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和田玉基础知识

1、和田玉基础知识

和田玉基础知识一、和田玉的物理、化学性质1、主要矿物组成:透闪石—阳起石类2、化学成分:CaMg(SiO2)4,水钙镁硅酸盐,单斜晶系3、结构:毡状纤维交织结构、纤维交织结构、纤维变晶结构、纤维叶片状变晶结构, 块状构造。

4、比重:2.90~3.105、折射率:1.60—1.62,点测:1.616、形成:产于镁质碳酸岩与中酸性岩浆岩的接触带内,通过物质热液交代作用形成的7、颜色和田玉的颜色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的软玉相比,色调较多,自成系列。

和田玉有白色、青色、黄色、黑色等四种基本色调,还有一些过渡色,如青白色等。

和田玉有世界罕有的白玉,尤以色如截脂的羊脂白玉为和田玉所特有,极为名贵。

另外,和田玉有多种皮色。

世界上不少玉石都带有此色,但不如和田玉皮色美丽。

尤其是和田玉子玉皮色很多,有秋梨、芦花、枣红、黑等等颜色。

琢玉艺人以各种皮色冠以玉名,如秋梨皮子、虎皮子、枣红皮子、黑皮子等等。

利用皮色可以制作俏色玉器,自然成趣,从古到今,璞玉十分贵重采玉者得之,称为得宝。

8、硬度硬度是鉴定和田玉的重要标志之一。

矿物的硬度是矿物抵抗其它物体侵入的一种力学性质。

通常表示硬度有两种方法:A、相对硬度,或称摩氏硬度,是一种刻划硬度。

B、绝对硬度,亦叫压入硬度。

是根据矿物表面上能够承受的重量来测定。

和田玉的摩氏硬度约为6.5,不同品种略有区别。

一般来说青玉硬度稍大于白玉。

珠宝业中一般把硬度作为划分宝石和玉石的一个重要标志。

宝石硬度一般在摩氏7度以上,玉石硬度一般在摩氏4-7度,摩氏4度以下通常称为彩石或雕刻石。

硬度大,抛光性好,能使玉器发亮,同时也便于长期保存,不易受损。

9、韧性韧性通常是玉石内在的结合能力,也就是对外界压力或破碎力的抵抗能力。

韧性大的特点是不易破碎、耐磨.世界上韧性最大的矿物是黑金刚石,如以黑金刚石为10度,其它宝玉石的韧性相对为:玉为9(软玉);翡翠、红宝石、蓝宝石为8;金刚石、水晶、海蓝宝石为7-7.5等。

如以软玉韧性为1000,其它矿物或岩石的韧性相对为:硬玉(翡翠)500;蛇纹石250等。

软玉韧性很大,这一特点是其它玉石所没有的。

和田玉韧性大,可以作细工工艺,因此和田玉器在雕工更注重线条的细腻与流畅。

琢玉妙手可对和田玉进行精工细琢,而不易损坏。

10、透明度透明度是玉石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这主要与玉石对光的吸收强弱有关,矿物学上一般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3种。

玉石行业中对透明度看的较重要,有专门用语,透明度好的叫“水头足”、“地子灵”或“坑灵”;透明度差的叫“没水头”、“地子闷”、“坑闷”。

和田玉属于微透明体,在一般厚度下,能透过光,但看不清透过的物像。

在和田玉品种中浅色品种比深色品种透明度略高,因此,工艺上一般白玉不易琢磨得太薄,而青玉则适合做薄胎制品。

和田玉的透明度增强了和田玉光泽的温润11、光泽光泽是指玉石对光泽反射的能力,它与矿物的折射率、吸收系数和反射率有关,反射率越大,光泽就越强。

和阗玉的光泽属油脂光泽。

古人称和阗玉“温润而泽”,就是它的光泽带有很强的油脂性,给人以滋润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柔和,不强也不弱,既没有强光的晶灵感,也没有弱光的蜡质感,使人看了舒服,摸着润美。

羊脂玉就因如羊的脂肪而得名,光泽很好,特别滋润,非常珍贵。

一般来说,玉的质地纯,光泽就好;杂质多,光泽就弱。

12、体重:体重是玉石单位体积的重量。

和田玉的体重经用小体重样测定,为2.66~2.976。

不同品种略有差别,白玉为2.922,青白玉为2.976,墨玉为2.66。

一般白玉体重小于青或青白玉,墨玉因含有较轻的石墨鳞片而体重较小。

13、其他性质和阗玉对冷热变化表现为惰性,冬天摸着它不冰手,夏天摸着它也不感到热,因此人们喜欢贴身佩带。

和阗玉受到打击后,声音清越以长,古代用和阗玉作乐器。

二、和田玉的命名1、昆山玉——于阗玉——和田玉2、对昆仑山产出的美玉的命名,在中国历史上与其他地区的玉石一样,多是以产地命名的。

战国时期开始称为昆山玉,晋时称为于阗玉,清代时称为和阗玉,1959年汉字简化改称为和田玉,一直延用到今天。

三、和田玉的分布范围1、新疆和田玉分布在新疆所辖昆仑山河阿尔金山一带。

2、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中经和田地区,东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且末—若羌县,北至塔里木盆地边缘,南到昆仑山河阿尔金山主峰。

全长约1300公里,宽约80—150公里,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

地域范围内包括3个地州共14个县市。

3、新疆和田玉原生矿约40处,主要分布在叶城、莎车、塔什库尔干、皮山、和田、于阗、且末、若羌等县。

这些玉矿有的在古代已开采,有的是现代新发现的,近年来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玉矿。

这些玉矿分布在海拔3500—4500米的高山之上,为开采带来很大难度。

第四节、和田玉的分类1、和田玉产状分类A、子料:又名子儿玉,是指原生矿经过分化剥蚀被流水或冰川被沖刷搬运到河流中的玉石。

它分布于河床及两侧的阶地中,玉石裸露地表或埋于地下。

由于子玉经过长期的搬运、筛选、分选而形成的。

所以其特点是块度較小,常为卵型,表面光滑。

一般来说,同类玉石中子料比山料质量较好,有各种品种子玉,如羊脂玉子、白玉子、青玉子等。

子玉外皮也有多种颜色如:枣红皮、黑皮子、秋梨黄、黄蜡皮、洒金黄、虎皮子等等,均出自皮色籽玉。

B、山流水:名称是由采玉和琢玉艺人命名的。

即指原生玉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沖击至河流中上游而形成的玉石。

由于山流水距离原生矿近,冲刷没有子料强烈,所以一般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圓,表面较光滑。

C、山料:又称山玉,或叫宝盖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

山料的特点是块度不一,呈棱角状,良莠不齐,质量常不如子玉。

山料是和田玉中主要的玉料,数量大、分布广。

2、和田玉的颜色分类白玉、黄玉、青玉、墨玉、碧玉;间于青白之间的叫青白玉,间于白玉与墨玉之间的叫青花玉。

A、白玉:白玉的颜色由白到青白,多种多样,即使同一条矿脉,也不尽相同,叫法上也名目繁多,有季花白、石蜡白、鱼肚白、梨花白、月白、葱白、糙米白等。

白玉有山料和子料,白玉子是白玉中的上等材料,白玉的子玉特别珍贵.如光滑如卵的纯白玉子叫"光白子"。

如果白玉子经氧化表面带有一定颜色,质量更佳。

色皮颜色不同,分别叫与不同名称,秋梨色叫"秋梨子",虎皮色叫"虎皮子",枣色叫"枣皮子".都是和阗玉名贵品种。

白玉透闪石含量较高,在98%-99%左右,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滋润。

为和田玉中优质品种。

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繁荣期,都极为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

B、羊脂玉:羊脂玉因色似羊脂,故名.其质地细腻,“白如截脂”,特别滋蕴光润,给人一种刚中见柔的感觉.这是白玉中最好的品种,目前世界上仅新疆有此品种,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

羊脂玉含透闪石高于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

同等重量玉材,其价格数倍于白玉。

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代极推崇羊脂白玉。

C、青白玉青白玉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绿、闪青、闪灰等,常见有葱白、粉青、灰白等,属于白玉与青玉的过渡品种,和田玉中较为常见。

青白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区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价格略次于白玉。

D、墨玉:墨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为云雾状、条带状等。

工艺名称繁多,有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须等。

在整块料中,墨的程度强弱不同,深淡分布不均,多见于与青玉、白玉过渡。

一般有全墨,聚墨、点墨之分。

全墨即“黑如纯漆”者、乃是上品,十分少见,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

聚黑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较聚集,可用作俏色。

点墨则分散成点,影响使用。

墨玉多见山流水和子料,其黑色皆因其含较多的细微石墨(碳质)鳞片所致。

透闪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成黑色。

E、青玉:青玉有淡青色到深青色,颜色的种类很多,工艺界有虾青、杨柳青、灰青、竹叶青等等。

现代以颜色深浅不同,也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深灰青等等之分。

和田玉中青玉是最为常见的品种,分布广、产量大。

青玉含透闪石95%-97%、氧化铁2%。

由于硬度较大,多呈油脂状光泽。

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

F、黄玉:黄玉由淡黄到深黄色,有栗黄、秋葵黄、桂花黄、蜜蜡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

古人以“黄侔蒸梨者”最好。

黄玉是和田玉中的稀有品种,十分罕见。

在几千年探玉史上,仅偶尔见到,质优者不次于羊脂玉。

古代玉器中有用黄玉琢成的珍品,如清代乾隆年间琢制的黄玉三羊樽,黄玉佛手等。

黄玉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

在清代,由于黄玉为“皇”谐音,有极稀少,价格曾超过羊脂白玉。

G、糖玉:糖玉产于矿体裂隙附近,是由于原生矿经过氧化作用而形成的。

一般当糖色占整件玉85%以上时可以称为糖玉;当糖色部分占整件玉小于30%时可以不参加定名;在这两者之间的可以糖白玉、糖青白玉、糖青玉等。

糖玉的糖皮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层黄褐色玉皮,厚度较大,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

糖皮是由于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内形成的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呈“糖玉”、“虎皮玉”。

糖玉常和白玉或青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

H、碧玉:碧玉有淡绿、暗绿、松花绿、葱绿等色。

以色润菠菜绿者为上品,绿中带灰者为下品。

如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就质差一档。

碧玉含透闪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

碧玉即使接近黑色,其薄片在强光下仍是深绿色。

某些碧玉与青玉不易区分,一般颜色偏深绿色的定为碧玉,偏青灰色的定为青玉。

三、和田玉的色皮、糖皮、石皮1、色皮:指和田子玉表面分布的薄薄的一层外皮。

玉皮有各种颜色,如红、褐、黄、黑等,玉石界以各种颜色命名,如乌金皮、鹿皮、虎皮、撒金皮、姜黄皮等。

同种质量的子玉,如带有秋梨等皮色,价值更高。

玉皮的厚度很薄,一般小于1毫米。

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有的成云朵状,有的为脉状,有的为散点状,色皮的形成,是由于和阗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二铁所至,所以它是次生的。

2、糖皮:指和阗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层黄褐色玉皮,因颜色似红糖色,把有糖玉石称为糖玉。

糖玉的内部为白玉或青玉。

3、石皮:指和阗玉山料外表包围的围岩。

要取去围岩后才能得玉,如和氏璧是“理其皮而得宝。

”四、和田玉的保养:1、避免与硬物碰撞。

玉石的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易裂,有时虽用肉眼看不出裂纹,表层的分子结构已受到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了。

2、尽可能避免灰尘。

日常玉器有灰尘时,宜用软毛牙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温淡的肥皂水刷洗。

3、佩挂件不用时应放妥,最好放在首饰袋或盒内,以免檫花或碰伤,更不要放置于柜面上,以免积聚尘垢影响亮度。

4、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剂液等接触。

众所周知,玉器接触太多的化学剂,而佩戴者又不即刻擦干,会受侵浊,使外表受损,影响鲜亮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