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纺织品的标准之痛
医用纺织品的标准之痛
"标准缺失,修订滞后,分类不统一,强制性标准少,国际接轨程度低"已经成为制约医疗卫
生用纺织品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医院采购时因缺乏标准规范,过于注重价格,使得
企业产品升级缺乏需求和动力,影响产业升级.
本刊记者徐海云/文
长久好景
如果说产业用纺织品是行业的热点,那么医疗卫用纺
织品更是热点中的热点.持续的高增长发展态势和还将继
续快速增长的市场前景,使医疗卫_牛用纺织品所受的关注
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国政府也采取措施发展这一产业,
我国也不例外.
日前,在湖北武汉召开的"2009中国医疗卫生用纺织
品创新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70多家产业用纺织品和非
织造布生产企业,以及医疗卫生材料采购商,供应商,医疗
卫生用纺织品的终端用户——医疗科研单位专家和医院医
师共170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创新
发展话题.
历史悠久的英国纺织工业协会日前发表的一份公开刊
物《2010年世界纺织业前景》提到,全球2000年医用纺织
品总产量约为150万吨,总价值54亿美元,2010年全球医
用纺织品销量将达到240万吨,总价值达82亿美元,其增
长速度大大超过其他工业纺织品的年增长率.大宗医用纺织
品的年增长率近几年来保持在8~10%,今后几年,大宗医
用纺织品,如外科医生穿用的套衫,手术帽,手术罩,手术
衣,手术长衫,病床床单,枕头,病服,防护服,尿失禁病
人专用尿布和三角裤等产品市场将增长较快.
我国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用量2002年已经达23万吨,
2007年增长到43万吨,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前途十分广阔, 特别是高性能产品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据了解,国家已经把医疗卫生纺织品作为产业用纺织
品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人工'肾,人造血管,可吸收缝合线,
医用防护服,医疗防护用品等方面,提供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对高端医用产品,如植人性人造器官,国内目前还是空白,应在满足国内需求,降低成本上努力;对医用防护服,
手术洞巾等产品,则改变依赖进口的局面,立足国内市场.
另外,根据国家应急储备的需要,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向国家发改委推荐了l3家企业作为国家物质储备和外贸供应单位,在政策,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
标准之痛
一
种由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医用材料,售价不过l0元
人民币,出口到美国安装一些零件,进行消毒,包装,再卖
回到国内医院,这种叫作"凝胶气囊止血鼻塞"的产品价格
就成了200元,翻了20倍.上述现象在我国医用纺织品行
业中并非个例.
据了解,全世界有20%的医用纺织产品都是我国生产
的,可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很小,医院使用的产品大多是进口的.由于标准的缺失,中国医卫用纺织品企业生产的高品质产品反而因成本高无法中标.目前很多小企业并不是没有生产高端产品的能力,而是生产中低端产品更有利可图, 这是不利于行业发展的,也给医疗卫生埋下了隐患.
"主要是受我国相关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产业发展不
同步的影响."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理事长朱民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例如我国生产的大量高档医用手术衣,口
罩等医用纺织品只能以加工方式出口,经国外权威检测机构认定后返销回国内的情况,就使产业链附加值大量流失,给
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阻滞和隐患."他认为目前标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标准缺失,修订滞后,分类不统一,
强制性标准少,国际接轨程度低.
我国是目前最大的一次性手术服,防护服的生产与加
工基地,全球使用的一次性手术服,其中的60%都在我国
生产加工.各类材料性能差异大,出口手术服材料通常需要
进行必要的后整理,具有防水,抗静电,抗酒精,抗血液等
功能,从而价格较高.但是国内医院在采购时缺乏相关标准
指导,只偏重价格,对手术服基本没有特殊要求,因此所用
材料很少经过后处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军队医院感染控制中
心主任韩黎介绍近年发生在医院由于医用产品掉绒产生二次污染触目惊心的感染示例,暴露出我国医疗卫生防护用品质量意识缺失和存在问题的情况,呼吁建立分级使用体系. 据韩黎介绍,目前用于手术服及铺单选择及质量标准
的规范有AORN的手术服及铺单选择指南,美国AAMI的手术服屏障作用标准和EN13795手术服及铺单标准.我国的YY0506标准参照EN13795相关标准制定.但是这些标准之间都有不小的差异.比如说落絮要求,用作手术服和手术铺
单的防护材料应该是不掉絮的,毛絮的颗粒散布在环境中, 细菌会黏附其上,这种携带细菌的毛絮可能定植在手术伤口,造成机体异物反应,极易引发感染.美国及欧盟的标准
中均有相关落絮规定,但是检测方法及标准不同,美国的明
显更为严格.
国际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重视医护人员在手术
中受感染的问题,并对医用防护材料性能制定相关标准.我国从2003年SARS流行中才意识到这一问题,今年4月份以来,甲型H1N1的全球爆发,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防护材料的重视与依赖.然而目前,我国医疗防护纺织品市场上防护材料种类繁多,性能差异很大,而我国相应的产品标准
还非常缺乏.医院在进行医护用品采购时,主要是通过查验"三证"来评判产品是否合格,事实上,"三证"根本无
法控制产品质量.中高档产品由于价格高的原因,不被医院认可,而低档次产品却因为价格优势而流入医院并充斥市场.这种现象,反过来又使企业产品升级缺乏需求和动力,
查
该集团公司总裁,董事长李建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
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加速了中国医用敷料企业的重新洗牌,使国内外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中国医疗卫生生产企业应当客观分析形势,趋利避害.
在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医用敷料出口行业由于整体研
发能力弱,管理粗放,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
本上升,产品技术含量低等诸多因素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 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企业的利润空问进一步被压缩,这必将促使企业经营优化整合,带动企业的重新洗牌,那些抗风险能力差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
金融危机爆发使得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医
疗费用的投入上更加谨慎,从而使得国外客户将利润压力转移到中国医用敷料出口企业身上,直接导致我国出口企业议价能力削弱,因此中国医用敷料企业很难通过提高出口价格的方式将国内上升的生产成本进行转移.而东南亚如印度, 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和质量相当的产品,以明显低廉的价格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强烈冲击.
金融危机使企业创新更加重要."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生产低质低价产品不会给中国敷料企业带来更大机会,在金融危机下必须苦练内功,进行产品创新和精益生产,提升产品结构,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加速产业升级",李建全在发
言中说到.
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创新,加大企业人才培养,
加快建立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体系,研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稳健集团从2003年至今,已向国内外申请并
受理的专利有61项,但这远远不够,未来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制造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风险防范和市场应变能力,提升企业利润与价值.
浙江华银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柏明认为,在非
织造布技术创新的同时,应加强市场创新.他举例说,国外
无纺布大量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替代农业薄膜.我国这方面推广滞后,影响了高效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与行业协会重视市场化创新.
下一站热点:非织造
与会企业人士和专家共同关注的一大热点是非织造医
疗卫生用纺织品的发展.
非织造技术作为纺织工业中的一项新技术,融合了多
项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相对于传统的纺织工业,具有工艺过程短,劳动生产率高,生产速度快,产量高,纤维原料范围
广,工艺变化多等特点.在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生产方面,解
决了很多传统纺织产业难以实现的使用性能.许多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经过非织造工艺技术生产,性能,效益大幅提高.
与传统纯棉机织医用纺织品比较,非织造医用织物具
有对细菌,尘埃过滤性高,手术感染率低,消毒灭菌方便等
特点.据国外对医用棉织物和医用非织造织物的比较测定, 前者感染率为6-41%,而后者仅为2.27%.
在欧美地区,水刺非织造纺织品中的60%用于医疗卫
生领域,医用纺织品中非织造布占比达到70~90%.我国医用非织造布的应用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是自SARS 之后,国内医用非织造布产业迅速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前
景广阔.
目前,一次性口罩,防护服,手术衣,隔离衣,实验
服,护士帽,医生帽,手术包,产妇包,急救包,尿布,枕
套,床单,被套,鞋套等一次性医用耗材系列,都在非织造
医用纺织品的涉及范围之内.非织造的许多领域有待进一步开发,市场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如婴儿护肤湿巾,成人一次
性纸裤,杀菌湿巾,面膜,眼贴,鼻贴,卸装棉等.
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一次性医用非织造纺织品已经
趋向成熟,正向增强产品功能发展,包括透气性,穿着舒
适性,阻隔能力等.国内医用非织造布的应用虽然起步晚,
但是发展快,已经开发了如水刺木浆复合布,SMS,SMMS
等性能较好的医用非织造布.目前国内自主品牌的非织造医用手术衣,隔离服,手术敷包布仍未在医院中大量使用,
而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产业振兴计划的实施,并将进一步推动自主品牌非织造医用纺织品的市场占有率.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