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2)

第11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2)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② 中性效应与非中性效应
中性效应
中性效应是指政府课税不打乱市场经济运行,即不改变人们 对商品的选择,不改变人们在支出与储蓄之间的抉择,不改变人 们在努力工作还是休闲自在之间的抉择。
非中性效应
与中性效应相反,非中性效应是指政府课税影响了经济运行 机制,改变了个人对消费品、劳动、储蓄和投资等的抉择,进而 影响到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公共抉择等。
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对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斜率(W)是由放弃1 小时的闲暇而增加的 净收入决定的,即净 工资率
■与E1点相比,E2点表明劳动供给 增加了,增加的数量为BA(ZB-ZA) ,这是征收比例所得税的总效应。 ■现在把从E1点到E2点的移动分 解为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 和收入效应。
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对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1、税收对居民储蓄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 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个人收入总水平
和储蓄利率水平。 ■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 利息税和间接税影响居民的储蓄倾向及全社会的储蓄率。
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对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I1
I3
P1
P3
O
E
B
食品
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对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四)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对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Ⅰ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人们选择劳动还是闲暇,在这两者之间的取舍取决于许多因素, 诸如个人的偏好,工资率的高低(即闲暇的机会成本),其他收入水 平的高低等,此外还有政府征税的因素。
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1、税收对居民储蓄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在对储蓄的利息所得不征税的情况下,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居 民储蓄只有收入效应,即征收个人所得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可支 配收入,迫使纳税人降低当前的消费和储蓄水平。 ■对储蓄利息(收益)征利息税,会减少储蓄人的收益,从而 降低储蓄报酬率,影响个人的储蓄和消费倾向。具体来说,当 对储蓄利息征税时,使得当前的消费与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发 生了变化,即未来消费的价格变得昂贵了,而当前的消费价格 相对下降了,个人将增加当前的消费,于是产生了收入效应和 替代效应。
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对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2、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课征公司所得税,会压低纳税 人的投资收益率,如果因此而减 低了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导 致投资者减少投资而以消费替代 投资,就是发生了税收对投资的 替代效应。
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对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3、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
P1
P2
D
B
食品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政府课征一次性税 收而使纳税人在购买商品的最佳选择点由P1移至P2, 这说明在政府课税后对纳税人的影响,表现为因收 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商品购买量或降低消费水平, 但不改变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三、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 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 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 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 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只对食品征税,对衣物不征税 。 税款=BE*P食品 ■该纳税人则会减少食品的购买量,对 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便由AB移至AE, 与其相切的无差异曲线则为I3,切点为 P3,在这一切点上,纳税人以税后收入 购买商品所得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 衣 物 A I1 I3 P1
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对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2、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指 的是,政府征税会直接减少个人 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使纳税人 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而增加工 作时间,减少闲暇时间。他表明 只是减少了个人收入,而并未改 变闲暇与劳动的相对价格。由于 说的是效用降低,也可以说无差 别曲线U1向下平行移至U2,表 现在图中是从E3点移至E2点。可 见,收入效用是使闲暇减少或劳 动供给增加的数量为FB。
■ 如果征税和提高税率减少了 投资者的税后净收益,而投资者 为了维持过去的收益水平趋向于 增加投资,这是税收对投资的收 入效应。
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对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4、税收对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都给予内资所不能享受的特 殊优惠措施。但外国投资者是否会真正得到税收优惠的好处或 者能够得到多少,还取决于投资者的居住国和东道国之间的国 际税收关系。 ■投资者的居住国对纳税人在东道国的已税收入可以实行三种 不同的处理方法,即免税法、扣除法和抵免法。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通过税收的收入效应和税收的替代效 应来表现的。
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对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总效应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促 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 作时间。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 动收入下降,闲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
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对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工 资 率
■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替代 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率 提高时,劳动力供给增加。 ■在工资率较高的阶段,收 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当工 资率提高时,劳动力供给减 少。
S
因此,个人劳动力供给 曲线 S呈现“向后弯曲”的 行状。
时间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图
斜率(W)是由放弃1 小时的闲暇而增加的 净收入决定的,即净 工资率
■在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条件下, 个人的收入线是DZ。 在这个无差别曲线中,个人的最 大化效用点是无差别曲线U1与 收入线的相切点E1,该点所决定 的闲暇时间是OA 单位。劳动供 给的数量为ZA。 ■假定对全部劳动所得征收 比例所得税,税率为t,工资 率固定为W。因征税收入线 向内转移到CZ,其斜率为 W(1-t),新的收入线与新的无 差别曲线U2相切于E2点,该 点所决定的工作时间为ZB 。
O
D
B
食品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政府征税额: 征税额=AC*P衣物=BD*P食品 衣物 A I1
■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由AB移CD。 I2 另一条无差异曲线I2相切,切点为P2。在 C 这一切点上,纳税人以其税后收入购买两 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 ,即 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2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 以衣物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P2与轴线 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O
第十一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
税收原理



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税收对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税收与经济发展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一)税收的经济效应
(二)税收的收入效应
(三)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一、税收的经济效应 1.概念
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 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
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对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如果是收 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征税征税对劳动供给主要是 激励作用,它促使人们增加工作;如果是收入效应 小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供给就会形成超额负担, 人们可能会选择闲暇以替代劳动。
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对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增加工作时间;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减少工作时间;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工作时间不变。
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对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2、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税收对劳动的替代效应 ,可 用E3点来说明 ,该点是平行于 收入线CZ的新收入线与原无差别 曲线U1相切的点。由于闲暇价 格已经下降了,个人会享用更多 的闲暇时间。从图可以看出,多 出的闲暇时间或劳动供给减少是 AF,这就是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替 代效应。
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 选择以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 调节作用。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 面,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影响都可以分解成这两种效应。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一、税收的经济效应 2.分类
正效应与负效应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中性效应与非中性效应
(3)高收入者的边际储蓄倾向一 般较高,对高收入者征税有碍于 储蓄增加;
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对生产要素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1、税收影响投资的原理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而投资决策是由投资的净收益 和投资的成本决定的。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率、税前抵 扣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影响纳税人的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
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某种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 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另一种消费或活动。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二、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 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 量和消费水平。 衣物 ■图中AB线是将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 —衣物、食品的数量组合连成一条直线。 ■切点(P1)上,纳税人以其限定的收入 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 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P1与轴线的 垂直距离乘以衣物的价格,用于食品的 支出为P1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 格。 A I2 C P2 P1 I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