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课件
•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 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通过这些心理描写表现了 她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也表 现出她对家乡,对亲人的爱以及改变家乡面貌,改 变自己命运的理想。
2、从这一段心理描写,你们觉得香雪追求的到底是什 么?是不是仅仅一个铅笔盒,铅笔盒在小说中意味着什 么?而香雪跨上火车的那一步又蕴含了什么寓意? • 铅笔盒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
写作背景
• 在20世纪的中国,人性和人道主义一直是文学的普遍而敏感 的话题,“人的觉醒”不仅为“五四”新文学带来了普遍的 人道主义,也开成了新文学的创作的强烈的文体意识和鲜明 的个性特征。新文学在以后的发展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但 人道主义始终是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主要思想内涵和情感 依托。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文学中的人性与人道主义被 作为大逆不道的异端邪说,并且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越来 越严厉的打击,被不加区别地斥之为“资产阶级思想”“修 正主义理论”,作家的独立思考与艺术个性都不得被否定, 他们必须在政治斗争中被各种大一统的思想与思想模式所改 造和取代。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的 惟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惟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 艺创作的领域。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人道主义 才又在中国盛行。而作为有着广泛影响的文学也必然引起了 整个社会的强烈的关注。
4、通过对比火车开进深山前后台儿沟的变化, 我们可以知道台儿沟是一个什么样地方?
• 台儿沟是一个封闭,贫困,落后,生活单调 的小村,中国像这样的小村在当时有不少, 正如小说里所写,如果没有火车的铁轨铺进 深山,可能这些小山村就会被人遗忘,当现 在火车开来了,虽然只是停留了一分钟,却 打破了这小山村的宁静。
3、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
•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 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 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 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 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 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 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 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 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 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 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
• 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小,你就老 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 “北京话”的非同一般的感情。
• 1、阅读课文中香雪从火车下来走回台儿沟的一段 话,找一下这一段都写了香雪的哪些心理活动? 从这些心理活动可以看出香雪是一个什么样的女 孩子?
• 2、从这一段心理描写,你们觉得香雪追求的到底 是什么?是不是仅仅一个铅笔盒,铅笔盒在小说 中意味着什么?而香雪跨上火车的那一步又蕴含 了什么寓意?
• 3、从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香雪与其它姑娘们 在面对山外来客时会有不同的表现?为什么原本 胆小的她会突然变得那么的果断?
• 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奖。〈〈麦秸垛〉〉获1986至1987年〈〈中篇小 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 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 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和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 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 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 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 〈〈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 入了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 部分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 种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的 较量与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和一面。
• 2、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 3、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4、通过对比火车开进深山前后台儿沟的变化,我
们可以知道台儿沟是一个什么样地方? • 5、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1、这篇小说在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 情节线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 内在逻辑,把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思考 这篇小说写了哪些情节片段?
主题
• 这篇小说叙述了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 农村少女香雪用一篮子鸡蛋向火车上一位 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并由 此独行30里夜路的故事,表现了山区农村青 年对现代文明的向往,揭示了现代文明对人 的精神的巨大的铸造力量。
景色描写
阅读香雪从西山口步行到台儿沟的一段景物描 写,思考这部分的景色描写有什么特点?谈一 下它们在小说里有什么作用?
• 在这件事中的香雪,已经不是一个胆小、缅腆的香 雪,而是一个遇事果断、对渴望达到的目标执着追 求的香雪。虽然回家路上她也怕了,甚至用往小辫 儿里插草管的方式“避邪”,而且在看到同伴时大 哭了起来,但这不但不会影响香雪可爱的形象,反 而更表现出她当初登上火车时的果断和执著。
• C、渴求科学文化:①书包;②铅笔盒;③打听北 京的大学
3、从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香雪与其它姑娘们在 面对山外来客时会有不同的表现?为什么原本胆小的 她会突然变得那么的果断?
• 原因就在于香雪对知识,对文化的渴求,当 然这里作者并没有贬低其它姑娘的意思,因 为她们也有着一颗渴望了解外界的心,只不 过香雪比其他女孩拥有更高一层的精神境界。
4、阅读小说最后两段,感受其中 的“哦,香雪”应该是一种什么语
5、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 同: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 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
• 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 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 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 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 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 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 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 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 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 代信息之所在。
• 以上几处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 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 景的同时,也有效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惟 妙惟肖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小说的主 人公香雪在拿着换来的铅笔盒走下火车后,经历 了先是害怕,后又坦然,最后欢快的心理变化过 程,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 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 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 要着力表现的内容,其中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可 谓功不可没。
• B、执着:香雪的胆子并不比别的姑娘大,(起初 看火车,她总是缩在后面。)而当她看到一只铅笔 盒就果断的去敲玻璃,表示要用40个鸡蛋与铅笔盒 的主人交换,主人没听见,这时,为了换到铅笔盒, 她竟然登上了火车!这恐怕是其她姑娘连想都不曾 想过的。这一看似冲动的行为,已经表现出了她的 执着。而面对满车厢陌生的人,面临火车马上就要 离开、离开自己从未离开过的家——台儿沟这一严 峻的事实,她还是果断地以最快的速度换回铅笔盒, 为了这个动作,她将不得不走30里的夜路回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文明的农 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 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崇高的精神追求。 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 语言的描写,更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 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 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 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是什么 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初步感知,把握情节
• 引子 •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 火车开进了小山村 • 姑娘们欢乐的时刻
明
• 香雪渴望有铅笔盒 贫
• 香雪换回铅笔盒 爱
• 香雪深夜归
向往文 渴望脱 自尊自
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 1、这篇小说在叙述结构上,作者并没有以情节线 索来安排叙述,而是根据情感抒发的内在逻辑,把 一些情节片段加以组接。思考这篇小说写了哪些情 节片段?
A、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B、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 C、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 D、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
盒
2、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 个什么样子?
•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 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 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 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象 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 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 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象 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 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的。
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这是一个宝盒子, 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 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 瞧不起……”,铅笔盒已经成为文明的象征,代表 了香雪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渴望。这里虽然是骗母亲 的,但其实也是她寄托的梦想,是她潜意识的希望 )
对香雪来说,铅笔盒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 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 雪跨上火车的那一步,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 动追求文明和进步。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语文》
必修5
1.4《哦,香雪》
教学目的
• 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 • 目的之2 ,难点:目的之3。 • 【教学安排】 • 二课时
作者简介
• 铁凝,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 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 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 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 《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 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 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获当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 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 的描写了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 心世界和纯真美女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