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高老头中的畸形父爱--2

浅析高老头中的畸形父爱--2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编号:SMXP--P60-R002 日期: 2012年 11 月 28 日保存期:三年保存部门:专业教研室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前言 (3)一、高老头畸形父爱的表现 (3)二、高老头父爱的畸形心理 (4)三、高老头父爱的悲剧及其原因 (5)四、父爱形象的典型化及其意义 (7)参考文献 (9)浅析《高老头》中的畸形父爱摘要:《高老头》是巴尔扎克最著名的作品,在《人间喜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部优秀作品,在艺术上它标志着巴尔扎克现实主义风格的成熟。

文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本文从高老头畸形的父爱表现、畸形心理、父爱悲剧及其原因等几方面进行阐释,通过分析高老头畸形的父爱和其悲剧性的结局,揭露了法国资产阶级上升、贵族阶级没落衰亡时期金钱的统治作用和金钱至上原则的罪恶。

关键词:高老头;父爱;畸形;悲剧性高老头生活在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帝政和波旁王朝这三个新旧交替、急剧动荡的时期。

他顺应时代潮流做起面粉生意,打击同行,制造饥荒,并趁机囤积粮食,抬高粮价,成了资产阶级暴发户[4]。

他的妻子死后,他把全部的希望和精力转移到两个女儿身上,让她们的生活奢侈得如公爵的情人。

但是伟大的父爱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到最后“柠檬榨干了”,高老头像野狗一样惨死在伏盖公寓。

高老头的悲剧有一定的时代因素,但主要源于他超乎寻常的畸形父爱。

一、高老头畸形父爱的表现日常生活中,高老头最大的快乐只在于满足女儿们的各种幻想,他聘请最优秀的教师对两个女儿进行读书、习艺、骑马等高雅的家庭教育[4];全力满足女儿的奢华生活。

到出嫁的年龄,高老头还让女儿们“随心所欲挑选丈夫”,将大女儿阿娜斯大齐许配给雷斯多伯爵,做了贵族夫人;将小女儿但裴纳嫁给了银行家纽沁根,当了银行家太太。

女儿出嫁时,高老头还用了他一半的财产做陪嫁,给了每个女儿八十万法郎。

在王朝复辟以后,封建等级观念愈加深入,地位显赫的女婿认为高老头的面粉生意有失体面,高老头也觉得自己的身份有辱女儿们的脸面。

他把铺子盘了出去,搬进了肮脏颓败的伏盖公寓。

高老头可以为看下女儿甘愿忍受女婿的侮辱,可以倾其所有地为女儿偿还债务,甚至可以为女儿找情夫充当中介人。

在高老头看来,女儿们能在上流社会立稳脚跟,受人尊敬,自己脸上也就有了光,也就会再受到上流社会的垂青和另眼相看。

小说中有很多语言、动作的描写,全方位的表现出高老头超乎寻常的热烈父爱。

他说:“她们经过时对我笑一笑,我顿时觉得天空射出一缕金色的阳光,照得大地一片辉煌。

”“我不想我的两个宝贝女儿因为我与她们夫婿不和而感到痛苦,宁愿偷偷去看她们。

这种暗中会面,乐趣无穷。

”“我羡慕给她们拉车的马,真愿做她们膝上的小狗。

”“我爱我的女儿,还胜过上帝爱人类” [1]。

高老头还偷偷跑到街角去等女儿们的马车出现,嗅女儿的信纸,吻女儿的脚,用头蹭她的裙子。

他完全沉浸在只爱女儿的狭小世界里,对女儿的爱成了他生活唯一的乐趣和安慰,他把女儿视为“天使一般”,甚至是崇拜的偶像。

只要别人提及和他女儿有关的事情,他的眼睛就会发亮,精神百倍,原本毫无生气的脸也会容光焕发,否则他就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迷迷糊糊,本人也显得老态龙钟。

这种种现象,刻画了一个疯狂爱女的父亲,一种畸形的父爱。

二、高老头父爱的畸形心理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决定于他内在的性格心理,高老头所表现出来的畸形父爱,与他心理状态上的畸形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为驱赶寂寞、孤独而爱。

高老头作为孤寡老人,当他的情感无法得到充分发泄的时候,他就会陷入孤独和寂寞的状态中。

高老头在物质上很富有,但是物质既不能直接解除他的烦恼,也不能直接使他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高老头为了挣破孤独寂寞之网而施爱。

作品中,高老头的妻子是他崇拜赞美、敬爱无边的对象,他为拥有她而骄傲,他们过了七年圆满的幸福生活,后来他的妻子不幸逝世,他的精神受到了一次很大的挫折,整个情感陷入一种孤独的恐慌之中。

最后,高老头只好将所有的爱转移到女儿身上,在她们身上实现自己情爱的目标。

高老头是想通过对女儿的爱建立一个家庭,来维持内心平衡,在这个家庭里充满了温情,充满了温暖。

女儿们爱他,敬重他,他可以尽情享受做父亲的尊荣,从而逃避孤独,逃避寂寞。

开始他是满足女儿物质和金钱的需求过后,要求女儿跟他亲热一下作为回敬;后来就只希望和她们在一起,想方设法接近女儿。

此时高老头对女儿异乎寻常的爱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爱的激情,父爱也不再是纯粹的父爱,而是父爱、情爱的混合,最后竟异化成为一种病态心理。

他临死前说道,“我的嗜好,我的情妇,我的一切,便是两个女儿” [1]。

只要听别人提起女儿,能看上女儿两眼,他精神上就感到满足,甚至他的病也会好起来。

他的异常反应让别人误会他的女儿是他的情妇,但他丝毫不觉,他已经完全失去自我,他的存在只是为了爱女儿,否则他就会质疑活着的意义。

他的这种畸形心理,使他只知道一味的为女儿付出,以至于两个女儿堕落。

其次,高老头是资产阶级社会营造者中的一员,和那个时代所有的人一样,他把金钱看得非常重要,觉得没有金钱世界末日就要到了。

他对金钱盲目的崇拜,认为金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可以买到女儿的爱。

[4]作为父亲,由于他的这种病态心理,决定了他父爱的内容多半是用金钱来满足女儿的一切欲望。

他没有尽到一个真正作父亲的责任,没用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教育女儿,使她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他自己节俭,却纵容地给予女儿奢侈的享受,这种一味地金钱上的给予和宠爱,使女儿们养成了挥霍和向父亲索取的习惯,且对他的给予已熟视无睹。

为了给女儿找钱,他愿意杀人放火,当他无力替女儿还债时,他觉得惭愧死了,手头没有钱给女儿时,他说:“不中用了,再不能说是父亲了!”[3]在他的人生哲学里,金钱和父爱似乎可以划等号。

就在他病重时,他还想赚上几百万,继续买女儿的爱。

从高老头渗入骨髓的对金钱的崇拜,其畸形心理可见一斑。

事实上高老头这种畸形心理是他所处的时代的畸形造成的。

三、高老头父爱的悲剧及其原因高老头是一部彻头彻脑的悲剧,如果高老头能得到到女儿们的些许感动和回报,或许这个人物就不再是一个悲剧了。

他为女儿耗尽所有资产和最后的一份精力,而她们却连他丧葬的费用都不肯承担。

若没有拉斯蒂涅倾囊相助,那么高老头将会被抛尸街头。

如高老头这般痴情的父爱,在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并没有得到他女儿们的一丝回馈。

他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却遭到那样无情的对待。

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实质是封建宗法观念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战胜的悲剧,也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

高老头那为女儿无私奉献的精神,确实有其伟大之处,被称颂为“父性的基督” [4]。

造成高老头悲剧的原因:首先是他对女儿不明是非的溺爱。

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无非是希望维系小市民那种天伦之乐的生活情趣。

他试图在女儿身上花费大批的金钱来“买”他们的感情。

“我一向对她们百依百顺。

为了让两个女儿和她们的丈夫都不敢怠慢他,两个女儿出嫁时,高老头给了她们每人八十万法郎,使高老头暂时获得了“她们家永远有我的一份刀叉,我同她们的丈夫一块吃饭” [3]的待遇。

临死前,高老头还想“拥抱她们”“再看她们一次”,还担心着“她们的财产遭到了危险,又是落在怎样的丈夫手里!”[3]面对不孝的女儿,他还替女儿辩护:求上帝,说女儿一向孝顺,“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在脚下的。

”[3]在自己被病折磨得“五脏六腑都在烧”的情况下,仍念念不忘“天哪!我死了,谁替她们挣钱呢?我要为她们上奥特塞去,上奥特塞做面条生意。

”[3]对于女儿的绝情,高老头都怪罪于两个女婿“女婿是毁坏女儿的坏蛋,他把一切都污辱了。

再不要有结婚这回事!结婚抢走我们的女儿,叫我们临死看不见女儿。

”[3]临死前的高老头仍挣扎着说“我祝福她们,祝福她们” [3]。

高老头在处理家庭问题时,在金钱上没有给自己留一点退路。

两个女儿满脑子是金钱万能,所谓的天伦之乐、父女之情,对她们不过是对牛弹琴,她们的金钱至上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地烙在心底。

因此,可以说,高老头畸形的父爱,是造成其悲剧的原因之一。

其次,资产阶级社会的拜金潮流,无情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在崇尚金钱万能的资产阶级社会,“崇高的父爱”是斗不过金钱的[2]。

资产阶级社会是一个追逐金钱的世界,在资产阶级里,每桩婚姻都是一次交易,婚姻的背后也可能蕴藏着罪恶的阴谋[2]。

但裴纳为了金钱嫁给了纽沁根,拉斯蒂涅为了金钱去追求但裴纳,潜逃苦役犯伏脱冷盅惑拉斯蒂涅谋财害命,娶银行家泰伊番的女儿维多莉。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就是当时社会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典型人物。

当高老头有钱时,他们对高老头的照顾是多么周到、体贴,“她们陪我坐着车子上戏院,我在她们的晚会里爱待多久就待多久。

她们承认是我的女儿,承认我是她们的父亲。

”[3]她们“恭恭敬敬瞧着我,就像恭恭敬敬瞧着钱一样。

”[3]当高老头财产所剩无几而搬到伏盖公寓时,他在女儿、女婿眼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先是遭到女儿的白眼,女婿的侮辱,后来竟很难登上女儿的家门,只能偷偷摸摸的看女儿。

财产被榨干后,临终前想见女儿一面也不可能。

高老头“撕心裂肺的哭诉”也唤不回女儿的到来。

由此可见,高老头是金钱关系的严重受害者。

最后,高老头性格矛盾性也是造成其悲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高老头的世界里充满了矛盾,他就像一个多重性格的怪物,他内心充满渴望,而又总是压抑自己。

他偷偷跑到街角去等女儿的马车出现,嗅女儿的信纸,吻女儿的脚,用头蹭她们的裙裾[2]。

这种种行为,恰恰是高老头内心极度渴望的表现,他的所有行为都是在牺牲,却别无所求,其实在他的内心里有很强烈的渴望,渴望两个成为贵妇的女儿能够回头看看这个紧紧跟在她们马车后的老父亲。

高老头临终前哭得死去活来,多么希望女儿能够来看他,给他一个临终的亲吻,但是两个女儿都在鲍赛昂子爵夫人的舞会上流连忘返。

高老头在见不到女儿时,有几次都在恶狠狠的咒骂女儿,“简直是些下流东西,流氓婆”“把她们抓来!叫警卫队,叫军队!”[3]这些咒骂够狠。

但恰恰也反衬了高老头对两个女儿深深的爱。

每次咒骂之后,高老头马上就会否认自己咒骂过她们:“谁说的?你知道我是疼爱她们的!”把女儿的不孝怪罪到女婿身上“是我女婿不准她们来的呀。

杀死他们!杀雷斯多!杀纽沁根!他们是我的凶手!”[3]其实高老头知道女儿的无情无义,只不过他一直过着自欺欺人的生活。

他压抑着自己的内心,每次受到女儿的怠慢之后,内心也很痛苦矛盾,但他不去反省,不去面对,反而千方百计用金钱去讨好女儿,他的这种矛盾性格导致了事情的恶性循环,也加速了他悲剧性结局的进程。

他潜意识里痛恨女儿的不孝,所以当他在最后神志不清时,对女儿恶毒地咒骂“我恨她们,我会半夜从棺材里爬出来咒她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