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名称: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还有一些字原本是古今异义,但不一定都是:“臭”在古文中原指“香”,但“朱门酒肉臭”此诗句中还是臭的意思。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
古今词义的差别: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①词义扩大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
“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②词义缩小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③词义转移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④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⑤名称说法改变如,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
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
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少”字。
⑥词义弱化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⑦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除此之外还有:古褒今贬、古贬今褒、名称说法改变∙∙常考古今异义词:1.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妻子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子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或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今义:很、大(副词);古义:意外事故(名词);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鸿门宴》)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名词)。
例如:余即所以(《狱中杂记》)②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用来,靠它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6.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7.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8.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9.稍稍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10.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服久;古义: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12.殷勤今义:热闹,周到;古义:关切、问侯。
例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13.唧唧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古义:①织布机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②叹息声。
我闻琵琶又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行》)14.豪杰今义:才能出众的人;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②英雄人物。
例如:山东豪杰遂并起…《陈涉起义》)15.何着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
例如: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愚公移山》)16.肉食今义:肉类食物;古义:指享受优裕的大官。
例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17.鱼肉今义:鱼的肉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18.卑鄙今义:品质恶劣;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
常用作谦词(《出师表》)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19.不过今义:转折连词;古义:不超过。
例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
(《赤壁之战》)20.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①它的果实。
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②那实际情况。
例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李固与黄琼忆》)21.春秋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
例如:天子春秋鼎盛。
(《治安策》)②一年。
例如:蝼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③书名。
例如:孔子成春秋而知臣赋予惧。
(《轩子·藤文公》)22.垄断今义:把持独占;古义:山川阻隔。
例如: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23.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歌伎、宫妃。
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24.左右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古义:侍卫人员。
例如:王顾左右而言它。
(《孟子》)25.结束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
古义:整装。
例如:婉贞于是集诸少年结束而出。
(《冯婉贞》)26.约束今义:限制;古义:盟约。
例如:秦自缨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7.大风今义:大的风;古义:麻疯病。
例如: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28.一切今义:所有的;古义:一律、一概、任何。
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梦溪笔谈》)29.宣言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古义:公开扬言。
例如:宣言日:“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30.烈士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例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31.牺牲今义:为正义而死;古义:用作祭礼的牲畜。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判论战》)32.交通今义:来往和运输;古义:①交结。
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论贵粟疏》)②互相通连。
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33.扶老今义:扶着老人;古义:拐杖。
例如: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辞》)34.秋天今义:秋季;古义:秋季的天空。
秋天漠漠向昏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5.可恨今义,令人憎恨;古义:痛惜。
例如: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马钧传》)36.留意今义:当心、注意;古义:考虑。
例如: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37.举手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古义:①动手。
例如:先生举手击狼(《中山狼传》)②告别时的动作。
例如: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38.老子今义:①父亲;②自我的粗俗称谓。
古义:老人。
例如:遥望老子杖藜而来。
(《中山狼传》)39.鞠躬今义:行礼;古义:①弯着身子。
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②恭敬地、谨慎地。
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出师表》)40.小生今义:古典戏剧中的一种角色;古义:青年人。
例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41.虽然今义: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句;古义: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或虽说如此。
例如:王日:“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
(《公输》)42.一毛今义:一角钱;古义:①一根小草;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③一根汗毛。
例如: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孟子·尽心》)43.怠慢今义:冷淡、待人不够殷勤;古义:松懈、轻忽。
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劝学》)44.口舌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古义:口和舌,指说明。
例如:国事如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45.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
例如:是女子不好。
烦大巫为人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46.丈人今义:岳父;古义:①老人例如:愿文人一言而生。
(《中山狼传》)②长辈。
例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47.风流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古义:①杰出、英俊。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
例如:摇落深知朱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卿。
(杜甫《咏怀古迹》)48操持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拿着。
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苏武传》)49.开张今义:店铺开业;古义:广泛。
例如: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50.学者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
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说》)∙∙古今异义之词义扩大:(1)把ba [古义]动词。
握住,端着。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卖炭翁))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今义]①握住。
②把持。
③介词,将。
④量词。
(2)股gu [古义]名词。
大腿。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 [今义]①大腿。
②事物的一部分。
③量词。
(3)竟jing [古义]①动词。
完毕,结束。
②副词。
终于,最后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②或竟成痼疾。
(《狱中杂记》) [今义]①完毕。
②终于。
③居然。
④全。
(4)履[古义]①动词。
践踏,踩。
②名词。
鞋子。
①足之所履,(《庖丁解牛》) ②郑人有欲买履者。
(《郑人买步履》) [今义]①践踏,踩。
②鞋子。
③脚步。
④实践。
(5)再zai [古义]数词。
两次,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
②继续,还有。
(二)词义缩小(6)夫fu [古义]①名词,成年男子。
②丈夫。
③夫子,对老师的称呼。
④指从事体力劳动或奴役的人。
⑤读fú,文言句首发语词、句中助词和句末语气助词。
⑥读fú ,指示代词,这那种等。
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论积贮疏》) ②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口技》) ③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④渔夫、夫役③今若焉,悲夫。
(《黔之驴》) ⑥是叶公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叶公好龙》) [今义]丈夫。
(7)购gou [古义〕①动词。
悬赏。
②动词。
购买。
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②于购三百盆皆病者。
《病梅馆记》[今义]指购买物品。
(8)或huo [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
②副词,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