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 第十章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 第十章


A、古典心理学——刺激强度与反应理论
就媒介而言,任何一个媒介发出的讯息都是一种刺激,目的在于引起所需反应。通过调节频 度和强度可在受众身上施加不同程度的刺激。(就传单而言)
B、数学模型——韦伯定律:R=a㏒eS+b
就传单而言,在某一地区投下的传单越多,对其内容了解的反应就越多,但这种反应呈现回 报递减的规律。
谢 谢
背景:咖啡批发公司促销、咖啡涨价
过程1:17%住户,1磅咖啡,重复6字广告语,3天后拜访
P138-139
咖啡广告语实验
过程2:又投3万张传单,84%能说出
发现:传播的社会路径:
(92个人际传播网络)
问题:讯息失真
64 18
5
P139
讯息失真模式
讯息传递的级数越多,与最初的原始讯息的差别就越大。
1、削平:向头两级的人传播还能保持很高的准确度,再往下就迅速减少。
P134
四、研究背景
2. 20C50S,美国面对导弹差距的窘 境,如果灾难发生,如何向分散于后方 的人们传播食物、医疗、救助的信息?
1957年8月前苏联首次 试射成功第一枚SS-6洲 际弹道导弹,美国第一 枚洲际弹道导弹“宇宙 神”于 1959年开始装 备.
P135
四、研究背景
3. 很可能是中央情报局(CIA)有关社会 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部分 。 (1966年《信息自由法案》)
1、研究是在平民中进行的,主要是调查传单在紧急情况下所起的作用。 他们的研究没有涉及传单在一般宣传中的作用,也没有涉及在战时和政治 紧张时期传单的作用。 2、空军强调应把重点集中在一些基础性调查上,而不是实际问题或战时 应用上。使得本项目得出的结果缺乏一定的实用性。而书中也认同——其 研究发现的重要性比不上研究本身。
信息重复试验: 如果社会扩散不准确且不可靠, 让受众中直接接触媒体就变得相 当重要;这种对直接接触的需求 ,意味着必须了解刺激强度的问 题。注意回报递减规律。
P148-149
十、 积极意义
1. 里维尔项目得出的结论对其他媒介和其他的传播环境而言具有“一 般性”。当使用这些媒介时,他们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遵循共同的规律。
P142-143
2、先导研究
地点:华盛顿西部4个社区(人口969-1175间;相同经济基 础;不是郊区或大城市卫星城 )
合作者:华盛顿民防部
方式:空投传单 一个地区:1张/人——18% 两个地区:4张/人——32% 一个地区:16张/人——55%
印证了理论
P143

研究者决定一个更确定性的研究来来自验回报递减关系。找出在一定控制 环境下传单的优势、 传播能力、缺陷。
调查空投传单在信息 传递上的一些问题, 信息是如何通过口头 传播间接地传到 其他人那里。
P136-137
项目命名缘由
保罗•里维尔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位民 族英雄、传信者。
1775.4.18,得知英军要对波斯顿发起进攻的信息,从当晚10点到次日 早上9点,一路骑马报警。消息最远传到了百英里以外马萨诸塞州。 次日发起进攻 的英国军队被打得惨败。
P139-141

2、锐化:讯息在传递过程中,某些细节被强化成为核心内容。 a) 选择性锐化: b) 强调性锐化 : Gold Shield X,Good as Gold√ better than gold/pure gold/pot of gold
3、同化:信息在传递时会随着传话者的兴趣、态度、文化、形象的期望而出现歪曲。
a) 语言性同化:传话者往往添加一些符合自己习惯的字。 Is as/it’s as/is just as
b) 概念性童话:将口号用熟悉的语句代替或合并 The coffee that is good to the last drop. The coffee that is so good.
c) 合理性信源的同化:误以为是从别的渠道听到的
P136
十二、 研究成果形式
Melvin L.DeFleur and rsen,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1958;reprint,with Preface,Newunswick, Brunswick,JJ:Transaction Press 1987)
P135、149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
第十章
2012年6月3日
研究基本信息
研究背景、目的
第 十 章 目 录
研究过程
研究结论、积极意义、不足之处
一、项目名称
里维尔项目-作为最后一种诉求媒介的传单
二、效果主体
传单
三、效果受体
平民
P134
四、研究背景
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 国家,认识到要打胜仗,光靠军队不够 ,还要靠军人和平民的信念、态度、忠 诚度。采用一切手段进行说服性传播。
保罗· 里维尔 1735-1818
芭蕾舞剧
P136
五、出资方 :美国空军(3次上百万的拨款)VS 美国CIA
六、项目用时 :1951—1953,历时3年
七、研究者:华盛顿大学社会学家斯图尔特· 多德(51岁)等研究小组 C·
P 136、248
八、研究过程
前提:研究者意识到:传单传递信息两个过程(讯息传递、人际讯息扩散) 地点1:犹他州的盐湖城
在本实验中社会扩散的驱动力方面: 信息流总是从儿童流向成年人
3) 在社会扩散过程中,家庭与朋友 圈也很重要。成人的讯息接收更有 可能在家中。儿童相对于成人更多 的在家庭外接受和传递讯息,更容 易发生在口头传播中。 P147-148
九、 研究结论总结
咖啡广告语: 人际间的信息流动会引起讯息的 不完整、不准确和失真。研究者 从讯息在一个社区社会扩散中, 发现了信息削平、锐化和同化。
方式:空投55000张传单 面对面访问、电话访问
地点2:亚拉巴马州伯明翰 方式:空投32.6万张 每张传单附上回邮问卷
刺激口头传播失败启示:追踪口头传播讯息路径:真实环境+充分动机 P137-138
刺激人际传播:研究扩散路径
分项实验1:咖啡广告语实验
地点:华盛顿州西部一个较封闭小型农村社区 (249户,超过1000人)
结 论:
1、一条简短的讯息,即使在一个具有准确性动机的条件下人际传播扩散,还是会发生信息失真。
2、非媒介直接接触者获得信息残缺不全,传播链最后一级的人接收到的信息一般会短得多。
为做到准确传播确保与媒介的直接接触非常重要。接下来的实验把传单直接交到目标受众手中。
P141
分项实验2、信息重复实验
1、理论基础
1.实验地点:华盛顿州西部的8个社区 (人口1015-1800之间,比较稳定,天气相似, 经济基础相同,都不是郊区和大城市的卫星城市。)
2.方式:星期三空投传单,3天后回访 (how, when, what)
P145-146
3.发现:
韦伯定律 :当刺激加倍的时候,实验 对象感到的刺激并不成倍的增长。
P135
传单的用武之地:
1. 传单被认为是当其他媒介失败的时候的 最后一种媒介,具有战争军事意义。 2. 美军在战争中对传单的使用: 一战300万份 二战30亿份 3.传单=投降通行证 传单+原子弹=投降 4.局限
P135-136
五、研究目的
传单对于平民在 紧急情况下 (普通媒介无法使用) 的传播作用。
P146
1) 在传单投放稀少的地区,有一部分人是从人际传播中得到讯息的;在 传单投放比较丰富的地区,更多的人是直接接触传单了解这一讯息的。
讯息扩散和社会结构
2)讯息的知晓者在任何一个社区的社 会阶层和刺激群体的分布都不均匀, 这和年龄和家庭规模都与知晓讯息的 概率有重要关系。
儿童VS成年人 大家庭成年人VS小家庭成年人
2. 任何一种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在从媒介流向受众的过程中都经历两个 主要阶段。相比“两级传播”和“意见领袖”,里维尔项目把注意力集 中在口头传播在人际网络扩散式信息质量的问题。
3. 里维尔项目在讯息失真的研究中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再20世纪50 年代中期和以后非常流行的另外一系列研究。
P148-149
十一:不足之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