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隐喻的英译策略
投 射 到新 事物 当 中 , 可 以使 这 一熟 悉 的事 物 获 得新 的功 能 , A事 物不 仅仅 是其 本 身 , 还 可 以用 来描 述 B
事物 , 方便 人们 对 B事物 的理解 。隐 喻 的这 些 基本
隐 喻语 言在英 汉两 种 语 境 里 有相 当多 的共 性 , 体 现 人类 思 维 的共 性 , 对 于这 些 通 过 认 知体 验 可 以获 得
文化 特征 的联 想才 可得 以复 苏 。 ”
物倒 塌 、 土崩 瓦解 , 后 来 用 来 隐 喻一 个 人 情 绪 激 动 、 无法 自制 的心 理状 态 , 但是它与“ 生命 是一 个 历程 ” 相 比, 却 是更 不 易察 觉 , 因 为 没 有 体 现 出 始 源 域 “ 土、 建 筑物 ” 等 。显 化 程 度 高 点 的 隐性 隐喻 有 “ 班
汇 的“ 形象 联想 意 义 和文 化 意义 仅 蛰伏 于人 脑 的百
于使 用时 间之久 、 使 用 范 围 之 广 以及 汉 语 词 汇凝 练 简短 的特 点而使 人们 忽 略 了其 中所 含 的大量 的隐 喻 特征 , 人们 只认 识其 基本 涵义 , 却忽 视其 内核 的 隐喻
性, 也 就忽 视 了词 汇 的 形象 性 和生 动 性 。 隐喻 有 显
等 。多 数汉语 习语都 含有 隐喻 的成分 , 从词 源来 看 ,
习语一 般来 源于 历 史上 的某 个 事 件 , 将 这 个 事件 的 特点 给神化 , 使 这种一 次性 的事 件 固定成永 恒 , 通过 隐喻 于词 汇 当 中而 得 以 “ 流芳百世” 。这 种 情 况 的 隐喻在 翻译 时是 否也 可 只进行 简单 的 内涵 传 递?我
在 英语 里 可 以形 容 颜 色之 亮 丽 。将 “ 流光溢彩 ” 翻
第 6卷 第 l 期
2 0 1 4年 1月
南 阳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J OURN AL O F N ANYAN G I NS T I T U T E OF T E CHNOL OGY
Vo 1 . 6 NO .1
J a n. 2 01 4
一
于将 汉语 的隐喻 普及 到 译 文 文化 当 中。如 “ 流 光 溢
彩” 形容 色彩 之华 丽 , 翻译 成 英语 如果 只翻译 成 c o 1 .
o r f u l , 则 生趣 荡 然 无 存 , 翻译 成 s p l a s h y h u e s则 可 以 达 到相 当好 的 效 果 , 因为 s p l a s h y表 示 水 会 溅 出来 ,
门弄斧 ” 、 “ 闭月羞 花” 、 “ 赴 汤蹈火” 、 “ 灵 光一现 ”
隐 喻一 般认 为是 以熟悉 的事 物作 为 目标 域 , 不 熟悉 的事 物作 为始 源域 , 目标 域 映射到 始源 域 , 使 人 们得 以借用 头脑 当 中已有 的图式结 构 里面所 有 的熟
悉 的事 物帮 助理解 不熟 悉 的事物 。所 以投射 的两端 事 物应 当有共 同点 , 即为 了帮助人 们理 解始 源域 , 必 须 找到 始源 域与 目标 域 的共 同 点 , 由于人 们 对 目标 域 的特 点较 为熟 悉 , 所 以 比较容 易理解 这一 共 同点 , 而 理解 了这 一共 同 点 之后 , 对 原 本 不 熟 悉 的始 源 域
也 就能 理解 了。所 以隐喻 需要人 们 用惯 常的认 知思 维 进行 解读 。隐喻 拓 展 了人 的思 维 定 势 , 活 跃 了人
对 客 观事 物 的看 法 , 特别是 对熟 悉 的事物 , 通 过将之
们认 为 , 在 不 同的情 况下 需要灵 活处 理 。
直译
人类 思维 有 其 共 性 , 而思维体现 在语言 当中。
性 隐喻 和隐 形 隐 喻 , 前者如“ 生命 是一个历程” , 将 目标 域 “ 生命 ” 和始 源域 “ 历程 ” 都体 现 出 来 , 很 容 易
理解 , 而 后者 如 “ 他 崩溃 了 ” 。“ 崩溃 ” 最 初 指 的是 事
科知识 库 里 ; 只有 在 受 到外 部 因素 刺激 后 , 其形 象 、
汉 语 词 汇 隐喻 的 英译 策 略
蔡 德 顺
( 黎 明职业 大学 外语 系 福 建 泉 州 3 6 2 0 0 0 )
摘 要 : 隐 喻作 为一 种思 维方 式 , 体 现 人 类 的 认 知 和 文 化 。汉 语 词 汇 丰 富 的隐 喻 在 英译 时 需 要 灵 活 处 理 , 可 以根 据 不 同语 境 、 文化 内 涵 和 隐 喻 的 凸 显 程 度 , 对其进行直译 、 意译 、 转 换 目标 域 或 直 译 加 释 义 。 关键词 : 隐喻 ; 直译 ; 意译 ; 转 换 目标 域 ; 直译 加 释 义
相 似联 想 的隐喻 , 可 以保 留原 来 的必然 性 。 然而 , 由于文 化 、 传 统 的不 同 , 每 个 民族 的 认 知 思维 也有 差异 , 同样 源域 的物 体 , 在 不 同 民族 中可 能 投射 到不 同的 目标 域 。从 翻译 的角 度 来 看 , 是保 留 原 隐喻 的 目标 域还 是 转 换 为 目的语 的 目标 域 , 不 可
隐喻作 为一 种修 辞手 法 , 古 已有 之 , 但 随着 隐喻 学家 L a k e o f提 出 “ 概 念 隐 喻 ”以来 , 人 们 拓 展 了视 野, 将 隐喻 的范 围扩 大到语 言 的普适 性 当中 , 认 为 隐 喻在语 言 当 中占 了大 概 9 0 %, 远 远 超 出传 统 修 辞手 法 的狭 隘定 义 。作 为 体 现思 维 和 概 念 的 体 系 , 隐 喻 在各种 语 言 当中都 不乏其 例 , 在常 规语境 中 , 这些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