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期末复习简答题

统计学期末复习简答题

第一章绪论
1.“统计”一词有哪几种涵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简述统计学的基本分科。

3.统计学与数学之间有何关系?
4.统计学的发展是沿着哪两条线展开的?
第三章统计整理
1. 影响次数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如何选择分组标志?
第四章统计特征值
1.什么叫集中趋势?测度集中趋势常用指标有哪些?
2.什么是几何均值?其适用场合是什么?
3.均值、众数和中位数有何关系?
4.什么叫离中趋势?测度离中趋势常用指标有哪些?
5.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第九章统计指数
1.指数具有哪些性质和作用?
2.编制综合指数有哪些要点和原则?
3.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何区别和联系?
4.在计算加权综合指数时,指数中的分子和分母必须是同一时期的吗?为什么?
5.指数体系具有哪些作用?
6.可变构成指数可以分解为哪两个因素?各自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1、简述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2、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第一章绪论
1.“统计”一词有哪几种涵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统计”一词包括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科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
关系。

2.简述统计学的基本分科。

答: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可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根据统计方法研究和应用,可将统计学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3.统计学与数学之间有何关系?
答:统计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并不能独立地直接研究和探索客观现象的规律,而是给各学科提供了一种研究和探索客观规律的数量方法。

数学只是为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数学基础,而统计学的主要特征是研究数据;数学研究的是抽象的数量规律,而统计学则是研究具体的、实际现象的数量规律;数学研究所使用的是纯粹的演绎,而统计学则是演绎与归纳相结合,占主导地位的是归纳。

4.统计学的发展是沿着哪两条线展开的?
答:统计学的发展过程始终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是以“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二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计。

第三章统计整理
1. 影响次数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组距与组数。

(2)组限与组中值。

(3)总体单位实际分布的特征或类型。

2.如何选择分组标志?
答:(1) 根据统计研究目的进行。

(2)适应被研究对象的特征。

(3)必须考虑历史资料的可比性。

第四章统计特征值
1.什么叫集中趋势?测度集中趋势常用指标有哪些?
答: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倾向,测度集中趋势也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

测定集中趋势常用的指标有:众数、中位数和分位数、均值等。

2.什么是几何均值?其适用场合是什么?
答:几何均值也称几何平均数,它是N个变量值乘积的N次方根。

几何均值是适用于特殊数据的一种平均数,它主要用于计算比率或速度的平均。

3.均值、众数和中位数有何关系?
答:从分布角度看,众数始终是一组数据分布的最高峰值,中位数是处于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值,而均值则是全部数据的算术平均。

对同一组数据计算众数、中位数和均值,三者之间具有以下关系:在单峰分布条件下,如果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则o e M M x ==;如果数据是左偏分布的,则o e <M <M x ;如果数据是右偏分布的,则o e >M >M x 。

4.什么叫离中趋势?测度离中趋势常用指标有哪些?
答:数据的分散程度是数据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所反映的是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因此也称为离中趋势。

测定离中趋势的指标主要有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和标准差、极差、平均差以及离散系数等。

5.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答:为了消除不同组别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需要计算离散系数。

第六章 抽样推断
1.什么叫抽样?抽样方法主要有哪两种?
见教材-第123124页
2.什么是中心极限定理?
见教材第126页
3.什么叫估计量?评价估计量优劣有哪些标准?
见教材第135页
4.确定必要的抽样数目有何意义?必要抽样数目受哪些因素影响?
见教材第142-143页
第九章 统计指数
1.指数具有哪些性质和作用?
答:指数的性质可概括为:(1)相对性,即指数是总体各变量在不同场合下对比形成的相对数,反映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相对变化;(2)综合性,即指数反映的是一组变量在不同场合下的综合变动水平;(3)平均性,即指数是总体水平的一个代表性量,它所反映的事物的对变动水平是平均意义上的相对变动。

指数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分析复杂经济现象总体
的变动方向和程度;(2)分析经济发展变化中各种因素影响的大小。

2.编制综合指数有哪些要点和原则?
答:编制综合指数应掌握两个要点:一是要引入同度量因素对复杂总体进行综合;二是要将同度量因素固定,以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

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在编制数量综合指数时,一般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在编制质量综合指数时,一般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3.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区别:(1)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的思想不同。

综合指数的特点是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指数的特点是先对比后综合。

(2)运用资料的条件不同。

计算综合指数要求掌握总体的全面资料;平均指数既适用于全面资料,也适用于非全面资料。

联系: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平均指数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加以使用,而且两者的经济意义和结果相同。

4.在计算加权综合指数时,指数中的分子和分母必须是同一时期的吗?为什么?
答:在计算综合指数时,无论是数量指数还是质量指数,指数中分子分母的权数必须是同一时期的,因为只有将权数固定在同一时期(同是基期或报告期),权数保持相对不变,才能具体考察另一个因素的变动水平及其总量指标变动的影响。

5.指数体系具有哪些作用?
答:指数体系的作用有:(1)对现象进行因素分析;(2)对单个综合指数的编制有指导意义;(3)可用于对指数进行推算。

6.可变构成指数可以分解为哪两个因素?各自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可变构成指数可以分解为结构影响指数和固定构成指数。

前者是将各部分(组)水平固定在基期条件下计算的总平均指标指数,用以反映总体结构变动对总体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后者是将总体构成(即各部分比重)固定在报告期计算的总平均指标指数,该指数消除了总体结构变动的影响,专门用以综合反映各部分(组)水平变动对总体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

第十章相关与回归
1.什么是相关关系?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有何区别?
见教材第228-229页
2.什么是相关系数?它是如何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的?
见教材第233页
3.什么是回归分析?什么是相关分析?二者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见教材第230页
4.什么是样本的决定系数?它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见教材第241页
5.简述显著性水平与预测精度之间的关系。

见教材第242页
1、简述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答: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表现为:(1)概念不同。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的,一般不具有综合的特征;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具有综合的性质。

(2)统计指标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标志中,数量标志可以用数量来表示,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表示。

(3分)统计指标与统计标志的联系表现为:(1)统计指标的指标值是由各单位的标志值汇总或计算得来的;(2)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分)
2、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答: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

(2分)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1分);按分组标志的多少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1分)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