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的简要介绍
物理学院臧雨宸基本原理及应用
MOOC,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随着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
虽然大量公开免费线上教学课程是2000年之后才发展出来的概念,其理论基础深植于资讯时代之前,最远可追溯至1960年代。
1961年4月22日巴克敏斯特.富勒针对教育科技的工业化规模发表了一个演讲。
1962年,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向史丹福研究中心提出一个研究“扩大人类智力之概念纲领”,并在其中强调使用电脑辅助学习的可能性。
在此计划书里提倡电脑个人化、并解释使用个人电脑搭配电脑间的网络为何将造成巨大、扩及世界规模的交换资讯潮。
2007年8月大卫‧怀利教授创立了早期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或称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原型,一个开放给全球有兴趣学习的人来参与的研究生课程。
在成为开放课程之前,这门课本来只有5 个研究生选修,后来变成有50 个来自8 个国家的学生选修。
2011年秋天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有重大突破:超过160000 人透过赛巴斯汀‧索恩新成立的知识实验室( 现称Udacity ) 参与索恩和彼得‧诺威格所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
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
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
新加坡国立大学是第一所与Coursera达成合作协议的新加坡大学,它2014年会先通过该公司平台推出量子物理学和古典音乐创作的课程。
总的看来,MOOC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工具资源多元化:MOOC课程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2、课程易于使用: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互联网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在家即可学到国内外著名高校
课程。
3、课程受众面广:突破传统课程人数限制,能够满足大规模课程学习者学习。
4、课程参与自主性:MOOC课程具有较高的入学率,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辍学率,这就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按时完成课程学习内容。
影响与对策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成功实现了一种高端的知识交换。
它可适用于专家培训,各学科间的交流学习以及特别教育的学习模式–任何学习类型的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
而网络课堂可以给你带来很多益处。
让每个人都能免费获取来自名牌大学的资源,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设备进行学习,这便是MOOC的价值所在。
果壳网CEO、MOOC学院创始人姬十三认为,目前在MOOC上学习的大部分是那些学习很主动的人,他们会想办法看到这些视频、看英文字幕,但要是想让更多人进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
上一次教育革命是发生在学徒制和学校教育中间的一个转折点,学徒制本身是一个个性化的教育,但学校教育,很难保证个性化。
现在美国很流行在家教育,中国也有一部分人退学,在家靠父母或用其他形式接受教育,这是多元化教育的一种方式。
而在互联网上,个性化教育也成为另外一种可能性。
通过智能算法、大数据的一些东西,使个性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实现,大方向是满足个性化需求。
目前看来,MOOC是不是最终的一个比较理想化的形式,很难保证,目前看来很受欢迎。
但我觉得纯线上教育是不够的,我一直说,翻转课堂才是王道。
MOOC
的到来重新定义了学校,重新定义了老师,甚至也重新定义了学生。
比方说,过去的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讲课。
但是现在
有别的老师在网上讲,线下的老师可能就要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师生间的沟通也变得更为重要。
有公平的受教育权,才会有健康的社会阶层流动。
有望改善教育不公现状
其实中国很多的不公平早在起跑点就已经发生,受限于学校的师资、软硬体资源有限,所以入学也有一定的名额限制,造就了各式各样超竞争的联考,让很多莘莘学子被迫以不健康的学习方式来竞争各大名校的窄门,大量的补习、长时间的下课辅导、被偏废的其它学术科、与不均衡的发展还有扼杀学生自动学习与创造力的空间。
这样的制度付出大量的社会成本、时间浪费、还有低估牺牲有潜力的各领域人才。
以笔者的观察,名校生与工作成就表现并无绝对的关系,真正重要的还是回归「态度」,如对学习有热情,能主动且坚持。
MOOC将大幅促进原本受高等教育的不平等权,让有意愿有热心的学生,能接触到全世界最好的老师与课程教材,回到公平的起跑点上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