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古学导论-北大考古研究生整理

考古学导论-北大考古研究生整理

考古学导论第一章什么是考古学一、考古学的语源与定义二、考古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三、考古学的学科结构与分支学科四、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古学”:如《后汉书》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等。

欧阳修《集古录》十卷。

吕大临著《考古图》十卷。

宋徽宗主编《宣和博古图》“金石学”ARCHEOLOGY 希腊文“ Αρχαιολογíα ”,由“ áρχαīо s”和“ λóγο s”二字构成,狄奥尼修斯写了一部罗马史,名字就叫《罗马考古》antiquaty苏联《考古学通论》(阿尔茨霍夫斯基)的定义,认为:“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部门,通过实物遗存来研究人类的过去”。

后来夏鼐的定义也很流行,夏鼐(1984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来研究人类古代情况的一门科学”。

以后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1986 )说:“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严文明将考古学的定义表达为“考古学是研究如何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学问”。

简单来说,考古学就是利用实物遗存来研究过去历史的一门学问。

第二章考古学发展的历程一、考古学的萌芽二、近代考古学的发生三、战后考古学的发展1.1845年德贝郡古墓发掘2 路易斯安那土墩墓(1850画)误为1784年杰斐逊发掘3.谢里曼(1840年)发掘特洛伊4。

罗塞塔石碑1802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5.乌尔城兹格拉特神庙(3000BC)1919-1924发掘6。

1879 西班牙Sautuola 之女发现7.汤姆森在丹麦国家博物馆(1846),此前(1836)发表“北方古物指南”8.惠勒1944发掘印度南部9。

卡特发掘图坦卡门墓(1922)1、20世纪初英、法、德、俄、日等外国人在中国的探险。

2、中国政府聘用外国学者或中外合作发掘,包仰韶和周口店。

安特生、德日进、魏敦瑞、桑志华等。

3、中国学者自己的发掘,李济、梁思永、吴金鼎等领导的西阴村、殷墟、龙山城子崖等。

4、三大发现与传统金石学1899年甲骨学的出现,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1930年居延汉简。

斯坦因1900中亚新疆探险战后考古学进步之一、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例1、绝对年代方法的出现。

50年代,核技术而测年成C14革命。

例2、探测技术如地下雷达探测、航空遥感探测、水下考古例3、分析技术:微量元素的成分分析-产地、贸易生化分析-DNA氨基酸、脂肪酸分析体质人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古病理例4、环境分析技术的发展:动物骨骼鉴定-动物群研花粉、硅酸体鉴定-植物群研究例5、保存科学:纳米级的分析技术在保护科学中的应用战后考古学进步之二:考古学观念的转变1、60年代美国“新考古学”2、80年代“后过程主义考古学”第四章考古学的田野考察方法一为何进行田野考古二、田…调查三、田…发掘四。

田野考察中的埋藏学和地层学研究一、为何要进行田野考古1、抢救发掘,为了保护古代文化遗存。

2、主动发掘,为了研究过去的历史3、国家对发掘资格的认定。

二、田野考古调查:是发现和寻找遗址或考古地点的方法,也是不采取发掘手段对考古遗址或地点进行考察方法考古调查一般不对调查对象造成破坏或破坏很小(如钻探)。

所用时间一般较短,覆盖的面积也较大,见效比较快,但对埋藏的对象一般无能为力,故深入研究还需发掘。

调查的分类和方法:大别分为普查和专题调查两类。

普查一般出自行政管理的需要,要求寻找遗址,标明位置,区分时期,了解面积和保存状况;专题调查又分为单个遗址调查、小区域调查和某一类遗址的调查等,一般出自学术目的,有学术课题作规划,要求对某一专题作深入了解。

1、遗址及其发掘部位的选择:在研究目的可满足的前提下,选择保存前景不好的遗址。

首先发掘的部位要找聚落规划的关键点—--重要遗迹2、考古发掘队的人员组成与发掘工具:队长;各项负责人;各类工具。

3、遗址测量坐标系统的建立:全坐标系统;定位。

4、发掘区域的规划与发掘控制单位的确定:探方制度,5*5m;探沟,2*10m;具体,1*1m。

5、发掘程序:原则一:根据土质土色的不同将全部堆积区别成一个个的地层单位,同时辨别不同堆积单位间的关系;原则二:据人类行为的顺序按相反的顺序发掘;田野操作流程——见流程图。

6、记录系统:文字(日记、堆积表);图(不同比例);照相摄影;田野计算机数据库。

7、标本的采集按单位采集;干筛;湿筛;浮选;标签;登记;野外文保。

野外库房及制度四、田野考察中的埋藏学和地层学研究1、遗址是人类行为和自然力共同作用下的产物1-1 自然力作用-N过程:自然营力作用的过程1-2 人类行为-C过程:人类行为造成的结果埋藏学研究——对N过程的解释:2-1 旧石器时代考古比较重视,尤其是二次堆积,考古地点。

2-2 堆积形成的原因,风、水、火山、重力等。

2-3 堆积的整体形状,产状。

2-4 堆积物的物理性状,粒度、分选、磨圆度、颜色、致密度等。

2-5 堆积物中所含文化遗物的分布、长轴方向、倾角、磨圆度及物理、化学风化程度。

2-6 由上可分析原生堆积在形成后因自然原因造成的破坏,如被搬运后再沉积,风蚀、塌陷地层学研究—对C过程(Cultural Formation Processes)的解释:3-1 遗址及其堆积是人类行为的产物,考古发掘中的地层学考察就是要通过遗址上人类活动发生的依托面、遗留的堆积物及其之间关系的清理,来了解当时人们活动种种情况。

3-2 人类行为发生的场地——活动面或界面:也就是人们活动的地面,有时这个地面是要经过特意铺垫的。

活动面上一般有路土等堆积,可以被分辨出来。

处于同一活动面上的遗迹一般来说是同时的。

3-3 堆积单位(地层单位)—文化层、遗迹:是指在发掘中可以被观察到的某次或某种行为结果的遗存。

它可以是一个文化层、一个成形的遗迹,也可以是能够被分辨出来的一锹土。

在发掘中必须尽量将堆积单位划分到最小的程度,以了解人们行为的种种细节。

3-4 地层关系——叠压、打破:通过分辨堆积单位的叠压、打破关系了解各种堆积形成的先后次序和形成过程。

第五章田野考古资料的室内整理一、室内整理研究的重要意义二、资料整理的内容和步骤三、考古发掘报告的编写和发掘资料的归档二、资料整理的内容和步骤1. 建立田野发掘记录挡案2. 遗物的清洗3. 遗物的分类、拼对复原和编号4. 对各类遗物的分析测试5. 资料的编年研究6.遗物的测绘、制卡和登录7建立遗物资料库三、考古发掘报告的编写和发掘资料的归档1. 考古报告的分类:消息、简报和报告2.消息与简报3. 考古报告的编写4.发掘资料的归档第六章考古年代学研究一、年代学的一般知识二、相对年代断年三、绝对年代断年根据给出时间的计算方式,给定年代有两种表达方法:1. 相对年代,是某一事相对另一事或早或晚的说法,仅表明时间的先后关系不计时间多少2. 绝对年代,是根据某种事物的变化速率给出的数值年龄,也叫定量测年。

绝对年代的记数通常有以四季轮回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单位的太阳年和原子周期性释放为单位的放射性纪年等方式,但在历史上普遍流行的是太阳年,至今通用的也是太阳年,在使用放射性年代时一般也要将其换算成太阳年。

现在通用的西(公)历则是以耶稣的诞生为起点,记作AD 1即公元1年,在这一年之前即公元前的记法为** BC,在这一年之后即公元年代的记法为** AD。

现代的科学放射性年代以距今(1950年)为起点,记作** BP,400 BP即AD 1550年。

地层学原理:一个地层单位(堆积单位)即是一个时间单位,代表它形成的时间。

相对来说,叠压和打破的地层单位年代晚,被叠压和被打破的堆积单位年代早。

当然仅此我们并不能知道晚多少或早多少。

类型学原理: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出现的产品有特定可辨识的形态,由形态可在类型品的序列中将特定的产品辨认出来;产品形态的变化是逐渐的,因此形态相同的器物(或遗迹?)应出于相当的时间和相近的地域,形态不同则可能有时空的变化;不同质地、不同用途的产品变化的速率不同器物在堆积单位(地层单位)中的关系:出于同一地层单位或同一堆积单位中的所有遗物有共存关系,凡属同一共存单位中的器物有可能是同时的。

器物在形态上的变化:形态富于变化的遗存大多是器物。

器物有耐用品于非耐用品之别、普通品与珍贵品之别、简单品与复杂品之别、普通性与特殊性之别等,在操作中应通过比较挑选出非耐用、普通、造型复杂、常见的类型品作为标型器第四纪地层学第四纪地层学应用于考古最早,早期旧石器的年代、分期的研究主要是运用这种方法,在现今仍有其价值。

地史最晚的时代称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来,新生代最后时段叫第四纪(距今200万年来第四纪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和发展的时期,因此也就成为考古学所关心的一段时间。

整个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两个时期,更新世又分成早、中、晚三期,具体年代分别为:早更新世200—75万年、中更新世75—12.5万年、晚更新世—1万年,全新世1万年—今气候年代学第四纪的全球气候经历过多次的冷暖变化,气候的变化回对地貌、沉积物和动植物群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气候变迁相对年代的建立,可作为考古学年代研究特别是旧石器时代的年代学研究的很好的参照。

第四纪全球有几次大的寒冷期,寒冷时降雪堆积于陆地,海平面下降,积雪成为冰川。

过去欧洲根据冰川地貌的研究,将这几次大的寒冷期顺次划分为群智、民德、里斯和玉木四个冰期,冰期间较温暖,为间冰期,冰期内还有间冰段。

群智冰期大致相当于早更新世,群智-民德间冰期和民德冰期至民德-里斯间冰期大致相当于中更新世,玉木冰期在晚更新世。

北非和北美也有相应的冰期,但名称不同。

我国研究冰川的学者认为我国有大理、庐山、大姑、鄱阳、龙川等冰期,有争论,多数人不同意。

历史纪年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古国都有自己长时期的历史纪年,较系统的如玛雅人的纪年始自3114 BC,古希腊始自776 BC,而古埃及、西亚和中国的历史纪年是以朝代的更替分别记载的,要把各王朝的年代接续起来才能有连续不断的纪年。

接得比较好的是埃及。

中国历史纪年自周共和元年841BC以降是可靠的,往前则有多种说法,如武王伐纣的年代就有44说。

进入历史纪年的遗存只要在出土物上有纪年、人名或事件等记载就可方便而可靠地断代。

这种记载在墓葬、纪念性建筑和钱币等遗存上经常可以见到。

历史时期考古断代一般都依靠有纪年的器物及与之共存的器物的类型学排比来实现,这种方法在皮特利加以完善后广泛运用,称为交叉断代法。

但要小心,共存器物不一定就与有纪年、人事的器物绝对同时,特别是钱币,因为这些东西流传的时间可能会很长。

年轮法测年:年轮法测年出现很早,但局限性很大,使用并不广泛。

有年轮的东西很多,如树轮、冰川纹泥(季侯泥)、极地冰层、贝轮等,其中极地冰层难以同考古遗存发生联系,贝轮又太短,只有树轮和冰川纹泥合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