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思考
二、当前学生评教的发展态势
“985 高校”作为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 型大学而重点扶持的国内顶尖高校,在科研能 力、学科建设、教育改革、管理水平等综合实力 上,具有优势及代表性。因此,我们选择并采集 了 22 所“985 高校”的最新学生评教体系和实 施办法,从学生评教发展历程中有着显著变革 的评教媒介、评教体系、指标设置、评教导向等 四个层面全面探析中国高校学生评教的发展 态势。
课堂教学过程。如东南大学从备课、讲授、讨 90 分也可以”。此外,受知识、阅历、能力水平
论、答疑、作业、考核、学习收获等七个方面对 的限制,多数学生理论上很难对教师授课是否
教师进行考量,全方位涵盖课堂组织各阶段。 “反映学科前沿问题”、“基本原理讲解严谨透
此外,华南理工大学还将教材内容质量、编校 彻”、 “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等难以直接感受
观判断,而不是按照影响程度的差异确定各要
当前,国内各高校对评教结果的应用主要
素的权重,更与学生这个课程直接消费者的感 集中于三级反馈和教师考评上。三级反馈是目
受无关,使得不少量表的权重都存在着取值缺 前国内高校普遍采取的反馈模式,校级领导可
乏依据的问题。
以查阅全校教师的评教结果,院系领导可以查
46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3.数据收集及分析更快捷准确,利于总结 研究。网上评教数据可以经过学校统计中心 的运算和适当处理,按一定的模式或要求进 行统计和比较,并给出一个综合的评价结果, 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而纸质问卷采取人 工统计,大量的数据都需要人力处理,费时费 力。
4.经济环保。采取无纸化作业方式,评教 成本更低。纸质评教所使用的调查问卷和机读 卡不能循环使用,不仅浪费购买时所用的物力 和发放所用的人力,也不符合“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指标设置 评教指标是为衡量评价目标而设置的各 类问题,它的科学设置关乎学生评教的质量, 是开展评教工作的基础,更是保证学生评教有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45
2013 年第 4 期
热点透视
效性的重要因素。就 22 所“985 高校”调查看,
4.部分指标过分追求可操作性和可测性,
目前国内高校在评教指标设置上,有如下特 在具体设置上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少高
关键词:学生评教;985 高校;发展态势
一、引言
学生评教是指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根据 教师的课堂表现、授课效果及自身的学习收获 和体会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的一种活动,是学 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客观衡量和判断。它源于 20 世纪初的美国,并于 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 在我国部分高校兴起,迄今为止,已被广泛运 用到我国各高校的教师教学评价中,成为本科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矢、各有侧重。各高校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 现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在测评前,教师总是积
侧重方向往往不同,体现在评教量表上就是各 极了解评价指标,并对照指标体系不断校正自
指标权重取值的不同。如东北大学比较重视教 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源于教师内心的自发行
学效果的考核,评教量表中仅“想再次听该老 为,具有不可测性;在测评后,教务人员通过对
由此可见,我国国内高校的学生评教属 于典型的终结性评教。其主要立足于教学活 动发生后对教学效果的判断,从教学管理、控 制的目的出发,将学生评教定位于大学人事 评价的工具,强调的是学生评教的“甄别、遴 选”功能。这一发展态势明显与“国外大学的 学生评教与教育目标之间具有一贯性,其指 标设计同时融合了‘终结性’和‘发展性’取向 的评教内容,后者略占优势”的情况有所不 同。[2]因为欧美大学倡导的是重在发展的形成 性评教,主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尚在进行 和发展中的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以调节 教学活动过程,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两种评 教方式无论是在教学评估的侧重点上还是评 教功能的把握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别。纵观我 国学生评教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该差异的形 成在我国有着历史必然性:
1.我国学生评教起步晚,发展慢,仍停留 在对表层评教方式的探索阶段。我国学生评教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引进至今,发展周期不足 30 年,与作为学生评教先驱,有着近百年发展 历史的美国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我国 学生评教一直处于对国外简单模仿的阶段,没 有形成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学生评教体系,停 留在表层的“终结性评教”方式上,无法对评教 结果进行深度运用与研究,也无力为教师教学
44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13 年第 4 期
等权限挂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有效参评 率,提高了评教结果的可信度。
2.操作方便,规则简单。纸质问卷的填写 导致答题方式不一,而机读卡的填涂一旦不规 范便视为信息无效,评教过程中不仅学生感到 麻烦,也增加了教务管理人员信息收集的难 度。而网上评教只需点动鼠标进行选择,操作 简单。
2013 年第 4 期
阅全院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本人则有权查阅 自身教学结果与学生的建议与意见,形成了学 校、院系、教师三级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体系;而 将学生评教结果与教师考核挂钩,既而甄别、 遴选教师,影响教师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薪 酬发放等,在国内也是比较常见的。近年来, 随着对学生评教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高 校对教师考评渐趋于多维度,不再局限于学 生单方面对于教师的评价,如天津大学、东北 大学、湖南大学等都在学生评教之外增设了 教学督导组评教、专家评教、同行评教等考评 方式。不可否认的是,学生评教依然对教师考 评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华南理工大学便 明确规定在教师考评中,学生评教结果占 70%的权重。
师授课”一项就达到 30%的权重;而南开大学 评教结果的应用来实现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引
则比较重视教学态度,10 个问题中关于教学 导,管理者的决策影响深远,具有可视性。因
态度的考评占了 40%。但不少高校评教量表 此,管理者如何应用评教结果将直接决定评教
不同权重的设置主要取决于量表制定者的主 的导向功能。
2013 年第 4 期
热点透视
高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思考
— — —以22所“985高校”为例
尹 新 谢仪梅 银 晴
摘 要:学生评教是我国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高校检验和保障课 堂教学质量、提高办学实力的有力措施。本文以国内 22 所“985 高校”的学生评教指标为基础,对 比国外大学学生评教发展情况,探析我国高校学生评教在评教媒介、评教体系、指标设置、评教 导向等四个方面的发展态势,为构建适合本国教学模式与办学特点的学生评教体系提供理论借 鉴。
近年来,关于统一问卷与分科问卷的争 论一直存在,虽然统一问卷在我国各高校学 生评教体系的使用上占据优势,但分科问卷 作为新的评教形式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 注。不少高校在质疑本校统一问卷的同时,开 始着手转变学生评教体系,力求从课程特点 出发构建分科问卷。如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 曾撰写 《普通高校体育课网上评教实施现状 调查与建议— ——以厦门大学为例》 质疑本校 统一问卷的普适性,呼吁本校设计并使用分 科问卷进行学生评教;[1] 山东大学在 2012 年 下学期开始采用理论课、实验课分科的新的 评估体系。这表明,在日益强调评教结果有效 性的国际高校评教舞台上,逐渐取代统一问 卷的分科问卷评教方式已逐步引起我国国内 高校教务管理者的注意,统一问卷与分科问 卷的博弈将越来越激烈。
热点透视
用分科问卷的情况有所区别。与统一问卷相 比,分科问卷具备以下优势:
1.满足被评课程及教师的个性化要求。从 各门课程和各位教师的客观情况看,分科问卷 方式能兼顾不同类型课程的特殊性,也能根据 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及时、灵活调整评教指标, 既适应客观实际,又具有很大的弹性,能够满 足不同教师及课程的个性化要求性因素,适用范围广,后期的数据统计 分析也更加方便,但普适性不强,容易与客观 实际脱节。
点:
校在制定评教标准时为求简洁,在语言表述上
1. 评教指标的总体设置重视全面性和广 比较概括,往往忽略了学生能否理解指标的内
泛性。各大高校的评教量表不仅注重对教师教 在涵义,使得学生无法给予准确的评价。如某
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 校“注意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等指
效果等五大传统方面的考察,还将着眼于整个 标,该校学生反映道“:我觉得打 80 分也可以,
正如美国学者 E.古巴和 Y.S.林肯在《第四
由量表制定者根据理想中的教学规范制定出 代教育评价》中所言: “评价应当是参与评价的
来的,对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 所有特别是评价者与其对象交互作用,共同构
指标的泛化使得考察缺乏深度,无法面面俱到 建统一观点的过程。”因此,在制定评价指标时
的缺憾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对全新教 如何突破单纯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拟定的现
(四)评教导向
高校评教数据中,有 18 所高校的评教量表不
学生评教一直是我国本科教学质量保障
约而同地采取这种形式,华南理工大学甚至强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具
制要求主观问题作答 20 字。
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直为各高校所关注。纵
3.各高校评教量表中的指标设置有的放 观学生评教全过程,不难发现其导向功能的实
2.提高评教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从学科和 课程的差异来看,分科问卷兼顾了教学评价的 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统计数据客观地反映实 际教学质量。如果不顾学科或课程特点而采用 统一的评教指标,评价结果就无法客观反映不 同学科、课程教学特点,学生则无从评价教师 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这将损害学科或课程特 性,降低评教的效度和可信度。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教育体系 改革的发展,许多高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 了新的问题与矛盾,原有的学生评教体系已不 能完全适应当前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的需要,亟 待完善。因此,通过研究全国各大高校现有学 生评教体系,了解我国高校学生评教体系发展 态势,找出应对策略,构建一套适合中国教学 模式与办学特点、反映中国高校教学水平和缓 解目前教与学矛盾的学生评教体系,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