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间工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0477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总学时:32 学时其中讲授16学时课外16学时总学分: 2 开课学期:7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先修课程:专题设计1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大纲执笔人:张晓利参加人:梁军大纲审核人:梁军编写时间:2009.6.30(一)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掌握居住室内空间内涵、设计方式、方法,同时以居住为基础进而讲解室内空间构建特点及规律,着重学习室内设计的基础理论及施工工艺,同时掌握设计相关图纸的绘制,培养设计理念的视觉转化能力与设计表现能力,掌握以居住为代表的简单空间的设计方式、方法。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对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设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多维设计领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居住空间设计的概念、类型、家具陈设、风格流派及施工工艺等内容的学习,初步掌握空间设计的内涵及其方式方法,为后续类型复杂空间设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掌握设计相关图纸的绘制,培养设计理念的视觉转化能力与设计表现能力。
掌握以居住为代表的简单空间的设计方式、方法。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承上:设计表达机械制图;启下:专题设计(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第一章居住设计的空间(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节教学目的在于掌握居住空间的内涵及设计方式、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空间及家居空间的内涵及外延,在理性上认识空间的设计方法。
2、教学内容:1.1 居住空间的概念;(0.5学时)1.2 居住空间的类型;(0.5学时)1.3 居住空间的组合;(0.5学时)1.4 居住空间的分隔;(0.5学时)1.5 居住空间的利用;(0.5学时)1.6 居住空间的设计手法;(1.5学时)3、重点、难点:重点:居住空间概念掌握;难点:空间类型划分的内涵。
4、教学手段与过程:多媒体、现场提问。
5、考核办法:提问、思考题。
6、本章思考题:居住空间的类型划分方法。
第二章居住照明设计(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居住空间照明的作用、设计方式及原则,重点掌握建筑化照明。
2、教学内容:2.1 居住空间照明设计的作用;(0.5学时)2.2 居住空间照明设计的方式;(0.5学时)2.3 居住空间照明的设计原则;(1.5学时)2.4 居住空间照明灯具的造型;(0.5学时)2.5 居住空间的建筑化照明;(1学时)3、重点、难点:重点:居住空间照明的概念及设计方法;难点:居住空间的建筑化照明。
4、教学手段与过程:多媒体、现场提问。
5、考核办法:提问、思考题。
6、本章思考题:举例说明常见的居住空间照明。
第三章居住设计的风格与流派(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居住空间设计的风格、流派的种类及内涵、表征。
2、教学内容:3.1 居住设计的风格;(2学时)3.2 居住设计的流派;(2学时)3、重点、难点:重点:居住空间设计风格与流派的内涵;难点:居住空间的区分原则。
4、教学手段与过程:多媒体、现场提问。
5、考核办法:提问、思考题。
6、本章思考题:举例说明特定的居住空间的风格与流派。
第四章居住设计的家具与陈设(共4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家具设计的历史与概念,掌握家具、陈设的分类与设计原则。
2、教学内容:4.1 居住设计与家具;(0.5学时)4.2 家具的功能;(0.5学时)4.3 家具的分类;(0.5学时)4.4 家具的发展;(0.5学时)4.5 家具的设计;(0.5学时)4.6 家具的配置;(0.5学时)4.7 陈设的意义、作用与分类;(0.5学时)4.8 陈设的选择与布置;(0.5学时)3、重点、难点:重点:居住空间家具、陈设的内涵与沿革;难点:居住空间家具、陈设与设计的关系。
4、教学手段与过程:多媒体、现场提问。
5、考核办法:提问、思考题。
6、本章思考题:家具、陈设与居住设计的关系。
第五章居住设计的装修与做法(共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一般家居设计的装修与做法,了解常见的特殊施工工艺。
2、教学内容:5.1顶棚的装修与做法;(0.5学时)5.2墙面的装修与做法;(0.5学时)5.3地面的装修与做法;(0.5学时)5.4隔断的装修与做法;(0.5学时)3、重点、难点:重点:居住空间装修与做法;难点:具体空间的案例与实例剖析。
4、教学手段与过程:多媒体、现场提问。
5、考核办法:提问、思考题。
6、本章思考题:以特定的实例说明空间中的装修与做法。
第六章居住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共30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一般家居设计的实践操作环节,了解成功案例的设计实践过程。
2、教学内容:6.1 居住空间设计的流程。
包括平面图解读、设计构思草图、电脑效果图、设计制图等;(1学时)6.2 设计成功案例赏析。
通过大量设计案例的解读、剖析,阐释各自的设计特点、设计规律,并加以拓展;(1学时)6.3 设计方案的设计与指导;(28学时)3、重点、难点:重点:居住空间设计流程;难点:居住空间的案例与实例剖析。
4、教学手段与过程:多媒体、现场提问。
5、考核办法:1-2套特定主题家居设计方案,要求设计方案完整、详细且理念先进。
6、本章思考题:实践案例剖析,分析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点。
(七)本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八) 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选用教材:汤洪泉.空间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参考书目:1、陆震纬、来增祥.室内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2、刘盛磺.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唐婉玲.餐饮空间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4、陈德坚.酒吧餐饮空间设计专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5、任留柱、左铁峰.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4.(九)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参见课程实践(考核)大纲。
《空间设计》课程实践(考核)大纲编写时间:2009.6.30(一)实践(考核)大纲的编写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本学科专业中的地位《空间设计》课程旨在通过讲授空间的含义及其分类及风格演变过程,剖析空间设计的各种理念,分析成功产品设计案例,使学生能够掌握空间设计更为深层次的理念及原理,了解空间设计的流程及思考方式与方法,促进学生设计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空间设计》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设计课程,本课程是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基础课程的应用,也是后续其他专业设计课程的铺垫,地位十分重要。
2、本大纲的编写依据和适用范围本大纲对应的内容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28学时)。
依据教材并参考其他院校的大纲,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产品造型设计方向本科教学。
(二)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1、考核内容——主题性空间组合设计本课程的实践内容采取目标设定方式,合计满分为100 分(艺术设计作品不记满分,最高分为95 分)。
具体内容与划分如下:1)完成设计作品草图(3个以上方案的构思草图);(30%)2)完成设计作品电脑效果图(3个以上角度)、制图(CAD完成);(30%)3)完成设计作品模型制作;(20%)4)完成设计作品“设计报告书”(前期市场调研、相关理念、设计构思、电脑效果图、制图、模型、设计总结等);(10%)5)完成设计作品“设计阐述”(10分钟PPT展示说明);(10%)2、考核要求1)完成设计作品草图(3个以上方案的构思草图)(包括课堂问答)考核要求:1. 设计方案简明、凝练,专业性强;2. 空间布局合理且具有一定理念性,创新性强;3. 采用恰当的风格、流派及施工工艺;2)完成设计作品电脑效果图(3个以上角度)、制图(CAD完成)考核要求:1.设计方案建模准确、严谨;2.电脑模型渲染及最终效果良好,充分展现设计特点;3.制图的视图选择正确,标准规范,图文清晰;3)完成设计作品模型制作考核要求:1.模型制作方法得当,能够与前期设计保持一致;2.模型的后期处理得当,能够充分展现设计理念;3.模型的展示整体效果完整;4)完成设计作品“设计报告书”(前期市场调研、相关理念、设计构思、电脑效果图、制图、模型、设计总结等)考核要求:1.“设计报告书”内容完整;2.“设计报告书”设计制作符合整体设计要求;5)完成设计作品“设计阐述”(10分钟PPT展示说明)考核要求:1.PPT制作符合设计要求;2.设计阐释全面、清晰,重点突出,对空间设计理念有着准确的认知、理解;3.回答问题准确,语言流畅,针对性强;3、考核用时1)完成设计作品草图(3个以上方案的构思草图);(30%)——8学时2)完成设计作品电脑效果图(3个以上角度)、制图(CAD完成);(30%)——7学时3)完成设计作品模型制作;(20%)——8学时4)完成设计作品“设计报告书”(前期市场调研、相关理念、设计构思、电脑效果图、制图、模型、设计总结等);(10%)——4学时5)完成设计作品“设计阐述”(10分钟PPT展示说明);(10%)——1学时考核总计课时28学时(三)课程考核成绩构成成绩=(评分组成绩)x70%+平时成绩x30 %。
(四)材料提交根据课程性质,课程结束时以“光盘”形式提交的文件材料如下:1、实践作品展板电子文档一份(设计说明、草图、CAD图、效果图及模型照片等);2、实践作品的建模、材质、CAD等相关电子源文件;(五)主要参考书目1、陆震纬、来增祥.室内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2、刘盛磺.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唐婉玲.餐饮空间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4、陈德坚.酒吧餐饮空间设计专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5、任留柱、左铁峰.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4.-------------精选文档-----------------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