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疾病常规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评估要点1.评估既往史及个人史、生命体征、意识状况、伴随症状、合作程度、心理状态。
2.评估自理能力、皮肤情况。
3.评估呕吐物、排泄物的颜色、性状、量。
4.了解患者相关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1.卧床休息,按医嘱给予饮食。
2.按要求测生命体征,对于发热患者,按要求测量体温,并准确记录。
3.按分级护理标准进行护理。
4.每周测体重一次。
5.根据医嘱记录出入量,记录大小便。
6.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
7.病房保持整齐、清洁、安静、舒适。
8.定期病房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三)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及时正确留取标本,做好各项检查前准备。
2.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监测血压、血糖。
3.用药指导及饮食指导。
4.定期复查,门诊随访。
呼吸困难(一)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史、发生时间、起病缓急、诱因、伴随症状、活动情况、心理反应和用药情况等。
2.评估患者神志、面容与表情、口唇、指(趾)端皮肤颜色,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体位、胸部体征、心律、心率,给与的氧流量,痰量,颜色等,。
3.评估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CT、肺功能检查等。
(二)护理要点1.提供安静、舒适、洁净、温湿度适宜的环境。
2.每日摄入足够的热量,避免刺激性强、易于产气的食物,做好口腔护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不易咳出者采用辅助排痰法,协助患者有效排痰。
4.根据病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改善通气,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原则。
5.根据不同疾病、严重程度及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氧疗或机械通气。
6遵医嘱应用支气管扩张药、抗菌药物、呼吸兴奋药等,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7.呼吸功能训练。
8.定期病房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呼吸困难的常见诱因,指导患者识别并尽量避免。
2.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呼吸机功能训练。
3.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调整日常生活方式。
4.指导患者配合氧疗或机械通气的方法。
恶心、呕吐(一)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原因或诱因,呕吐的特点及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气味、伴随的症状等。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营养状况,有无脱水表现,腹部体征。
3.了解患者呕吐物、毒物分析或细菌培养等检查结果。
4.呕吐量大者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二)护理要点1.出现前驱症状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预防勿吸。
2.清理呕吐物,更换清洁床单。
3.必要时监测生命体征。
4.剧烈呕吐时暂禁食,遵医嘱补充水份和电解质。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及家属恶心及呕吐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紧急护理措施。
2.告知患者避免直立性低血压、头晕、心悸的方法。
3.呕吐停止后进食少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逐渐增加进食量。
抽搐(一)评估要点1.评估抽搐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次数、诱因、过程、部位、性质及既往史等。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有无舌咬伤、尿失禁等。
3.了解患者头颅影像、电解质、脑电图检查结果等。
(二)护理要点1.立即移除可能损伤患者的物品,放入开口器以防要上舌头,如有义齿取出,解开衣扣、裤带。
2.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打开气道,备好负压引流器,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与呕吐物。
3.加床挡,必要时约束保护,吸氧。
4.遵医嘱注射镇静药物,并观察用药疗效。
5.抽搐时勿按压肢体。
6.避免强光、声音刺激,保持安静。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及家属抽搐的相关知识,寻找并避免诱因。
2.告知患者及家属抽搐发作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3.告知患者避免危险的活动或职业。
4.告知患者单独外出时,随身携带注明病情及家人联系方式的卡片。
5.告知患者及家属切勿自行停药或减药。
6.如有病变定期门诊随访。
疼痛(一)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生及持续时间,疼痛的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既往史及患者的心理反应。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3.了解相关的检查化验结果。
4.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二)护理要点1.根据疼痛的部位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
2.给予患者安静、舒适的环境。
3.遵医嘱给予治疗或药物。
4.合理饮食,避免便秘。
5.给予心理安慰,减少焦虑。
(三)指导要点1. 告知患者及家属疼痛的原因或诱因及减轻和避免疼痛的方法。
水肿(一)评估要点1.评估水肿的部位、时间、范围、程度、发展速度,与饮食、体位及活动的关系,患者的心理状态,伴随症状,治疗情况,既往史及个人史。
2.观察生命体征、体重颈静脉充盈程度,有无胸腔积液征、腹水征,患者的营养状况。
3.了解相关的检查化验结果。
4.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二)护理要点1.轻度水肿患者限制活动,严重水肿患者取适宜体位卧床休息。
2.必要时记录24h出入量。
3.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根据病情摄入适当蛋白质。
4.遵医嘱使用利尿药或其他药物。
5.观察皮肤完整性,发生压疮及时处理。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水肿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护理措施。
2.指导患者合理限盐限水。
(一)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头晕的性质、持续时间、诱因、伴随症状,与体位及进食有无相关,治疗情况,心理反应,伴随症状,既往史及个人史。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
3.了解相关的检查化验结果。
4.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低钾血症(一)评估要点1.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和肢体活动情况。
2.观察有无咳嗽无力、面色灰暗、口唇发绀、出汗、呼吸浅快。
3.了解相关的检查化验结果。
(二)护理要点1.病情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拍背吸痰并清除鼻腔分泌物。
给予氧气吸入。
3.给营养丰富饮食,昏迷或吞咽困难患者应鼻饲。
保持大便通畅。
4.按医嘱正确执行输液补钾。
肢体疼痛严重,按医嘱给镇静止痛剂,禁用杜冷丁。
5.做好皮肤护理;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受凉。
.6.瘫痪肢体要保持功能位置,病情恢复后,给予被动运动。
(三)指导要点1.疾病知识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
2.指导患者对瘫痪肢体要坚持功能锻炼,以减少后遗症。
过敏性休克(一)评估要点1.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
2.观察用药后效果。
(二)护理要点1.立即停用或消除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平卧位,吸氧,并注意保暖。
2.立即遵医嘱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
3.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
5.遵医嘱给予组织胺药物,如肌肉注射异丙嗪25-50mg。
(三)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使用药物前,详细告知医生药物过敏史。
2.如有过敏药物,告知患者禁用。
急性左心衰(一)评估要点: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
2.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不良反应。
3.观察用药效果。
(二)护理要点1.患者取半坐卧,两腿下垂。
2.立即给于氧气吸入,对神志不清或意识模糊以及严重缺氧及呼吸衰竭者给予气管插管。
3.根据医嘱用药,观察用药效果,根据病情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心电监护(一)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胸部皮肤状况。
2.评估仪器性能是否完好。
3.检查周围环境、光照,检查是否存在电磁干扰。
(二)护理要点1.严密观察各项监护指标,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准确记录。
2.保证各导线固定,防止脱落,报警及时查看处理。
3.夹血氧探头,每1-2h更换一次部位,尽量测量指端,病情不允许时测趾端。
血压监测与探头不在一侧肢体为佳。
4.用生理盐水棉球擦电极粘贴部位,确保皮肤与电极片的完全接触。
5.电极片应3-4d更换一次,并注意皮肤的清洁、消毒。
6.连续监测血压的患者,每班放松1-2次。
病情允许时,最好间隔6-8h更换监测部位一次。
7.保证心电监护仪性能完好、正常使用。
8.记录护理干预。
(三)指导要点1.向患者及(或)家属解释心电监护的目的和方法,取得配合。
2.指导监护过程中注意事项。
3.嘱咐患者及其亲属不要擅自应用、调节监护仪。
NU-PR-03-08、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脉搏、心率。
2.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
3.评估患者进食、睡眠、排泄情况。
4.评估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有无口腔粘膜及皮肤破损。
5.观察洋地黄类药物使用后的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二)护理要点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定期消毒病房,避免不良刺激、充分休息。
2.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消除不良情绪。
3.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防止便秘。
4.做好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预防交差感染,全身浮肿患者加强皮肤护理。
5.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
6.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器械、仪器。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等级护理的内容及意义,认知遵医嘱的重要性。
2.疾病知识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
3.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一)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基本状况及活动能力。
2.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困难的程度、发绀情况、血氧饱和度及血气等。
观察患者水肿消长程度、尿量。
3. 观察使用药物后的疗效、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二)护理要点1.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端坐卧位。
2.遵医嘱吸氧。
3.按医嘱给药,控制输液速度,限制液体入量,根据病情记录出入量。
4.根据患者心衰程度限制食盐及含钠食物,少食多餐。
5.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定期消毒,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6. 做好晨晚间护理,长期卧床患者加强皮肤护理,。
7.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
(三)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服用方法,注意事项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剂量调整。
2.向患者讲解心衰的诱发因素,指导患者合理休息与活动。
3.告知患者坚持低盐、清淡饮食,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指导患者及时准确测量并记录尿量,每日定时称体重。
4.告知患者定期检查,复诊时间、地点、联系方式。
急性心力衰竭(一)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基本状况及活动能力。
2.观察急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4种表现:晕厥、休克、急性左心衰、心脏骤停。
3.观察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每分钟30~40次)、吸气时肋间隙和锁骨上窝内陷、频繁咳嗽、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
4.监测尿量、血气分析结果、心电图的变化。
5.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心律和心率、呼吸困难程度、意识。
6.观察痰液的量及颜色。
7.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二)护理要点1.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加床挡,防止坠床。
2.高流量吸氧,20%~30% 的乙醇湿化。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正确给药。
4.定时叩背,协助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5.控制输液量及速度,根据病情记录出入量。
6.做好基础护理、皮肤护理。
7. 加强心理护理。
(三)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掌握相关用药知识。
2.教会患者观察心功能的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3.让患者了解常用食物的含水量,少食多餐,避免过饱。
4.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给予缓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