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

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

Ⅱ类切口、Ⅲ类切口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 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2013-1-11
Free template from
围手术期用药原则
原则2 • 开始用药时间不要太早或太迟,切皮时药 物在组织中达到高峰值
( 在切皮前30-45分钟或麻醉诱导期给以抗菌药物)
2013-1-11
二代头孢;环丙沙星
二代头孢或头孢曲松、噻肟 甲硝唑
Free template from
头孢菌素的分代
分代
一代头孢
代表药物
头孢唑啉
临床常见品种
头孢拉定 头孢噻啶 头孢硫醚 头孢噻吩
二代头孢 头孢呋辛
三代头孢 头孢他啶
头孢孟多
头孢替安
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噻肟 头孢唑肟 头孢地嗪 头孢匹胺 头孢砒肟 头孢克啶
+++ ++ + ++
Free template from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头颈、血管外科、乳房手 一代头孢 术 一、二代头孢;食管,肺可 心脏、神经外、胸外
用三代(头孢曲松)
胃十二指肠、胆囊
二代头孢,反复感染者可选用 三代(头孢曲松、哌酮)
泌尿外科
妇产科
表皮葡萄球菌
其它凝固酶阴性 葡萄球菌 肠球菌 其它链球菌
8.08
3.67 6.49 2.66
肠杆菌属
克雷白菌属 变形杆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
7.88
5.65 2.42 2.09
2013-1-11
Free template from
围手术期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以及手术后可能发生的 全身性感染(麻醉插管—呼吸道感染,泌 尿道插管—泌尿道)
早期 术前 术后早期 术后晚期
2013-1-11
感染率(%)
3.8 0.6 1.4 3.3
Free template from
围手术期用药原则
原则3 •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 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抗菌效果好 • 血清半衰期较长 • 相对毒性小 • 便宜
2013-1-11
围手术期用药原则
原则4
静脉给药,口服给药吸收不稳定 根据病人体重确定给药计量 如头孢唑啉 <=70kg 1g > 70kg 2g
2013-1-11
Free template from
根据各种药物在组织分布的浓度选药
骨组织 克林霉素 磷霉素
前列腺 喹诺酮类 四环素 胆汁 哌拉西林 美罗西林 红霉素
2013-1-11
林可霉素 喹诺酮类
大环内酯类 磺胺类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 四环素
Free template from
骨/血=1-2倍
胆汁/血 =8-10 =10 =8-25
各类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比较
抗G+菌
一代 二代 三代 四代
2013-1-11
抗G-菌
+ ++ +++ ++++
• 环境因素(手术室通风、手术器械灭菌不好、手术室
过度活动、消毒剂污染、不恰当、)
2013-1-11 Free template from
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分布
G+病原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构成比(%) G-病原体 构成比 (%)
12.68 大肠埃希菌 19.32
Free template from
不推荐用于预防用药的抗菌药物
3、4代头孢 理由:对葡萄球菌不及1代头孢;缺乏选择 性抗菌谱;不主要针对外科感染细菌;广 泛使用产生耐药性;价格贵。 喹诺酮类 理由:毒性大,容易产生耐药,围手术期用 药只用于泌尿系手术
2013-1-11 Free template from
2013-1-11
Free template from
围手术期用药原则
原则1 • 在感染危险性高或感染后果严重时应用(Leabharlann 类切口部分用、Ⅱ类切口、Ⅲ类切口都用)
Ⅰ类切口下列情况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 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如头颅、 心脏、眼科手术;(3)异物植入手术;(4)高龄或免疫缺陷等高位 人群。
手术时间 >3小时,术中失血>1500ml 加一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后4小时。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2013-1-11
Free template from
抗菌药物给药时间对感染率的影响
使用时间
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
× × 市中心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定义
• 有明确的指针 • 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 • 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
治疗用药:治疗已经存在的感染 预防用药:用于防止目前不存在, 但可能发生的某种感染的出现。
2013-1-11 Free template from
四代头孢
头孢匹罗
2013-1-11
(肾毒性) Free template from

• 头孢唑啉
抗菌谱广、半衰期长1.5-2小时,血药浓度高20分钟, 血药峰浓度可达118mg/L,有效浓度时间维持8小时。
• 头孢曲松
毒性低,基本上无肾毒性 组织浓度高,能透过血脑屏障,及其它生物屏障 经过肝胆排泄
2013-1-11
Free template from
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
• 宿主因素(年龄、营养状态、吸烟、肥胖、手术部位
以外的感染、免疫反应)
• 术前因素(术前住院时间长、备皮、不适当的抗菌药
物应用)
• 手术因素(不适当的皮肤消毒、手术部位异物、手术
引流、意外的污染、手术技巧(止血不好、留有死腔、组 织损伤))
2013-1-11
Free template from
2013-1-11
Free template from
手术部位感染率
• Ⅰ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2-3% • Ⅱ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4-5% • Ⅲ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10%左右
2013-1-11
Free template from
手术部位感染的两种途径
• 内源性感染:病原菌来自病人身体部位, 如皮肤、鼻、口腔、胃肠道、阴道的细菌 感染,这些部位在正常情况下有细菌定值 • 外源性感染:病原菌来自病人身体之外, 如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医院环境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