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研究
摘要:在城市建设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想要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就需要结合城市建设特征,针对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全面深入的研究问题发生的原因,结合相关规定确定建设原则,从社会建设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城市社区的建设。
本文分析了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建设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社区建设模式评估机制
城市社区是社会的微观组织,已经成为构件和谐社会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社区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想要在现有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建设发展,就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建设模式,从社会建设角度出发,明确社区个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完善的评估机制与评估体系,来保障城市社区建设和谐有效的发展。
一、城市社区特征分析
城市社区即在城市特定区域内,人们组成的具有共同特征以及归属感特点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效果不但影响着居民生活效率,而且关系着和谐社会环境的建设[1]。
城市社区的建设,即在党与政府领导下,通过对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存在的社区问题进行
解决,达到强化社区功能的作用,促进社区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对于城市社区来说,具有鲜明的特征。
第一,人口密度大、差异大。
受空间因素影响,城市社区人口密度普遍比较大,并且居民职业群体构成存在多元化特征,社区内居民来源与构成相对复杂,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带来的流动性,使得社区人口差异性持续增大。
第二,社会组织多。
城市社区中社会组织数量多并且结构复杂,既有正式的也有不正式的,并且在社会机制发展日益完善的背景下,社区行政性色彩不断降低,整个社区的发展逐渐向自治型方向发展,在社会环境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大。
第三,居民交往少。
因为城市上社区居民构成层次多,流动性大,相互之间具有的社会交往活动比较少,即便是有社会交往大多数也是基于职业或者行业需求,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二、城市社区建设所存问题
1.政府定位存在偏差
政府在城市社区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为社区建设提供在支持与协助工作,在整体上把握好社区建设方向,将建设目标落实到位。
政府定位存在偏差,导致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决策、投资、建设以及管理等方面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
虽然已经逐渐完成政府职能的转变,但是仍存政府依靠权威性以及对公共财政、资源分配的
权利,将社区划分为下属单位,采取强制性措施来协助社区委员会开展管理工作[2]。
另外,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官僚形式主义,过多干预社区管理工作,造成居委会的工作负担。
2.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并不完善,即管理工作行政化。
社区行政化在本质上来说,就是政府想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方式,来达到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平衡的目的,通过统一的规划,利用行政权力,形成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3]。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现存的行政类管理体制,并不适应城市社区的发展需求,其在实施过程中更倾向于行政管理组织,降低了政府起到的指导作用,降低了社区管理的自治能力。
3.社区自治意识低
随着城市社区建设进程的推动,逐渐有更多居民意识到社区自治的重要性,但是在整体上来看,仍有大多数居民自治意识偏低,不能正确认识到自己在社区自治管理中具有的权利与义务。
一方面,受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社区委员会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受政府指导影响。
并且我国城市社区中非政府组织数量少,发育缓慢,其具有的功能与实力并不能完全满足社区建设与管理的需求。
另一方面,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将更多的重点放在显性环境的建设上,忽视了对隐性环境的建设,影响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不能激发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不能提高其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
三、城市社区建设模式分析
1.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完成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对促进城市社区的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质上就是缩小政府相关部门的规模,将其负责的部分职责专项市场与社会管理,在提高社区自治管理能力的同时,降低政府行政管理成本。
通过吸引并引导市场因素对城市社区建设的参与,政府除了要对财产方面进行引导,同时还应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吸引更多市场与社会元素来关注城市社区的建设以及后期管理。
另外,政府还应提高对社区委员会的重视,逐步改善与其之间的关系,杜绝以强迫性方式将工作直接下移到社区居委会行为的发生,适当的下放管理权力,给予社区委员会自治的地位与功能[4]。
同时,还应健全社区基层群众自治体系,将民主制度贯彻到底,逐步扩大社区自治的范围。
2.建立完善社区管理制度
将健全城市社区管理制度作为重要内容,在原有行政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优化,形成基层政府体制与居民自治双重管理的模式。
结合城市社区功能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网络化管理方案,将行政管理与自治管理进行有效的衔接,以社区居民利益为管理根本,实现社区管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构件新的管理体系,一方面是吸引市场各专业人才参与到社区管理工作中去,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社区居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在深刻了解各阶层居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另外,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建设的辅助机关,需要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从政府行政工作中抽脱出来,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基础建设上,有效处理社区管理微观事务。
3.建立可行性高的评估机制
城市社区建设具有较高的系统性,整个建设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对传统建设模式进行革新,并要由一定的前瞻性,可以保证社区在建设后一段时间内持续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这样就需要在完善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同时,建立可行性高的评估机制,完成社区的动态评估,及时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改善。
同时应根据社区居民体系的变化来调整管理工作的重点,争取在任何阶段都可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在整体上推动社区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城市社区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想要取得更进一步的效果,就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吸取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多个方面着手,对传统行政管理模式进行革
新,积极推动社区自治管理模式的发展,争取在整体上推动城市社区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斌.NGO介入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3.
[2]王梅.新时期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3]邓琳.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4]张大维.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