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折的并发症1_【PPT课件】

骨折的并发症1_【PPT课件】


休克
临床表现 : 创伤性休克的典型表现为“四肢寒冷性低血压”,其特
点是皮肤苍白、出汗、四肢发凉、心搏过速、 晕厥及全身虚脱。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1)中凹卧位(2)保持体温(3)镇静、止痛 2.急救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2)给氧(3)补充血容 量(4)止血、包扎 3.病情观察 一看意识、表情及皮肤色泽 二摸肢端温、湿度及脉搏 三测血压 四观察尿量
脂肪栓塞综合征
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是指长骨骨折后24-48h出 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和瘀点。
关于FES发生率,各家报道有很大出入,但总的 来说,与创伤的严重程度及长骨骨折的数量成正 比。很少发生于上肢骨折病人,儿童发生率仅为 成人的1%。
病理特征
机械学说认为损伤后的骨髓或软组织局部的游离脂肪滴,由破裂的静脉进入 血循环,机械栓塞小血管和毛细血管,造成脂防栓塞。
骨折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早期并发症 休克 脂肪栓塞综合征 重要内脏器官损伤 • 肝脾破裂 • 肺损伤 • 膀胱和尿道损伤 • 直肠损伤 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 重要的血管损伤 • 周围神经损伤 • 脊髓损伤 骨筋膜室综合征 • 濒临缺血性肌挛缩 • 缺血性肌挛缩 • 坏疽
晚期并发症 坠积性肺炎 压疮 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 感染 损伤性骨化 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僵硬 急性骨萎缩 缺血性骨坏死 缺血性肌挛缩
化学学说认为创伤后机体应激反应通过交感神经的神经一体液效应,释放大 量儿茶酚胺,使肺及脂肪组织内的脂酶活动增加,在脂肪酶作用下,发生水 解,产生甘油和游离脂酸,以致过多的脂酸在肺内积累,而游离脂肪酸的毒 性作用造成一系列病理改变,导致呼吸困难综合征,低氧血症。
创伤愈严重,脂肪梗塞发生率愈高,症状也愈严重,全身各脏器都可被侵犯。 其中肺、脑、肾栓塞在临床上比较重要。
骨筋膜室综合症
病因
骨筋膜室容积骤减 (外部因素) 外伤或手术后敷料包扎过紧 严重的局部压迫:肢体受外来重物或身体自重长时间 的压迫
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迅速增大 (内部因素) 缺血后组织肿胀:组织缺血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 液体渗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 损伤、挫伤、挤压伤等损伤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渗出增加、组织水肿、容积增加 骨筋膜室内出血,血肿挤压其他组织
病理
根据缺血程度导致的不同后果:
濒临缺血性肌痉挛 在严重缺血早期,肌肉尚无坏死或少量 坏死,若此时立即进行治疗,重建血液供应,可避免发生大 量肌肉坏死,恢复后不影响肢体的功能
缺血性肌挛缩 缺血持续以致有较多的肌肉坏死。此时开始 治疗,恢复血液供应尚可恢复,但由于肌肉坏死较多,虽经 纤维组织修复,但将发生瘢痕挛缩及神经损坏,发生特有的 畸形——爪形手、爪形足
4.用药护理:静脉使用脱水剂时,应选用较粗血管,保证20%甘露醇250ml 在30分钟内输完,防止渗入皮下组织。
5.术后护理:(1)继续观察患肢末梢的血运、温度、肤色、动脉搏动情况以 及感觉、运动功能等。
(2)切开减压后,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大量坏死组织代谢 产物和毒素也随之进入血液循环,因此要继续观察生命体 征及尿液情况,积极预防酸中毒、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等 并发症。
近来有些学者,鉴于脂肪栓塞往往发生于长期低血压或休克的病人,因而认 为脂肪球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肝脏的缺氧造成脂肪代谢的障碍所形成。
脂肪栓塞综合征护理要点
1.对严重创伤、多发性骨折患者应及时抗休克治疗,改善缺 氧症状。
2.就地固定患肢,固定前禁止搬动,骨折复位时操作应轻柔。 3.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及皮肤粘膜情况。 4.症状护理:(1)加强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休克的监测
一般监测 精神状态:清楚,对外界刺激正常反应;淡漠,不安,谵妄或嗜 睡,昏迷,反应脑因循环不良而发生障碍。 皮肤温度、色泽 血压 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是休克的表现,血压 回升,脉压增大时休克好转的征象。 脉率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0.5 无休克,>1.01.5 有休克,>2.0 严重休克。 尿量 <25ml/h比重增加,仍有肾血管收缩和供血不足。
骨筋膜室综合症及切开减压
护理要点
1.患肢的处理 (1)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并尽量减少患肢活动 (2)将患肢放平,严禁抬高 (3)患肢严禁按摩、热敷及烘烤,必要时给予冷敷 2.患肢局部的观察 (1)疼痛情况①发病早期肢体持续性烧灼状剧烈疼痛,并传向远端,进行性加重, 晚期神经坏死,肢体疼痛消失。②患肢广泛性的疼痛是本综合症的重要特点。③被动 牵扯患肢的指(趾)时患者出现十分剧烈的疼痛 (2)肿胀情况:随着病情的发展,肢体坚硬、肿胀、无弹性并可伴有张力性水泡, 严重者肢体呈圆筒状坚硬 (3)感觉情况:患肢常有麻木感或蚁走感 (4)血液循环情况:患肢末端早期微血管充盈基本正常,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后 期肢端苍白或紫绀,或可见大理石样花纹改变。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动脉搏动消失。 (5)患肢功能:早期肌力减退,运动功能障碍。晚期肌肉坏死,肌张力丧失,出现 手足畸形。 3.全身情况观察:应密切观察有无体温升高、脉博加快、血压降低以及尿量、尿色的 变化。
坏疽 缺血不能纠正,大量肌肉发生坏死,已无法修复,只 能截肢否则会发生严重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1)疼痛(2)肿胀(3)血液循环障碍 2.全身症状 初期全身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 情的发展,如不及时处理,出现肌肉广泛坏 死时,可引起全身反应,如体温升高、脉搏 加快、血压下降、白细胞增多、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增速、 尿中出现肌红蛋白等患者可发生休克、肾功 能衰竭,甚至死亡。
(2)保护脑组织 (3)皮肤护理:由于患者病情重,不允许
过多翻身,应置患者于气垫床上,加 强骨隆突处的按摩或局部使用防压疮膜 5.心理护理:给予积极地心理安慰,恰当的解释病情。
骨筋膜室综合症
骨筋膜间室综合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致使骨与筋膜封闭 的区域内压力增高,阻碍或阻断了间室内的血液循环, 导致间室内容物(主要是肌肉和神经)进行性地缺血变 性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