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患者的气道护理常规

重症患者的气道护理常规

重症患者的气道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身体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呼吸状况、合作程度、缺氧状态;患者的口腔、咽部皮肤黏膜情况,有无活动性义齿;患者的年龄、体型,以便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型号;患者的气道分泌物的颜色、性质、量及气道通畅情况。

2、急救物品评估:负压吸引装置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插管用物及急救药物是否备齐。

3、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

4、社会心理评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
1、自然气道的护理
(1)保持病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温控制在20-24℃,湿度控制在60%-70%。

(2)维持患者水平衡,采取祛痰、抗感染等措施,促进气道分泌物排出。

(3)结合有效的胸部物理治疗,如体位引流、震动排痰等协助消除气道分泌物。

(4)对于清醒患者,应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和咳痰,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2、人工气道的护理
(1)保持气道通畅
清醒患者鼓励其咳嗽、深呼吸和咳痰;人工负压吸引,及时清除气管内的分泌物;必要时行雾化吸入或协助医生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2)妥善固定管路:①对气管插管的患者,用干纱布擦净面部,放置牙垫,用胶布“X”形固定插管并记录插入深度。

②对气管切开患者,用寸带绕颈部固定插管,切忌过紧或过松,过紧则影响呼吸并且可能影响脑部血液供应;过松则容易造成套管脱出。

根据病情适当使用保护性约束,避免意外拔管的发生。

(3)气道的湿化:临床上常用加热蒸汽加温加湿、气道内滴注加湿,雾化加湿、湿热交换器、超声雾化和“人工鼻”等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的排出,防止痰液干痂阻塞气道导致气道阻塞、肺不张、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并观察气道湿化的效果。

使用蒸汽加温加湿时避免由于机体摄入较多的湿化液而出现循环容量过多;湿热交换器不适宜用于分泌物多而黏稠的患者。

气道内吸痰: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使用内径不超过气管导管1/2的吸痰管进行吸痰;吸引负压不超过120mmHg,限制吸痰持续时间在10-15秒内;吸痰前后充分氧合。

(4)套囊管理
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套囊,将套囊压力维持在20-25mmHg,临床上必须严密监测套囊压力。

(5)并发症护理
①感染:医护人员严格做好手卫生,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②皮肤损伤: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气管切开伤口周围皮肤,每日用碘伏消毒4次,并更换无菌纱布,定时检查面部及气管切开周围、颈部皮肤的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6)药物处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镇静剂,遵医嘱使用沐舒坦等祛痰等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7)心理护理:
①主动亲近和关心患者,指导患者用非语言方式表达其需求。

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准备提供帮助,使患者有安全感。

③适当安排家属探视,以满足双方对安全、关爱、归属等层面的需求,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三、健康指导要点
1、自行咳痰的患者,可嘱其多饮水,勤翻身、叩背,必要时行体位引流。

2、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术前说明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及意义、取得配合。

3、告知患者雾化吸入和吸痰护理的重要性。

4、指导患者学会非语言交流方式,以增进沟通,满足患者需求。

四、注意事项
1、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保持颈部舒展的体位。

3、人工气道的大小、材质、型号合适,牢固固定,松紧适宜。

4、机械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负压大小合适。

5、昏迷、意识不清、躁动等患者适当约束。

五、护理人员行为规范
(一)仪表仪容
1.仪表端庄,行为得体、符合工作及安全要求。

2.发式:头发前不过眉,后不过肩,保持整洁。

3.面部:男性不留胡须,女性着淡妆。

4.手部:保持干净,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5.服饰:
(1)工作帽固定良好,无偏斜。

(2)护士服合身,整洁,内衣不外露;着夏裙装护士服时,应配肉色丝袜。

(3)佩戴胸卡于胸前左上方,姓名、照片无遮掩。

(4)穿白色软底鞋。

(5)工作期间禁戴首饰。

(二)行为举止
1.举止沉着稳重,动作敏捷果断,不在工作场所大声言谈、嬉笑、打闹。

2.走路、开关门窗、做各种治疗要轻柔有序,应尽量减轻对患者的影响。

3.回答患者询问应耐心礼貌,走路遇见患者应礼让患者先行。

4.上班期间不得勾肩搭背、交头接耳,不得接打私人电话,不
得吃东西及看非业务书报。

5.站姿、坐姿正确,端治疗盘、拿病历、推治疗车均符合要求,下蹲姿势文雅,自然大方。

(1)站立:端正,头微抬,目光平和,自信,两肩水平,上身挺直收腹,双手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或两手交叉轻放小腹处。

左右手大拇指交叉,其余四指平放,两足靠拢,足间夹角呈15~20°左右,重心在足弓处。

(2)坐姿:端正,头微抬,目光平和,自信,两肩水平,上身挺直收腹,单手或双手把衣裙下端持平,轻轻坐下,臀部坐位占椅面1/2~2/3,两手轻握拳放在小腹前,两膝轻轻靠拢,两足自然踏地。

(3)端治疗盘:双手持治疗盘,肘关节靠近躯干,呈90°。

(4)持病历夹:左手持夹,轻放在左胸前,右手轻托病历夹右下角或自然下垂。

(三)语言要求
1.工作期间使用普通话,语言文明,与患者沟通要通俗,避免使用医学术语。

2.对患者态度诚恳,解释耐心,实施首问负责制。

3.听到电话是应首先向对方问好,并自报科室、姓名。

4.坚持做到“四声”:来有问候声,问话有回答声,各种治疗有解释声,离开有道别声。

5.恰当运用沟通交流技巧。

(四)护理人员服务规范
1、着装规范,挂牌上岗。

2、准时上岗,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岗、脱岗,做好床边交接班。

3、做到首接负责制,有问必答。

4、坚持文明服务。

诚信服务,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5、严格执行各项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技术规范,确保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准确、及时执行。

6、密切观察病情,主动积极帮助患者排忧解难,按规范巡视病房。

7、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大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8、维护病区整洁、安静、舒适和安全的诊疗环境,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

9、工作区域物品按规范有序放置,抢救器械,物品和药品定期检查呈完好备用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