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

庄子研究性学习专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庄子寓言了解庄子思想
2.辩证看待庄子思想比较儒道思想的不同与相同
3.了解庄子艺术手法及文风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了解庄子生平思想
【知人论世】
一。

生平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的社会生活,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

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孟子、惠子等大体同时期,死时享年84岁。

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

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因楚国动乱,迁至宋国,并在宋国与老乡惠子结识。

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几乎一生退隐。

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代表作《庄子》(《庄子》是庄子和其弟子所著)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样版,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二.庄子思想
1.庄子对现实十分悲观,他消极厌世,对整个人生采取的是虚无主义态度。

他把提倡仁义中国哲学和是非看做加在人身上的刑罚。

他认为,人之所以不自由,一方面是由于外界物质条件的束缚,另一方面是由于自身肉体的束缚,想要到达精神上绝对自由的境界,其办法是“坐忘”—彻底地忘掉一切。

2.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在于任其自然。

就像《逍遥游》中说的那样,大鹏﹑小鸠和列子等都有所待,所以都称不上绝对的自由,真正获得自由的“至人”是无所待的。

这样的至人超脱于物我﹑是非﹑生死、贵贱之外,能进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神秘境界。

庄子的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精神生活却异常丰富:读书、漫游、观察、遐想,追求“至人无己”的自由境界。

庄子的思想较为复杂:在政治上,他激烈而深刻地抨击统治阶级,赞同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张摈弃一切社会制度和文化知识;在思想意识上,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在生活态度上,他顺应自然,追求绝对的自由。

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

老、庄与孔、孟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

精神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

庄子曾做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

《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

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庄子是一个出世主义者。

现实生活中,庄子虽在人世,却和不在人世一样;他虽然与世人往来,却不问世上的是非、善恶、得失、祸福、生死、喜怒、贫富……眼光见地处处都要超出世俗之上,行为举止都要超出“形骸之外”。

庄子的哲学,更是一种“泛爱万物”的兼爱主义哲学。

他和老子一样讲天道自然无为,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理。

他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自本子根”,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既没有界限、差别,也没有神的主宰,即万物齐一。

庄子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潮“祖述老庄”,融合了儒﹑道两家,很多名儒也从这时开始研究庄子的思想。

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想象瑰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影响很大。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

它吸收了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形象生动。

此外,还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

行文有时像风行水上;有时像万斛源泉,随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横生。

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赢得无数文人学士的仰慕。

【作品】
《内篇·逍遥游》、《内篇·齐物论》、《内篇·养生主》、《内篇·人间世》、《内篇·德充符》、《内篇·大宗师》、《内篇·应帝王》、《外篇·骈拇》、《外篇·马蹄》、《外篇·脍箧》、《外篇·在宥》、《外篇·天地》、《外篇·天道》、《外篇·天运》、《外篇·刻意》、《外篇·缮性》、《外篇·秋水》、《外篇·至乐》、《外篇·达生》、《外篇·山木》、《外篇·田子方》、《外篇·知北游》、《杂篇·庚
原文: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庄子·秋水》
寓意: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

题旨:盲目自满,自我陶醉,必授人以笑柄。

9、匠石运斧
原文: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庄子《庄子·徐无鬼》
寓意: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好的搭档。

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搭档,要把本领发挥出来便很难。

10、猴子逞能
原文: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

众狙见之,恂然弃而逃,逃于深蓁。

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乎王。

王射之,敏给搏捷矢。

王命相者趋射,狙执死。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

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

戒之哉!嗟呼!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助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庄子《庄子·徐无鬼》
寓意:不管有多大的本领,也不可当作骄傲的本钱。

谦虚谨慎,才能获得人们的敬重。

11、邯郸学步
原文: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秋水》
赵国都城邯郸的人,擅长行走,不仅步子轻快,而且姿态也非常优美。

寓意:全盘否定自己的传统,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

不仅学不到别人的优点,反而会丢掉自己的长处。

12、防冻手的药
二、根据庄子的寓言和思想,写出自己的庄子心得。

学生习作展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