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形的位似变换和坐标

图形的位似变换和坐标

2、师提问:图形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等都是图形的基本变换,在变换之后,对应点的坐标会如何变化?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导入课题:24.6.2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教学活动2
1、以导入坐标系中矩形为例,学生在自制坐标系中移动点的位置(B — A,A-D,D-C,C-B),研究点的移动与坐标的变化关系。形成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或(x,y-b).
教师归纳: 从上例可以得到在对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时,变换前后的横、横坐标与相似比有关系.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将图24.6.7中△AOB放大3倍,并感悟其变化.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从比较中掌握规律.
教学活动6
六、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如图,将网格中的小船进行如下变换:
1.写出小船各顶点坐标.
2.将上述小船的各顶点纵坐标都乘以-1,画出变化后的图形.
3.你能将小船向左平移3个单位,然后再放大2倍吗?试一试.
教学活动7
七、课堂总结,提高认识
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在形式上可以分四人小组,在小组小结后再在大组总结.
平移
(1)沿x轴左右平移时,横坐标左减右加,纵坐标不变:
(2)沿Y轴上下平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上加下减
轴对称
图形关于x轴对称:
对应点的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画出⊿AOB关于原点对称的⊿A′OB′,你又有什么发现?学生活动:动手动图,进行比较
教师活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图形旋转关于原点对称规律:
(5)关于原点对称,对应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教学活动4
四、应用新知,巩固新知
1)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完成如图,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4,4),B(3,1),C(1,3).
(1)将△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5,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A′、B′、C′,依次连接A′ 、B′、C′各点,所得△A′B′C′与原△ABC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2)将△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4,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B″、C″,依次连接A″、B″、C″各点,所得△A″B″C″与△ABC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其应用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对称、旋转、放大、缩小等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三、知识与技能
理解点或图形的变化引起的坐标的变化规律,以及图形上的 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引起的图形变换,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科目
数学
年级
九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45分)
学习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平移、旋转,对称,相似、位似等的概念和性质,也学习了点在坐标系中的表示,但要让动态图形和坐标联系起来还不是很容易,好在本班学生在长时间的培养中已经习惯于动手,动脑,小组讨论交流,探讨问题,总结规律等活动,学习积极,对数学兴趣很浓,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1)沿x轴左右平移时,横坐标左减右加,纵坐标不变
2)将自制三角形,放在坐标系中,记录三个顶点的坐标,再沿y轴上下平移,记录移动后对应点的坐标,小组观察讨论,总结规律。小组代表回答:
(2)沿Y轴上下平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上加下减
教师活动:提出思考问题.
在课本图中将⊿AOB沿着x轴对折,得到⊿A′OB,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
难点:图形坐标变化 与图形变换规律的探究。
教学资源
1.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制作投影片.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坐标纸 .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1、矩形公园ABCD的长宽分别是6千米, 4千米,以公园中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写出各顶点的坐标.找出各点的关系
图形关于y轴对称:
对应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旋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形关于原点对称:
对应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位似
在对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时,变换前后的横、横坐标与相似比有关系.
教学活动8
八、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课本P66习题第2题.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24.6-15),描出下列各点:(0,0),(-1,-2),(3,0),(-1,2),(0,0 ),(-2,1),(-2,-1),(0,0)并将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观察得到的图形,你觉得像什么?如果将这个图形 放大2倍,你能写出放大后相应的坐标吗?
学生活动:应用轴对称观点得出O、B两点坐标不变,点A坐标与点A′坐标关于x轴对称,即点A′(2,-4).猜想:图形关于x轴对称规律:
(3)关于x轴对称,对应点的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再将⊿AOB沿着y轴对折,得到⊿A′OB,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猜想:图形关于y轴对称规律:
(4)关于y轴对称,对应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2)动手操作.学生活动:在课本上画出“试一试”中的图形,观察变换前后的对应顶点的坐标变化情况,然后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说明x轴对称点的特点.
教学活动5
五、继续探究,分析归纳
课本图表示△AOB和它缩小后得到的△COD,你能求出它们的相似比吗
学生活动:从图形中观察可以很容易地得到OD=2,OB=4,它们的相似比为1:2,且△OCD与△OAB的位似中心为点O.它们的顶点 坐标变化是:横、纵坐标都是原坐标的 ,即C(1,2),D(2,0),但是点O坐标不变. (这是特殊点)
2、拓展延伸: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教学活动3
三、动手操作,启发诱导、探索结论;
学生活动:
1)学生将自制三角形,放在坐标系中,记录三个顶点的坐标,再沿x轴左右平移,记录移动后对应点的坐标,小组观察讨论,总结规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