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淀粉样变
西医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使用,如肤轻松软 膏、氯氟舒松软膏等外擦,每日数次, 或封包。皮损小者可用去炎松混悬液或 强地松龙混悬液皮疹内注射每周1次。 外用含有薄荷、水杨酸、焦油类等的制 剂。安隆液外涂,有较好疗效。
液氮冷冻亦可试用。 病痒严重者可用抗组胺药等。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治法:搜风润燥,活血化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辨证治疗
风湿热聚型 主证:皮疹局限于双胫前,瘙痒,抓
后潮红明显并伴较多抓痕和血痂。口干 口苦,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
治法:祛风清热,利湿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减。
外治
1 外洗:荆芥30克,苦参30克,丹参3O克,白鲜 皮30克,大黄20克,地偷30克,枯矾20克,大 枫子20克,水煎成2O00毫升微温外洗患处。
诊断要点
部位——胫前、上肢、腰背、大腿和臀部。 典型的皮疹——半球型、圆锥型肤色、褐色、 棕褐色或灰白色坚硬丘疹。
表面光滑蜡样光泽,顶端角质栓,剥离 后留脐状凹陷。 密集成片,但常不融合。 皮疹沿皮纹呈念珠状排列,具特征性。
皮纹走向、蜡样光泽
辨证治疗
风燥血瘀型 主证:皮肤干燥、粗糙、增厚,呈荔枝 壳样改变,较多灰白色细小脱屑。剧痒 难忍。口干,大便干结。舌暗红或淡红, 苔薄黄,脉弦细。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廖列辉
定义
本病是指淀粉样蛋白(一种球蛋白和粘
多糖复合物)沉积只累及皮肤的原发性
皮肤淀粉样变。 属于中医“松皮癣”的范畴。
中医病因病机
初起 日久
阴虚风燥
血虚风燥
肌肤失养
湿热困阻
热盛炼津成痰
痰瘀聚结
久病必瘀
西医病因病机
病因不明,有家族病例和几代人患病, 提出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机:由于体内淀粉样蛋白代谢障碍沉 积于皮肤所致,其确切发病机理目前尚 不明了。
2 外涂:用疯油膏或肤康止痒配外涂患处。 3 划痕疗法:每隔3~5天治疗l次,5次为一个疗
程,具体操作法见总论。 4 热烘疗法:用Ic%硫磺膏外涂患处,然后用
电吹风筒吹烘15分钟,每天治疗一次,5次为 一疗程。
外治
5 神灯疗法:患处先用10%硫磺膏外涂, 再用神灯照射15分钟每天1次。
6 针刺:下肢皮损主穴取足三里、阴陵泉、 血海,得气后留针15分钟。 7 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 用当归或丹参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0.5 毫升,隔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