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谈概念形成
• B 选择型策略
•
同时性扫描
•
继时性扫描
•
保守性聚焦
•
博弈性聚焦
A
9
概念形成模型二 空白试验法
• 提出:1966-1975年 莱维恩(Levine) • 作用:直接度量被试的假设和假设考验的
行为。
实验: 成对给出两个刺激,一个为肯定实
例,一个为否定实例,告诉被试只 有一个属性可以将两者区别开来。
例证比其他例证更能代表该概念, 而最具代表性的例证就是其原型。 (“原型说”)
• 结论:人们对典型例证的反应比对非典型例
证的反应快。
A
12
二、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概念形成
• 认知主义概念形成理论:
•
假设验证理论(人工概念)
•
典型例证理论(自然概念)
• 行为主义概念形成理论:
•
联想理论(人工概念)
A
13
•联想理论
• 代表人物: 赫尔(C.L.Hull) 新行为主义
• 观点:
概念形成是把某种反应(即概念反应) 与一组具有一种或多种要素的刺激联结在一 起。如果某个刺激具有已知概念共同的要素, 则会唤起概念反应。
A
14
Hull的人工概念材料
配对法法
总结:
A
15
• 1、行为主义将概念形成看成在回馈基础上的渐进过程,SR联结结果就是概念形成。而认知心理学的假设验证理论将 概念学习看作是全或无的突变过程。
A
6
• 实验过程:
·给出素材(维量&属性)
·实验前规定某个维量的某一属性或几个 维量的属性是某个人工概念的特有属性。 (如:红色)
·实验时告知受试者本实验已有特定概念, 此概念由某一或某些属性组成,要求受试者 通过实验发现概念。
A
7
A
8
• 概念形成策略• A 接受型策略源自•整体性策略•
部分性策略
• 2、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假设验证都注重回馈,但是两 者态度不同。行为主义认为回馈的作用是强化,回馈是消 极的;而认知心理学认为回馈是验证假设,是积极的。
A
16
• 优缺点: • 行为主义的概念形成理论可以解释少儿时期的概念形成,
但是无法解释成人后日趋与认知心理的概念学习过程,也 无法解释受试者的积极验证型反馈。 • 认知心理学的假设验证虽然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无法将 自然概念引入实验,人为痕迹太过明显。空白试验法则需 要出色的记忆力才能顺利完成。 • 认知心理学的经典例证法可以解释人脑已经形成的概念或 已有的范例,但没有指出概念形成应该抽象出最本质的关 键属性,也无法解释人脑如何抽象出概念的关键属性。
概念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并以实践为转移。
A
19
•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能认知外延,不能认
知内涵。内涵越多,下位概念越容易形成;反
之亦然。
• (四)概念形成中的策略问题
•
通常有聚焦和扫描两种,但前者效果更
好。
A
20
谢谢
• 策略:总体聚焦策略
A
10
认知心理学概念形成 之 典型例证理论(自然概念)
• 人工概念和自然概念的区别
• 前者具有明确界限的;后者具有不明确边界。 • 前者由标准特征来定义的;后者是由家族相似性的
特征来定义的。
• 原型在自然概念中占有中心地位,而人工概念没有。
A
11
• 代表人物:罗希(Rosch) • 观点:每个自然概念都有一些比较典型的
A
17
三、语言认知理论中的概念形成 (略)
(一)语言认知理论研究中的概念现象 问题。(略)
(二)经验主义背景下认知语义学中的 概念化问题(略)
A
18
四、概念形成中 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概念的特点 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所必有而另一类事物
所必无的属性。概念一定要以词或其他形式的标 记为信号。 (二)概念的维度
A
1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
谈 概念形成
·主要内容
A
2
一、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概念形成 二、对比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概念形成 三、语言认知理论中的概念形成 四、概念形成中 的几个重要问题
A
3
一、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概念形成
• (一)概念
•
概念是人脑对同一类事物的属性
或特征的抽象的、概况的反应,它具有
抽象性、间接性和概括性。
•
概念形成也叫概念学习,是个体
掌握概念的过程。
A
4
• (二)概念形成模型(人工概念)
1、假设考验说 2、空白试验法
A
5
概念形成模型一 假设考验说
• 提出:1956年 布鲁诺、古德诺和奥斯丁 • 观点:
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 得的和已经储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 的假设。
失败—更换;成功—继续 概念的形成就是对多个假设进行考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