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一、导入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和庄重,但我们也深知,他曾因儿时阻止弟弟游戏,自认为犯下不可饶恕的过失,并为此抱恨终生。
那么鲁迅先生的童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们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里,追踪一下他的成长足迹吧。
(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范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三、默读思考,合作探究
1、出示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研读课文,提取信息,形成观点。
(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依题目所示,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3)对百草园的描写,重点突出了哪些内容?
(4)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感受是怎样的?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注意圈点、标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读能力。
)
2、课堂讨论
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知道什么说什么,知道多少说多少。
互相补充指正,使答案完善。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单单能说出结论,要尽量说出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培养说话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深入研讨,质疑问难(生成问题)
1、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可能提出的问题:(提出问题,分析价值)
(1)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2)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3)“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4)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5)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他有一条戒尺。
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与前面作者对先生的评价矛盾吗? 2、围绕问题,深入探究。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
3、解答问题,提炼方法。
(全班交流,师生点评)
4、拓展延伸,情感体验。
(阅读交流,共享成果)
五、梳理总结,反思体会
本文思路清晰,先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中间用过渡段。
写百草园重点写了三方面内容,写三味书屋重点写了私塾先生读书神态,层次分明。
语言轻松愉快,幽默风趣,可读性很强。
笼罩全文的是一种依依深情。
教学评价可评价的学习要素:能否从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归纳评价方法:自评、他评、师评
评价指标:
1、学生阅读文章和从中获取的信息是否正确;
2、回答问题是否全面,语言是否流畅,
专题二《爸爸的花儿落了》所需课时2课时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导入: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真挚无私的。
这种爱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了多少年后才逐步体会到。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就写出了课文中的“我”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真挚的父爱。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
(读读)
1、你了解作者吗?(让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资料,教师不必多讲)
2、学生朗读课文(读时发现不理解的字词自行解决或同桌交流解决)。
3、简要复述课文。
(主要事件复述清楚即可。
)
4、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
三、读懂亲情(议议)
1、提问: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推选代表交流。
)
2、小结。
(也可以让学生做)
这一节我们理清了文章思路,了解了文中爸爸的性格,那么课文什么地方最感动你,并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四、品味文章语言(谈谈)
1、文章朴实的语言中蕴涵真挚的思想感情。
你认为本文中爸爸的哪些做法或哪些话对“我”影响最大,为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本文写爸爸的花的内容很少,但课题却是“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什么?你能另拟一个题目吗?试一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入理解作品主题)
五、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同学们,我们的父母也曾如文中的爸爸那样教导过
我们,甚至象文中的爸爸那样打过我们吧,但我们
以前却不理解,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了新的认识吗?
请大家谈谈。
(小组交流,如时间允许,也可以让
部分同学在班上谈谈。
)
推荐作业
⑴课外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⑵自拟题目写一篇反映自己成长经历的文章。
教学评价可评价的学习要素:学生是否积极参加讨论评价方法:自评、他评、师评
评价指标:
1、学生阅读从中获取的信息是否正确;
2、是否积极主动,是否认真倾听。
3、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活动过程符合要求,规范有序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一、导入新课。
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二、诗人简介。
三、师生共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2. 学生齐读,议读,交流体会。
3. 解读诗歌大意(学生讨论,自由发表见解)
四、思考探究。
学生再读诗歌,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
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回成为亲切的怀念”?(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都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没有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道理。
而一般的诗歌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
学生朗读背诵诗歌,试着当堂背诵这首诗。
五、体验反思。
六、导入《未选择的路》。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现在,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诗歌《未选择的路》。
前者告诉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后者则告诉我们将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
七、整体感知。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认真阅读这首诗,最好是默读。
深入思考每节诗歌的意思,然后把握全诗,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吗?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八、思考探究。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3、这首诗歌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面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
九、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