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中突出的家庭教育问题
——隔代教育
开江县永兴镇方兴小学郁进粟明祥摘要:隔代教育在中国这个大国教育中普遍存在,是最常见的、最突出的、也是最难解决的教育问题,这一现状在经济滞后的西部农村地区最为突出。

这种隔代教育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生活的现实。

为了生计而奔波,寻求出路的农民工,只能面对孩子撕心裂肺的离别哭喊,只能面对聚少离多的痛苦,把一切难题留给家乡、留给父母,使农村家庭体系发生了裂变,破坏了原来比较稳定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局面。

而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只有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弊,就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隔代教育、溺爱、共同教育
一、隔代教育的时代背景
隔代教育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中普遍存在,是教育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难解决的教育问题且农村地区最为普遍。

那何为隔代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年轻家长因为生活的需要、工作繁忙或婚姻变故等原因,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一切抚养责任全部交给了祖辈,这些祖辈们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教育就是隔代教育。

而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各方面发展存在着弊和利共存的影响,只有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弊和利,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恶习一旦养成,学校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

可想而知,家庭教育在孩子一身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经济不优越的农村,各方面教育都比较滞后,多数是以祖辈在家的隔代教育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隔代教育问题,以长远来看,隔代教育的弊大于利,但从近处看,我们又不能不要这种隔代教育的方式,那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隔代教育的弊与利,只有发挥利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弊端,才能使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正确的教育,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隔代教育的弊端有以下几点:
(一)对孩子的宠爱
由于国家最开始的计划生育制度和经济的制约,使得年青一代人的想法就是“一孩”足以,没有什么能力抚养第二个的孩子,所以大家对孩子的宠爱,超越了爱本身的
界限,这种爱就是溺爱。

①南朝人江淹说过:“溺爱靡意,魂飞心离”,其意思是:对孩子溺爱,会使孩子生活颓废,时间一长,孩子会与家长背道而驰。

但是大家都知道不能过度的溺爱孩子,那样只会害了孩子。

但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祖辈们就不知不觉的溺爱孩子。

溺爱,是许多祖辈们无法摆脱的阴影,常认为处处迁就孩子,处处特殊照顾,为孩子各种行为“护短”等,这样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二) 祖辈们的思想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感情隔阂。

由于祖辈们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很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确的教育方式难以进行。

三、隔代教育的利表现如下:
其实隔代教育并非全错,也存在一点优势。

比如多数祖辈们都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加上祖辈们在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比较老道,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在处理孩子生活问题上的有优势等。

四、隔代教育的改进方法或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理性爱孩子
爱孩子要分清界限,不要让孩子的坏行为习惯有得到养成的机会。

对孩子爱的表达要适可而止,不要什么时候、什么事情都围着孩子转,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产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凡事都必须以他为先。

所以家长们要试着把关注的重心从孩子身上挪开,分散到其他人和事情上。

(二)、改变家庭环境,共育孩子。

家庭环境不是让家庭不爱的多么富裕,而是祖辈与父辈密切配合,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同时在教育观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多与老人探讨、沟通,达到两代人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家庭氛围。

(三)、建立教育体系,供家长学习。

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从未有一个健全的体系,所以建立一套体系完整的教育推进计划,是势在必行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亲子活动、家长培训等,其实施者主要是靠学校,这样使孩子的教育在较为科学的体系中,解除了父母的后顾之忧,也有利宝宝健康成长。

现如今,隔代教育下的孩子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他们所面对的隔代教育,如果不加以引导和规范,将是多大的一个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尽快构建一种科学的模式,让祖辈和父辈各自定好位,各自发挥积极的、科学的教育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走出“隔
代亲”教育误区,才能提高我们养育孩子的整体水平,才能提高下一代人的人口质量。

参考:
①:出自江淹的《空青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