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 组织文化(自考)

第十三章 组织文化(自考)

第十三章组织文化(3学时)第一节组织文化的一般概述组织,是指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合成的有机整体。

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一个人生活在某一集体内所必具的能力以及区别于其他集体的特性等在内的整体。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对组织文化大致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是狭义的,认为组织文化的意识范畴的,仅仅包括组织的思想、意识、习惯、感情领域。

第二种是广义的,认为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组织管理中的硬件与软件,外显文化和隐形文化(或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两部分。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1、三层次说P326三层次说认为组织文化是由三个层次内容组成。

第一层次是文化的外显部分(指企业组织中的厂房、设施等外显的、物质形态的东西);较深一层的第二层次称为制度文化(指组织中的规章制度、纪律等制度形态的东西);最深层次为核心层,称为精神文化(指组织的价值观念、信念、理想等精神形态的东西)。

精神文化又称为隐形文化或深层文化、软文化等。

2、两元说P326两元说认为组织文化是由组织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因素总和而成。

3、精神文化说P326精神文化说认为组织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包括信念、作风、行为规范在内的各种精神现象。

它体现在物质形态之中,发挥其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包括物质形态的东西在内。

4、组织文化的定义是:“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组织文化是组织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对组织的成长和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组织文化的类型组织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组织成长、变革、发展的长期实践中,在社会文化和组织文化长期的渗透与融汇之中形成的。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组织文化类型有不同的组织文化类型,组织文化的类型可按不同的标准来划分。

1、按组织文化的内容性质,可分为人和型、挑战型、创业型、守成型、发展型、求和型、技术型、智力型、服务型等;2、按组织文化的活力程度,可分为活力型组织文化、官僚僵化式组织文化、停滞型组织文化;3、按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来划分,可分为美国的组织文化、日本的组织文化、中国的组织文化等。

本节主要采用横向比较法,对世界主要国家的组织文化特点进行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一)美国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这与它的组织文化密不可分,其主要特征有:1.建立共同的价值观:美国企业领导认识到,决定公司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

美国最杰出的企业价值观主要体现在:①崇高的目标。

每个企业都要有一个崇高的目标。

只有崇高的目标才能产生健全而具有创造性的策略,并使个人愿意为崇高的目标而献身。

②参与决策和管理。

企业应使职工参与决策和管理工作。

企业的管理方式应有指挥领导变为共识领导,员工自己与企业组织结为一体。

③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是美国企业的一种精神,表示永无止境的进步过程,是美国组织文化的核心之一。

④建立亲密文化。

美国许多处于领先地位的高技术企业大都有一批志同道合的科技人员,彼此坦诚沟通,共同激发创意,相互鼓励及启发事业的成就感,不断取得成功。

2.个人能力主义。

美国人总是要求生活不断变动,美国民族的生活带有明显的个人能力主义及流动性、变动性的特点。

美国企业文化中培植了不怕风险失败、勇往直前的开拓进取精神,尊重个人、崇尚个人自由、追求个人发展的精神,鼓励自由贸易、自由竞争、任何人都要凭才智和工作而致富的精神。

3.软硬结合。

二战后,美国企业由以物为中心的单纯技术与纯理性主义的管理方式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式。

从过去注重企业管理的硬件方面转向既注重硬件又注重软件,强调协调发展以实现其整体功能,软硬结合,是美国企业促使其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的必然趋势。

(二)日本组织文化主要特点:日本组织文化主要特点:1、和魂洋才(核心)。

日本民族自称大和民族,“和魂”是日本的民族精神,实际上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产物,是“汉魂”的变种和东洋化。

日本企业家提倡从业人员应忠于企业,鼓吹劳资一家、和谐一致、相安而处、共存共荣,从强调人际和谐入手以稳定劳资关系。

“洋才”是指西洋的技术。

以日本化了的中国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和魂”与以欧美先进技术为内容的“洋才”相结合,构成了日本企业管理文化的重要基础。

2、家庭主义(显著特色)。

日本过去一直以农业为主,具有明显的农耕名族的某些文化特征,首先表现为集团内部的互助合作。

家族主义观念在企业中则表现为“团队精神”。

家族主义精神要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和为贵”的思想是日本组织文化的核心。

3、以人为中心(重要内容):日本企业重视人力资源开发、重视教育工作,通过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坚持“经营即教育”的思想,不断发展和巩固组织文化。

(三)中国组织文化1、中西文化比较中的三种思潮(1)“民族虚无”论。

把民族传统文化视为“沉重的包袱”、“历史的惰力”,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贬得一无是处。

(2)“儒学复兴”论。

这种人看不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和消极面,盲目肯定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认为中国儒学将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得到复兴。

(3)“中西合璧”论。

认为中西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国的现代文化应该把两者的优点集中起来。

2、对西方组织文化的借鉴。

改革开放把中国从封闭中解脱出来,中国企业在西方发达的物质文明面前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引进外国设备、技术及管理成为许多企业家的共识和企业经营的潮流。

3、中国组织文化的特点:①致富经国②义利两全③以和为贵④勤俭为本⑤公正廉洁⑥任人惟贤⑦自强不息⑧辩证思维三、组织文化的作用1、导向作用。

将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组织发展的目标上来,对组织个体的心理、性格、行为起导向作用,也对组织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

2、凝聚作用。

能对员工的思想、性格、兴趣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员工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组织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把个人融合到集体,减少内耗,产生归属感,增强凝聚力。

凝聚作用强调“以人为本的意识”。

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乃至整个组织文化的核心。

3、激励作用。

使全体员工看到组织的特点和优点,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产生热爱本企业的荣誉感、自豪感,激发巨大的工作热情。

激励作用强调的是“市场竞争意识”。

4、规范作用。

组织规范再完善也不可能完全规范每个员工的行为,也很难消除一些员工对规章制度的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

组织文化则是用一种无形的思想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软管理,制约员工的行为,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诱导多数员工的认同感和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5、创新作用。

组织要生存和发展,要在与其他组织竞争中获胜,就要树立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要与其他组织区别,就要创新。

6、辐射作用。

组织文化塑造着组织形象,组织形象除对本组织产生一定影响外,还会对社会公众、本地区乃至国内外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巨大的辐射作用。

第二节组织文化建设一、组织文化建设的内涵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灵魂,与组织共存亡。

优秀的组织领导者不仅应强烈地意识到组织文化的存在,而且应不断地提倡和发扬组织中好的传统、好的精神,拚弃组织中的不良观念、习惯和风气,能动地引导组织文化的运行和完善,自觉地进行组织文化的管理。

组织文化建设,是指领导者有意识地培育优良文化、克服不良文化的过程,也称为组织的“软管理”。

(一)组织文化的内容1、企业价值观体系。

形成企业的价值观体系,使其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

2、科学的经营管理。

确立一整套科学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之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

3、全方位激励的管理方法。

确立一套对全体员工进行全方位激励的管理方法,坚持以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把传统管理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

4、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

企业内部凝聚力包括:团队、团结、沟通、信任和尊重。

5、加强礼仪建设。

礼仪是美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美德的核心是尊敬别人。

现代社会要求人的性格要更加开放,具有更强的交往能力。

企业要重视处理好人际关系,形成一种相容的心理气氛,于事业更加有益。

6、塑造组织形象。

改善物化环境,塑造组织良好的形象,使员工达到高标准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二)组织文化建设的步骤1、建立领导体制。

领导者是组织文化的倡导者,组织文化建设的前提是领导者的高度重视。

组织应首先成立组织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来领导组织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2、建立独立部门。

建立独立部门,设立专门的职能,来专门负责组织文化建设工作的进行。

3、制定计划。

拟定计划,编制预算,使资源投入、进度考核、监督等能落到实处。

4、对组织现存文化的盘点。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对组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各阶段、各部门及组织的观念层、制度层、器物层等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5、目标组织文化的设计。

根据科学标准进行组织文化策划。

6、实施计划。

完成组织从现存文化向目标文化的过渡。

二、组织文化建设的原则1、目标原则。

组织行为是有目标的活动。

组织文化必须把目标明确地反映出来,使每个职工都明确其工作与目标相联系。

2、价值原则。

组织文化要体现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现全体职工的信仰、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3、卓越原则。

组织文化应该包括开拓精神,要求组织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永不自满,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一个组织的活力最重要的标志是创造精神。

4、参与原则。

遵循参与原则,使员工参与组织的管理和决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5、成效原则。

成效原则就是激励,把职工的利益与工作的成绩联系起来。

以成效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是组织文化中激励职工的一个原则。

6、亲密原则。

指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

威廉大内在《Z理论》中就现代组织管理提出了处理人际关系应采用信任和微妙的方式。

7、正直原则。

组织成员尤其是各级领导者,要诚实,做到前后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8、环境原则。

现代组织文化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的文化环境。

在研究和探索过程中,必须注意两个问题:(1)不能把组织文化缩小为企业精神。

(2)不能把组织文化降低为具体的文化活动。

三、组织文化建设的途径(一)中外若干企业基本价值观举例1、日本基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较早注意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培植。

“松下精神”、“家族创新精神”等。

2、二战后,美国企业由科学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以充分实现个人价值为核心的企业精神推动着经济向前发展。

“最佳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

3、亚洲一些新崛起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有强大的职工内聚力和国际竞争力,是同其重视和培植企业精神分不开的。

4、香港、台湾等地区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创、远、信”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