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崇雅中学高一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二战后欧共体的诞生①是美苏冷战的直接产物 ②旨在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带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④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2、“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地位今天尚不明确,它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上的:今天俄罗斯的现实力量和关于昔日强大苏联的记忆。

不管幸与不幸,‘哈姆雷特之父的影子’始终存在于世界舞台上,而且客观上,基于俄罗斯经济和技术优势,人们对俄罗斯的尊重比它应得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外,也存在着核因素”。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①俄罗斯是当今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②“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力争要在新的世界结构中保持其大国地位 ③今天人们对俄罗斯的尊重完全基于它的前身强大的苏联 ④今天俄罗斯的综合实力比不上前苏联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 3.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中“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指的是A .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B .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C .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D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4.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的相见被媒体评为“一个时代的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其内涵是A .中国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B .中美两国的矛盾已经消除C .中美由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D .美国抛弃了“中国威胁论”5.“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签署以上文件的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 B.北约 C.华约 D.欧盟6.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现代世界政治格局时,收集了以下历史照片。

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恰当的探究主题A .美国霸主地位的强化B .世界经济全球化C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D .第三世界的崛起7.学习了《历史必修一》后,请你指出下列历史命题中,不是..历史规律的一项是 A .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B .世界政治文明经历了人治到法制、专制到民主的过程C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价值观多样化也是不可遏制的D .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正说明中国的古代谚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8.在2010年1月12日发生的海地大地震中,中国八名维和警察以身殉职。

八位烈士是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世界和平的忠诚卫士。

在海地的维和行动说明中国A .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B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 .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9.《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 .另起炉灶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10. 下面是周恩来在1954年参加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

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你认为这次会议应该是( )A .第26届联大B .中苏建交谈判C .日内瓦会议D .亚非会议 11.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

”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 A .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 .在当今世界致治多极化趋势下,美国难以称霸世界 C .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D .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 12.下列关于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A .井田制是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 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自唐代开始实行C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D .战国时代的改革确定了土地私有制 13.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B 、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C 、铁农具、牛耕的出现D 、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14.黄梅戏《天仙配》中唱道:“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 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③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④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15.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下列文物图片中最能够反映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成就的是( )ABCD16加。

”对材料中“工商食官”的正确理解是( )A .通过从事工商业发家为官的人B .工商业的税收成为官府的主要财政来源C .依靠政权力量管理和经营工商业D .工商业满足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17、假如你到博物馆去欣赏后,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你认为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A.商周——铁器 唐宋——陶器 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 唐宋——青铜 明清——瓷器C.商周——青铜器 唐宋——瓷器 明清——丝织品和瓷器校学级班号生考号位座名姓密封线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呢绒和棉布18.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过春节”又称为“过年”。

“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

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祈求谷物生产大丰收B.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一直占主导地位C.为了纪念神农氏D.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立国的根本19.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主要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业经济的发展20.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21.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工具应为A.翻车B.筒车C.曲辕犁D.直辕犁22.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但这种生产方式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主要表现在①缺乏竞争机制②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③阻碍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提高④经营较为分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23.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已占据了主导地位,得出这一结论主要依据于A.民间传说B.神话故事C.史籍记载D.考古发掘2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是对哪项水利工程建设的评价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25、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技艺水平高的原因有()①资金雄厚②实行规模经营③工匠富有经验④市场竞争的需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第Ⅱ卷(主观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项目数量备注收入粮食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支出赋田租(上缴实物)283 同上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406役兵役和徭役2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日常开支食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衣2732 同上祭祀等仪式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问题:(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

(4分)(2)材料中西汉农民采取的最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西汉农民破产?(4分)(3)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

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6分)27.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4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材料二“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我们的手相握时。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在回忆录材料三“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我们应谈尊重各圆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图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谊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问题:(1)结合国际背景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

(2)“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国际国际局势产生什么影响?(3)请举出二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罗斯福提出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

具体措施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战略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其战略意图实现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所述:“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

……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2)“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的含义是什么?(3)结合史实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