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卫市旅游资源报告

中卫市旅游资源报告

目录一旅游点概述 (1)1、自然 (1)2、交通 (1)3、社会 (1)二旅游资源分类 (1)三旅游资源评价 (3)(一)类型齐全 (3)(二)涵丰富 (3)(三)空间组合好 (3)(四)特色 (3)1、沙漠旅游资源独具优势 (3)2、黄河旅游资源的参与性强 (4)3、长城旅游资源特点鲜明 (4)4、旅游资源符合当今旅游时尚 (4)5、旅游资源的感知形象鲜明 (4)(五)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低 (4)2、区外长线交通制约 (4)四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分析 (5)1、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战略 (5)2、区域合作的旅游发展战略 (5)3、提升涵的精品旅游发展战略 (6)4、环境保护导向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 (6)5、打造产业集群化旅游发展战略 (6)五演示图 (7)一旅游地概述1、自然中卫地形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倾斜。

境海拔高度在2955米—1100米之间。

地貌类型分为沙漠、黄河冲积平原、台地、山地和盆地五个较大的地貌单元。

境有黄河及其支流长流水、清水河三条主要河流。

陆,远离海洋,靠近沙漠,属半干旱气候,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沙漠气候的特点。

截止2010年底,中卫发现矿产30多种,矿产地189处,其中工业矿床62处。

2、社会2012年中卫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50万人。

社区休闲园林面积1.3万亩,水面2.6万亩,公共绿化面积897万平方米。

中卫市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信教群众众多。

3、交通中卫是全国铁路交通大动脉的西部“桥头堡”,是欧亚大通道“东进西出”的必经之地,包兰、甘武、宝中铁路和中太铁路在中卫交汇,形成“X”形布局。

京藏、中营、中郝、中固、中盐5条高速公路和109国道、101、201、202省道4条公路干线穿境而过,总投资3.5亿元的中卫香山机场于2008年8月建成。

二旅游资源分类表1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三旅游资源评价(一)类型齐全根据调查统计,中卫市旅游资源涵盖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8个主类,20个亚类,160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类别多样、数量丰富、结构优良。

空间组合好。

(二)涵丰富中卫在区位上是多种地貌——黄河、沙漠、绿洲、平原、山地、台地的交汇处,处于200mm等降水线上,是半干旱地带、季风气候与大陆气候、草原向荒漠地带、中温带与干旱中温带交界处。

这种自然区位、基底环境与历史上的人类活动的多次频繁撞击,使得中卫人文区位上表现出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界处,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交界处,塞上江南第一站;空间区位上表现出中卫是深入西部的汉文化岛,具有多重“锋面”特征;枢纽性的地理位置和险要的自然形式,又使得中卫自古以来被誉为“左临,右通庄浪,东据大河,西据沙山,后接贺兰之固,前有大河之险”的边陲要路,成为战略地位重要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沟通东方与西方的丝绸之路北路的必经之地。

(三)空间组合好中卫核心旅游资源集中在级自然保护区沙坡头一带,在其四周,黄岸横立于香山之巅,北有腾格里沙漠包含的沙漠、丝路,西有黄河黑山峡的急流、险滩等,东有绿洲、湖泊、林带、岩画等,在南北不到2千米的空间距离,集大漠、黄河、长城、丝路、绿洲、沙山、治沙成果等众多资源。

(四)特色1、沙漠旅游资源独具优势中卫北部的腾格里沙漠南北长240km,东西宽180km,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面积虽在国排第四,但因其具有沙丘、山地、湿地、林带(60km防风囤沙林带)、湖泊交错分布的自然特征,南侧又有黄河流过,在景观条件上具有多样性的变化;从空间上腾格里沙漠又是距离华北、华东、西南最近的沙漠;从安全因素看不像其他沙漠那样荒芜、干旱,又有穿过沙漠的包兰铁路,三面又都有公路围绕,是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游乐和亲密接触的沙漠,对大众游客进行“沙漠探奇”来说非常适宜,从而有别于其他沙漠地带一般仅可供少数人进行“专业探险旅游”的情况;另外沙坡头自古闻名,其沙山直抵黄岸,高大陡耸,且又紧依黄河,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优良滑沙场地,加之沙坡头有世界治沙奇迹,使中卫在中国沙漠旅游中占有不可比拟的资源开发优势。

2、黄河旅游资源的参与性强黄河自西向东横贯中卫全境,流程过境182km,中卫地处黄河河套之首,奔腾咆哮的黄河自甘宁交界的黑山峡南长滩进入后,中卫段黄河水势流动相对平缓,是大众可以漂流参与活动的黄河,不像其他地区的黄河具有较大的惊险性。

3、长城旅游资源特点鲜明中卫长城不仅具有分布广、跨度大、种类多(大漠长城、戈壁长城、荒漠长城、大河长城、山岳长城、河谷长城、隘口长城等各种景观类型)、时代全(秦、汉、隋、明等历史时代)等特点,而且是经过几百年至两千多年大自然洗礼的古长城,与雄浑壮阔的大漠、高山、峡谷、黄河等交相呼应,是名副其实的“天然长城博物馆”。

4、旅游资源符合当今旅游时尚21世纪世界旅游有5个时尚趋势,即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沙漠旅游、探险旅游。

中卫汇集了4个世界旅游时尚,旅游资源市场对应性强。

5、旅游资源的感知形象鲜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美学景观的原生地、“沙漠鸣钟”的自然景观、世界第一条沙漠铁路、“世界环保500佳单位”、世界一流的治沙成果、“麦草方格”的固沙法、被誉为“红宝”的枸杞,都使中卫有鲜明的感知形象。

(五)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低旅游产品单一,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导,符合现代旅游时尚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参与性旅游产品供应不足,产品类型与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不相符;具有高吸引力的沙坡头核心区围小,游客滞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文化涵浅,有待进一步挖掘提升;旅游资源开发布局不合理,目前多集中于沙坡头,缺乏全市旅游业整体空间联系和空间扩散机制。

可见中卫龙头旅游产品需要品牌提升,一般旅游产品需要多样化、多层次化、多空间化。

2、区外长线交通制约中卫市连接主要客源产出地的交通条件,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相当的制约性。

首先是空港过远,中卫位于最西端,据空港、空港分别为684km、318km;区具有河东机场,但距离中卫185km,同时机场现有国航线与航班较少。

其次铁路上中卫虽然为宝兰、宝中、甘武和规划中的中太铁路交汇处,然而只经停至北京、上海、、、乌鲁木齐的过境列车和开通至的直达列车,而开往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的过境列车很少,旅游生态环境质量衰减,黄河上正在修建的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因距离沙坡头主景区较近,将在很大程度上对目前沙坡头核心活动区、白马拉缰等景观造成不利影响;沙坡头沙坡随着旅游活动开展倾斜度逐年降低,影响沙坡的惊险度与参与刺激度。

四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分析1、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战略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是近几年旅游局研究借鉴国际经验,针对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但在中卫旅游业发展的目前情况下,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来调节旅游活动,不仅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反而会使旅游产业运行出现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所以,中卫旅游业应坚定不移地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旅游产业本身是一个跨区域的产业群体,它涉及许多行业、部门和地区,需要政府进行规管理、协调关系和资金支持。

特别是对于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中卫旅游业,要想增强其竞争力,更加需要政府来主导。

但是,政府主导决不等于政府包办旅游业。

中卫各级地方和有关部门决不能以“政府主导”的名义,直接插手属于企业行为的旅游经营活动。

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还必须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即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只有透过市场机制,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得到倍增的效果、结合目前中卫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实施政府主导行为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消除市场障碍,培育旅游市场体系。

政府要转换国有旅游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并且,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和.制度性手段促使具有一定规模经济的旅游企业和企业集团快速发育。

二是弥补旅游市场运行中的不足。

政府要通过各种千预手段,减少市场主体的外部不经济的现象,还要对市场的垄断行为实施干预,保证市场机制最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是向旅游市场提供公共物品。

四是建立市场规则,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战略只是我国现阶段较为成功的一种发展战略,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随着旅游产业的继续壮大,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必会发生转化或退化,被市场主导型所取代。

2、区域合作的旅游发展战略合作是现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青藏铁路正式运营和敦煌至格尔木铁路的连通,中卫可以进一步与、、、、、新疆等省区开展横向合作,共同打造铁路沿线旅游经济带,共同创建“青藏旅游走廊(唐蕃古道)”、“丝绸之路旅游”、“陕甘宁旅游区”、“新藏旅游走廊”,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区域联合,整体发展的新格局。

同时,还可与欧美地区、亚太地区、港澳台地区等地区的旅游联网,建成旅游线路。

从而实现旅游产品的更好组合,降低成本,提高区域整体经济力,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共赢局面。

3、提升涵的精品旅游发展战略以前中卫的旅游产业在一定时期获得了不错的成效。

但在旅游业发展的不断扩大和游客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过去那种产品己不能满足游客的要求,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向精品名牌方向发展。

近年来,中卫不但重视量的扩,同时也注重旅游产品的提升与创新,以创建精品旅游为目标,全面推动腾格里沙漠区域、丝绸之路区域以及回族自治区部的各主要城市之间的合作,展示中卫独特的宗教历史文化与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风情。

通过品牌公塑、联合营销等多种方式,建设跨区域的精品旅游线路,全面对接周边著名旅游城市和旅游区,增加区域游客互送渠道,把旅游业发展成中卫的支柱产业。

4、环境保护导向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业发展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弃过去那种不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根据实际,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好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寻找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达到既能推动经济发展,又能促进改善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目的,使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坚持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做到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幵发,以开发促进保护,强调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有价性,强调对旅游业的法制管理,重视旅游资源幵发的综合管理决策,重视和加强对人的教育工作,消除外部因素对旅游区环境与资源的污染和破坏,从而保障旅游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5打造产业集群化旅游发展战略长期以来中卫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现象,成为制约本地区旅游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主要瓶颈。

由此带来长期成本过高,阻碍了产业经济效率的提升。

立足“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卫可着重发展与旅游产业价值链相关的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延伸旅游产业价值链,打造旅游产业集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