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山地公园规划设计探讨——以长乐市长安公园为例王建文【摘要】山地公同规划设计应遵循自然、因地制宜,运用景观与生态学方法,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体现自然野趣和城市肌理.通过介绍长安公园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总体规划布局及景观规划设计,探讨山地公园规划设计思想.【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25-27,35)【关键词】山地公园;规划设计;长安公园【作者】王建文【作者单位】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2E-mail:***************城市山地公园指建立在城中或近郊山地上,利用山地特征和现有植被而营造的,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的公园,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与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及城市空间格局有着紧密的联系[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而城市山地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具有城市绿色生态岛的作用,又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和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不可替代的功能[2],公园的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营造优美的宜居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的公共绿地空间,满足市民崇尚大自然的需求,同时也可增加市民的科普知识,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缓解城市环境危机[3],提升城市区域综合价值,优化城市总体品质,所以山地公园建设逐渐成为城市景观设计关注的热点。
长安公园位于长乐市西部营前片区,峡漳公路北侧,为长乐市区与营前新区交接地带,属东南闽浙低山丘陵的一部分,最高海拔194.5m,地形条件为东北-西南走向,中间高,两边低,山脚及山脊线地形比较平缓,坡度多为15~20°;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山顶多数为台湾相思林,山腰至山脚以台湾相思为优势树种,伴生有樟树、木荷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植物,局部分布一些龙眼、柑橘等经济林,植物品种及色彩相对比较单一,景观季相特色不明显。
如(图1、图2)。
2.1 指导思想长安公园作为长乐市河港城重要的绿芯,为城市的绿色心肺之一,起到调节城市生态气候的作用,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公园自然景观和当地的地理人文资源,科学合理保护,适度有序开发,通过林分改造和景观建设,增加文化景观景点、活动场所、健身步道和游览基础设施等,营建以良好的生态为基础、以绿色休闲产品为特色,人与自然、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的良好环境,提高文化内涵,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生态功能强、森林景观优美的城市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健身、休闲、观景、丰富自然知识的场所,并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形成“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宜居环境。
2.2 规划设计原则2.2.1 设计遵从自然城市山地公园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形特征,其自然植被经过长期的演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同时受城市建设的影响,其生态原生体具有相对脆弱性,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规划设计可借助GIS工具进行前期分析[4],根据地形,因形就势、因地制宜进行景观构建,尽量少破坏山体及原生植被,维护生态安全。
2.2.2 生态学与美学相结合原则长安公园作为城市绿体及市民休闲游憩场所,承载着生态与景观双重功能,其地形高低起伏、陡峭平缓,具有多种多样的空间形态特征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规划设计应根据自然条件,按照生态学与美学相结合原则,合理选择造林树种和配置方式,构成宜人的生态景观,尽显自然之美。
2.2.3 注重特色,体现地方精神与文化内涵区域性地方特色是一个公园持续发展的生命力,长安公园地域特色鲜明,规划设计要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体,在突出自然野趣、保健和科普等多种功能的同时,结合当地的文化,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
2.2.4 统一布局,分步实施原则公园的建设需要按照总体规划,合理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可视条件安排、分步实施,这样可以减少重复建设及破坏,降低建设成本。
3.1 总体布局作为长乐市河港城的城市绿芯,长安公园主要为本市居民提供一个康体休闲和户外绿色空间,规划设计强调自然的生态群落和自然景观,恢复和再建中亚热带植被景观和丰富多样的景观类型,将自然、人文、生活融为一体,体现长乐悠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脉。
公园规划总面积为423.2hm2。
根据公园自然地理条件及资源状况,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及周边发展的需求,以环山体中间山脊线为轴线,规划将公园划分为八个功能区:休闲健身区、城市绿韵区、山林游憩区、登高揽胜区、山林野趣区、娱乐体验区、生态保育区、山林文化区等,并设东南西北四个入口区,形成“八区四入口”的功能结构如(图3)。
3.2 分区规划3.2.1 休闲健身区位于公园南部,地形比较平缓,有一定的地形起伏,以休闲健身为主题,依地形设置一系列休闲文化健身广场及健身步道,并设置休息亭、观景平台、健身设施等,为市民提供集健身、运动、休闲、娱乐的一个空间。
3.2.2 城市绿韵区位于长限村和长乐旧城区之间的山地,为长乐旧城区的天然绿色屏障,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此区域地形比较陡峭,不适合安排大型的广场活动,以植被景观改造为主,设置步道和小型观景平台,在原有天然植被的基础上进行补植季相林树种和观花乔灌木,形成色彩丰富,景观灿烂的植被景观,增加城市绿色景观,展示城市绿色生态主题。
3.2.3 山林游憩区为休闲健身区和登山揽胜区的过渡区,此区域植被条件比较好,规划以林中游憩,呼吸大自然气息,绿色森林氧吧为主题。
在保护原有地带性植被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步道的建设、林间游憩场所和保健植物的建设来营造森林生态养身环境,满足游人享受大自然的需求。
3.2.4 登高揽胜区位于公园东部,海拔相对比较高的区域,视野开阔,登高可以看到三江口、长乐新旧城区,规划以登高观景为主题,为市民提供一处登高揽胜的场所。
3.2.5 山林野趣区位于公园中部,山坳平缓地带种植有一些龙眼、柑橘等经济林,长势良好,可利用经济林营造果林生态园开展林果采摘,增加人们参与大自然的乐趣,丰富休闲游玩类型。
3.2.6 娱乐体验区位于公园北部,由于开采留下了部分裸露山体,地形比较陡峭,可结合地形开展登山越野运动,以野外运动体验为主题,满足青少年热爱户外运动的需求。
3.2.7 生态保育区位于公园西北部,山体南陡北缓,南面植被条件比较好,北面面江植被覆盖率相对比较低。
此区域为三江口的生态防护屏障,所以需加强植被保育建设,加强封山造林,建设生态防护林,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动物栖息地,适当补种诱鸟植物,吸引鸟类来此栖息,改善生物链。
3.2.8 山林文化区位于公园西部山腿处,以文化展示为主题,结合长乐的历史文化、当地风俗及自然科普知识,设置文化长廊、文化广场、文化步道等,向市民展示长乐的文化历史、民俗风情及自然科普知识,起到科普教育意义,提高市民的文化品位。
4.1 景观空间组织山体景观具有独特的空间形态、空间属性和审美价值。
规划设计应从物质与精神、功能满足与审美需求等多方面深入分析,构建平衡关系,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空间设计服从山体自然景观的总体特征,并成为山体自然景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景观空间的组织中,山体的制高点、景观视线和轮廓线是控制山体景观空间层次的3个关键要素,所以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山体环境中的制高点,合理控制山体景观视线,注重景观空间的层次性和多变性 [5]。
长安公园景观构建主要基于GIS工具的前期分析,围绕公园中部山脊线进行,因地制宜,于平坦处及视野开阔处以台地式及分散式设置休闲游憩活动空间,以步行游路串联各活动空间,尽量少破坏山体和原生植被,使功能与景观得到有效的结合。
如(图4)。
4.2 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建筑作为山体景观的实体要素之一,应融于山体景观的生态系统中,既可以点缀强化山体自然景观,又可以为游人提供绝佳的视线和休闲游憩条件,因此,景观建筑的设计在山地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摆在重要的位置,其设计应因地制宜地考虑等高线的走向、坡度及气候因子等地理因素,另外还应满足相应的管理后勤、游客服务等功能,并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1]。
长安公园山体建筑数量少、体量小,主要为主入口大门、公厕、休憩亭、观景亭和文化长廊等,以传统的风格形式和质朴的材质,在公园的主要活动场所和视野较佳的地段结合地形进行设置,融合自然和文化等内容,起到画龙点睛之妙处。
如(图5、图6、图7、图8)。
4.3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道路在山地公园中具有连接各个景点,组织交通和引导游览等功能,是公园的枢纽与脉络。
道路布局应与地形相结合,顺应等高线,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的改变和破坏,并考虑景观的可视性,从而将道路交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统一,减少对生境的破坏[5]。
长安公园以健身步道联系各功能区。
健身步道主要沿山脊和两侧山腰根据自然地形进行设置,形成环路。
沿健身步道于视野开阔处设置休闲平台及休闲揽胜亭,以供中途休闲及观景。
步道开设避免穿越不良地质地段,步道的线形、走向、绿化及配套设施,力求顺其自然,服从景观要求。
大部分路面以天然材料铺设,如(图9),或石板路、或鹅卵石路、或碎石路等,宽度1.2~1.8m,坡陡处修筑石阶,台阶宽度不小于30cm,高度在12~18cm。
不同转折处设不同的宽狭,当坡度大于12°时,随坡筑成踏步,每隔一定距离或按地形在有需要之处设休息平台。
4.4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公园游览标识系统是公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通过公园游览标识系统,对公园的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阐释、说明,有利于提高公园的文化、科学品位。
公园游览标识系统主要通过各种告识标牌告知游客游线沿途景观资源的特点,道路走向、游程安排建议等,把环境功能和形象工程融为一体,为游客提供贴切的物质和精神服务,满足游客行为和心理的需求。
4.5 植被景观规划设计植被是公园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同时也是公园环境质量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长安公园现有植被主要以台湾相思林为主,伴生有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植物,景观效果相对单一。
公园植物景观建设是在充分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以现有的天然植被为主,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合理配置园林植物,通过各种群落布置组合,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以体现优良生态环境中生物多样性的特征。
规划采取点、线、面结合,乔、灌、地被、藤蔓相结合,观花、观叶、观果植物混植,以风景林景观营造为指导,混交种植一些树形优美的风景树种,如木荷、香樟、深山含笑、火力楠等亮叶树种和山乌桕、红枫、枫香、山杜英、苦楝等彩叶树种,点缀观花、观叶的灌木类,如福建山樱花、梅花、碧桃、海棠、樱桃、紫薇、杜鹃、三角梅等,使植被景观更增艳色,以达到春时绚烂,夏日浓荫,秋季馥郁,冬令苍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