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木叶》优秀公开课 课件

《说木叶》优秀公开课 课件

• 明确:就是“树叶”。
问2: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是什 么?
• 明确:萧瑟、凄凉。
重点研讨4、5、6段 抓住关键词句筛选信息
感悟区别
1、“木”和“树”;
2、“木叶”“落叶”“黄叶”“落木”。
1、比较“木”和“树”各有什么特征?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
(饱满)
(空阔)
1、阅读下列诗句,说说它们的特定文化意 味。
怀人思乡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 衣巷》
当堂训练与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试分析诗人写柳的用意。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②学不成。 【注释】①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 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 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 醉神摇。 ②“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的典故。
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 悲愤。
望长安,前程渺渺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 难。——张可久《殿前欢》
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四、当堂训练与检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期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离别之情 怨恨之情 思念之情 忧愁情绪 脱俗之境 圣洁 坚贞
1、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 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握 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2、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 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 通的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 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 月、燕、柳、梅、杜鹃等。 3、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 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 丰富的内涵。
2、微黄、干燥、空阔、疏朗、飘零
“木”的这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
场合: 秋天叶落
暗示性 言中__ _的问题。 情感 : 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
合作探究,理解写作目的
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 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 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 在概念的背后”,成为一种“潜在的力 量”。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 形象一言难尽的言说。”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 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 是诗; 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 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 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 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李商隐
用春日之柳的繁茂 衬秋日之柳的枯凋。 借咏柳自伤迟暮, 倾诉隐衷。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 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损纤腰学不成。 纤柔轻盈,妖媚多情。 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 无耻和朝政的腐败。
五、课堂小结:
说木叶
学习目标:
1、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 比较 “(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 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 , 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 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 么?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水分足
繁茂
浓绿
秋风叶落空阔
落叶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秋天
2、“木叶”“落叶”“黄叶”“落木”的区别
意象
木叶 树叶 落叶
颜色
微黄 绿色 绿色 微黄
触觉
干燥
意味
飘零空阔疏朗
饱满
水分 不干燥
绵密繁茂 春夏之交繁密
无飘零之意
黄叶
落木
无绵密之意
更空阔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1、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三、思考同类文化现象,举一反三
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 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 丰富的内涵。学习本文之后,我们在读古诗时见 到“木叶”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 木,进而体会诗人抒发的感伤情怀。以此类推, 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 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 感情。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 “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