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解读】
●高考《考试大纲》在“古诗文阅读·鉴赏评价”能力中提出了两点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由此可见,古代诗歌鉴赏主要考查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
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应该包含在思想内容中。
这四个方面也是诗歌鉴赏的主要命题方向。
【学习目标】(要求:明确)
1.了解提问方式,学会拆解问题
2.理解“形象”的含义和类别
3.掌握刻画手法和
答题步骤
【提问方式】
●某一联/某片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运用了哪些手法?
●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诗(词)人是如何塑造的?
●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问题拆解】
①诗人(主人公)的形象是什么?
②运用了什么手法?
③哪些诗句体现了这些手法?
【学习目标】(要求:明确)
1.了解提问方式,学会拆解问题
2.理解“形象”的含义和类别
3.掌握刻画手法和答题步骤
【形象】
指诗/词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景象和物象,也可是人物形象。
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诗/词人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分为三类
①景(主要是写景(写景抒情)诗中的景象)
②物(主要是咏物(托物言志)诗的物象)
③人
诗中摄取、塑造的人物(前者偏抒情诗,后者偏叙事诗)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偏重抒情诗)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人物形象
(一)指诗中所摄取、塑造的人物形象
a.摄取的历史人物:如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年少英雄周瑜。
b.塑造的人物:《孔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陌上桑》的秦罗敷,《李凭箜篌引》中的李凭。
(一定不能忘记诗人寄寓其中的深意!)
(二)指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
如《雨霖铃》中“我”这一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于一身的杜甫;《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傲岸不羁、蔑视权贵的李白等。
【学习目标】(要求: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