损耗、导体损耗、介质损耗、反射损耗等。
插入损耗与POI的天馈端口数有关,表3定义为公司POI在附件一的频段下的最大插损指标。
表3 各系统插入损耗注:其它系统插损由制造商与用户商定。
6.3 输入驻波比6.3.1定义POI的输出端口与标称阻抗负载相连接,输入端与无损耗传输线相连接并当作其负载时,该传输线中驻波电压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
6.3.2技术要求公司POI在附件一的频段下的最大输入驻波比指标不大于1.3。
6.4 回波损耗6.4.1定义POI的输出端口与之连接的负载不完全匹配,而导致一部分功率反射回输入端,从而产生的损耗,其衡量的指标为损失功率与全功率之比(-10l g P(反)/P(in))。
公司POI在附件一的频段下的最低回波损耗指标不小于18dB。
6.5 端口隔离度6.5.1定义POI接入的不同系统发射频段载波功率与此载波在其它系统端口上可得到的功率之比(-10l g P(反)/P(in))。
6.5.2技术要求根据输入端口的信号系统制式的不同,在其它端口上行频段的衰减,即系统隔离度不能小于表4和表5中的最大值。
在上下行分缆的情况下,空间隔离统一默认为30dB。
表4 抑制杂散干扰的隔离度(9dB)注:表中出现X/Y的数据的X表示非共址时计算的参数(旧网改造时使用),Y表示共址时计算的参数(新建使用)。
(3GPP)表5 抑制阻塞干扰的隔离度注:WLAN以发信机20dBm计算。
6.6 发发隔离度6.6.1定义POI接入的系统间发射频段载波功率与此功率在其它系统发射端口上可得到的功率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