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第一节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所谓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
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及生产者的决策的影响,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影响都可以
分解成这两种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
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如图)
4
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
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
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
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如图)
第二节税收的经济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者面临劳动取得收入和闲暇之间的选择。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通过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表现的。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
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
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
它表明的是纯粹的价格变化效应。
税收的综合效应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对比: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供
给主要是激励作用;如果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的供给就会形成超额负
担,人们可能会选择闲暇替代劳动。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我国的实际情况
对我国而言,税收几乎不影响劳动的供给,而且个人所得税在短期内也不会成为主体
税种,因此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解决的不是如何增加劳动供给,而是
如何消化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个人收入总水平和储蓄利率水平。
个人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的边际倾向越大,储蓄率越高;储蓄利率水平越高,对人们
储蓄的吸引力越大,个人储蓄意愿越强。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和间接税影响居民的储蓄倾
向及全社会的储蓄率。
收入效应
在对储蓄的利息所得不征税的情况下,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居民储蓄只有收入效应,即
征收个人所得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迫使纳税人降低当前的消费和储蓄水平。
替代效应
对储蓄利息(收益)征利息税,会减少储蓄人的收益,从而降低储蓄报酬率,影响个
人的储蓄和消费倾向。
具体来说,居民会增加当前消费,减少储蓄。
于是产生了收入
效应和替代效应,此时的收入效应表现为对利息征税降低了个人的实际收入,替代效
应表现为消费代替了储蓄。
16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我国的实际情况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税收对储蓄的影响并不明显,这说明人们对储蓄的态度还取决于
税收以外的诸多因素,如对教育、医疗的储蓄等,还有投资渠道缺乏。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税收影响投资的原理
投资决策是由投资的净收益和投资的成本决定的。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征
收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影响纳税人的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课征公司所得税会降低纳税人的投资收益率,如果因此而降低了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
力,导致投资者减少投资而以消费替代投资,就是发生了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如果征税和提高税率减少了投资者的税后净收益,而投资者为了维持过去的收益水平
趋向于增加投资,这就是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税收对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都给予内资所不能享受的特殊优惠措施。
但外国投资者是否会真正得到税收优惠的好处或能够得到多少,还取决于投资者的居
住国和东道国之间的国际税收关系。
投资者的居住国对纳税人在东道国的已税收入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即免税法、扣除法和抵免法。
东道国的税收优惠有可能转移到投资者的居住国。
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1.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
2.税收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3.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良好手段。
4.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
第三节税收与经济发展
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观点
18世纪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亚当·斯密认为,一切税收都是减少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影响资本积累,或直接减少投资资本,是妨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时代,阿道夫·瓦格纳认为,从社会政策的
意义上来看,赋税不仅是满足财政的需要,同时,也是出于纠正和调整国民所得的分
配和国民财产的分配的目的。
1929-1933年大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主张政府干预,实施管理政策,而且以财政政策为主要手段。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供给学派认为需求管理政策不能解决
经济的活力,因而主张实行“供给管理政策”,而主要载体则是减税政策。
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供给学派的基本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