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后进生家长会发言稿

最新后进生家长会发言稿

后进生家长会发言稿各位家长,大家好!首先我对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到我校参加家长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如何关心、教育好孩子,让孩子成为合格的人、完整的人,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是社会的责任,是学校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位家长的责任。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圆满的教育效果。

”后进生所表现出的特征,如存在逆反心理,玩皮捣蛋,不听父母教诲,也不听老师教育,甚至打架、泡网吧、混迹社会,有的孩子学习不自觉、不主动,作业不按时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等等。

对后进生,父母担忧,学校担忧,如何加强家校结合,通过有效教育,改善乃至杜绝他们的不良表现,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这是我们面对的教育课题,也是我们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

这次家长会主要针对这些现象,邀请家长来谈谈如何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下面由我跟大家谈谈作为后进生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一、言传身教。

教育方法俗话说:“有其父,则有其子。

”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话虽然有些偏颇,但说明了父母自身的行为表现同孩子的发展密切相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小跟父母一起生活,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孩子面前应多说一些正面典型、良好榜样,教育孩子从小好好做人,不要在孩子面前讲粗口话,甚至动粗,不能总是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有一点不顺眼,不顺心的事,开口就骂,动手就打,这样不但扭曲了孩子的心理并给孩子留下了不可弥合的创伤,孩子也养成了粗暴的脾气,对同学们满口脏话甚至动武。

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参与打麻将等赌博活动,看电视时尽量不要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音量放低些,电脑建立密码,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求孩子不要做的自己一定不要做。

二、转变思想,全力支持学校的做法。

很多家长到现在还有这样一些思想,即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孩子就应该完全是学校的责任,家长不用再操心,或者在老师面前说,“交给你们,放心!该打该骂,别怕!”甚至于当面打骂孩子,把责任完全推给学校老师。

有些家长对学校采取的一些做法措施不理解(不完成作业被留下来回家晚些),误会学校。

试想一想,有哪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聪明健康发展?所以希望在座的每位家长能理解,孩子在校我们老师好好教育,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孩子在家时家长要努力配合学校加强教育,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全力支持学校的做法。

三、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除非特殊情况,否则我们老师每天都会安排适量的家庭作业让孩子回家完成,但回校检查时,经常发现没有按时按量完成的情况,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应付检查,匆忙抄袭别人的作业交差,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帮助,对自己的发展一点作用没有。

原因可能是忘了或偷懒,有些屡教不改,学校不得已把家长给叫来。

特别是周末交代的任务相对多些特别要指出的是,开学检查寒假作业时,有部分学生没按时完成,严重的一点都没做。

所以希望家长在家有空时经常问问自己的孩子,老师有没有作业,完成没有?先认真做完作业才去玩。

有条件的要经常翻阅孩子的作业本和练习册,检查了解作业情况。

若能坚持这样做,就能养成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好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前提。

四、多与班主任老师沟通。

现在通讯方便,如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家中出现不良现象时而又劝说无效时(如不做作业、经常看电视玩电脑、上网吧、交友不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若不方便到校,可以电话联系,让我们班主任老师在第一时间掌握理解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共同教育,把不良现象扼杀于萌芽之中。

千万不能放之任之、不管不问,等到情况严重酿成恶果时,悔之已晚。

平时若想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思想学习表现时,也可电话联系班主任老师,我们随时欢迎。

再次感谢各位家长的亲临!谢谢大家!——2016年3月10日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三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在9岁左右,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也是培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的最佳时期。

(一)相对于智力而言,学习能力是后天形成的,随着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断提高,具体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的不断增强。

三年级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了,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持久,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

书面表达的语言水平逐步增强。

内在动机开始成为孩子们的学习动力,但是外在激励仍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动力。

比如,受到老师或父母的鼓励时学习劲头明显提高。

哪怕只是一点言语上的小鼓励,他都很兴奋、重视并以此要求自己要保持成绩。

但如果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表扬和鼓励,他的兴趣和劲头就会下降。

因此,适时的表扬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激发孩子向前奋进的一个有效方法。

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毕竟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动力,假如过分地依赖这种动力,那么很明显的,学习动机是建立在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上面。

现在已经到三年级的阶段,我们应该逐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表扬和鼓励,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内在学习动机。

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学习干劲,而不轻易为环境所左右。

我们家长朋友应该主动承担这一引导转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因为家长与孩子有更多亲密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我们应该多与孩子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来让他们明白鼓励与批评都只是为了促进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是手段不是目的。

(二)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很多事实表明,习惯左右成败,习惯影响一生。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生。

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从习惯养成的特点来看,三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

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

由于低年级孩子的习惯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孩子在中低年级以前形成的学习习惯比较容易改变,而四年级以后,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养成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

所以如果在中年级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缺乏特别教育的情况下很难明显改进原来的习惯,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容很多,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至少要养成下面五种学习习惯:1、培养孩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

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

这样做主要是使学生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一到什么时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愿望和情绪。

这种时间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开始投入学习的准备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够很快地专心学习。

同时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集中精力学习。

小学生放学比较早,放了学可以让孩子在外面玩一会儿,然后回家开始学习,最好不要拖到晚上。

每天到了这个时间,全家人都要安静下来,不要大声谈话、聊天或者闲扯,看电视时把声音关得小一点,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在这段时间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修理电器、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

也不要一会儿问孩子学校的事,一会儿批评孩子书包弄得太脏、文具放得不整齐,一会给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来做些没有声响的工作。

如果这时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边读书、看报,那就更好了,这样,除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

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孩子就会把学习当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每到学习时间,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再也用不着提醒、叮嘱和责骂了,他们会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2、教育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

家长若不加指导,孩子自己是很难做到的。

由于精力充沛、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孩子们常常是想到哪就做到哪儿,一边玩一边做作业,许多孩子甚至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这样肯定难以优质高效地完成作业。

家长要从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如:要求孩子早睡早起,早晨起来后晨读,下午放学后游戏、复习功课、做作业,晚饭后看电视、读书等等,都应该给孩子规定一些具体任务,并使这些活动为孩子接受,逐渐成为习惯。

3、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是加深知识理解、巩固教学所得的主要方式,做一个好学生必须有学习责任感,而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是具有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

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

但是,有些孩子不愿下工夫自己做作业,要么在校抄袭他人做的作业,要么在家里缠着家长替他解答、替他检查,因为现在家长素质提高了,能帮助孩子解决作业方面的问题。

这样的孩子即使每天交了作业也是很难掌握真知的。

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4、养成复习和预习的好习惯。

首先,复习是为了防止遗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

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因此,我们要督促孩子及时复习。

其次,通过复习可以加深理解,做到“温故而知新”。

另外通过系统复习可以使知识系统化,把先后学得的知识连贯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我们家长朋友要指导孩子复习,引导孩于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时应要求孩子把不懂的饿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孩子不读科普读物、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各种书籍,不读各种儿童读物和报刊,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

如果孩子除了教科书什么书也没读过,那么他的学习会越来越糟,最后变成个落后生。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正课还学不好呢,去读那些杂书岂不是耽误功夫?”好像只有学有余力的孩子才能看课外书,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孩子越是感到学习困难,就越是应该多读各类书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

”学习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孩子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面就越广,思维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跃,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

因此,做父母的要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引导孩子认真阅读,养成他广泛阅读的习惯,这将是一辈子的财富。

(三)小学三年级是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如果教育和引导得当,可以使孩子的情感控制能力有较大提高。

随着孩子情感生活的不断丰富,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孩子交往的重心由家庭逐渐转移到学校,同伴关系和友谊成为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

但是,孩子毕竟孩子,情绪控制能力还是很有限的,需要家长的悉心呵护和耐心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