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上学期环境教育教案五年级三班1、《枫叶红了》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认识植物的变化,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
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3、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离不开矿藏。
离不开海洋,离不开江河。
离不开山岗,离不开森林。
离不开草原,离不开土地。
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活在线》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小结2、学习《追根求源》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枫叶为什么红了?小结3、自学《二十四节气》三、环保在行动1、调查小麦、美化、玉米、大豆、白菜播种后时间、和收获时间。
2、调查借助自然气候应当干旱、霜冻等恶劣天气的措施3、考察一种作物的耕作时令并亲自种植。
四、总结2、《大雁南飞》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认识动物的变化,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爱环境的情感,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深刻内涵。
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3、让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在生活中能养成环保的习惯,具备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唤起学生对日益遭受破坏的地球环境的清醒认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了。
这是你发现动物有什么变化?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活在线》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小结:大雁南飞,队伍成一字形,飞行68—90千米。
2、学习《追根求源》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动物为什么离开自己的家园?小结:(1)雁南飞(2)逆流而上的鲑鱼(3)白鹭南飞三、环保在行动为动物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四、总结3、疯长的水葫芦教学目的:1、意识到生物入侵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作用,能为防止生物入侵贡献自己的力量。
2、知道生物入侵的危害和治理生物入侵地方法。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生物入侵的信息,并能分析当地生物入侵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1、意识到生物入侵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作用,能为防止生物入侵贡献自己的力量。
2、知道生物入侵的危害和治理生物入侵地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了。
这是你发现动物有什么变化?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活在线》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小结:生物入侵危害大。
2、学习《追根求源》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什么是生物入侵?小结: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3、绿色冲浪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生物入侵有什么危害?小结:外来有害生物侵入适宜生长的新区后,其种群会迅速繁殖,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安全,具体而言,其导致的恶果主要有以下几项:第一,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并加速物种的灭绝。
第二,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第三,外来物种入侵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第四,外来物种入还会给受害各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环保在行动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如何清除这些不速之客?小结:四、总结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目的:1、意识到人类生产队环境有一定的依赖,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
2、知道人们为适应环境采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3、搜集不同地区的信息,了解人们的衣食住行因区域、文化不同而存在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1、意识到人类生产队环境有一定的依赖,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
2、知道人们为适应环境采取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动植物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为了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二、学习新课1、学习《生活在线》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你获得什么知识?小结:人用自己的智慧认识、适应自然。
2、学习《追根求源》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不同地区环境的差异小结:我国领土辽阔。
地理位置差异大,温度、气候、物产、生存条件差异很大。
3、聚焦衣食住行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各地衣食住行的差异?小结:。
三、家乡资源大搜索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分小组讨论2、小结:四、绿色冲浪指导学生自学五、总结第二单元可怕的消失5消失的耕地教学目标:唤醒同学们保护耕地的意识能力目标:会做关于耕地情况的调查表情感目标:爱护我们有限的耕地课前准备:世界主要国家耕地柱状表,2000-2005年我国耕地减少情况饼状图教学过程:(一)出示世界主要国家耕地柱状表,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耕地并不多。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二)学生提出问题1、耕地哪里去了?2、怎样才能保护我们的耕地?(师生共同讨论)(三)出示2000-2005年我国耕地减少情况饼状图。
(让学生意识到耕地的有限)(四)保护耕地,人人有责。
(学生举出爱护土地的例子)(五)保护土地的措施1、土地整理2、国家政策总结“以耕地面积在减少”为主题,举办一次保护耕地的漫画展览6湖泊变小了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湖泊的存在是我们视野中美丽的一角3、为了留住美丽的湖泊我们能做点什么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水资源的重要性。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正常情况下,人体一天需水2500毫升左右。
脱水达到体重的2%就有症状:口干、舌燥。
脱水达到体重的6%就会中毒。
脱水达到体重的15%就会危及生命。
二、水污染及其危害 1.水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2.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3.水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三、水污染的防治近几年来,杭州市在水污染综合治理方面,主要做了如下的工作:1 疏浚西湖和城区河道,2 建设西湖引水工程和钱塘江一西湖沟通工程。
3 整治运河。
4 建设运河截污处理工程。
5 建成市区污水干管工程和整治污水排放系统。
6 建成杭州四堡污水处理厂——我国城市目前最大的一级污水处理厂。
7 划定水源卫生保护区范围和建成自来水源保护工程。
8 搬迁和改造重点污染企业。
9 杭州市水环境质量有了改善。
1998年12月1日起。
10 杭州市区禁止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包括含磷洗衣粉、肥皂粉和洗衣液),11 成为全国率先实现无磷化省会城市之一。
目前,许多城市水资源紧张,北京水资源不足400立方米/人。
我国荒漠化每天损失近亿元。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近亿元。
这是记者在“支持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建立伙伴关系筹资国际会议”上了解到的。
7动物哪里去了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上以前拥有的动物为什么消失了4、让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意识课前准备:课件,图片教学过程:(一)认识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华南虎,朱鹮,褐马鸡,扬子鳄,黑颈鹤,藏羚羊,麋鹿(二)它们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对大熊猫了解得多)(三)探究动物消失的原因1、动物生存环境的恶化2、用于人类的食品和装饰3、恶意捕猎4、环境污染(四)如何保护动物?(学生讨论为保护动物出一份力)(五)保护动物,从自身做起。
1、放养动物2、拒绝穿皮草3、拒绝野味总结绿色延长线:成立“小动物保护协会”8 星星不见了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光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一些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3、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并向学生渗透不利的自然条件是可以被改造和利用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针对活动目标我制定了如下活动准备活动准备:1、教师注意收集与“光污染”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光污染”的问题。
2、教师预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3、组建考察小组一般4—— 6人,明确分工,还要指导他们考察活动的具体方法,周密选定考察地点、路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开始进入教学实施阶段教学流程设想:这节课分三个阶段:一为启动阶段。
在学生听了一个真实的报道之后畅谈感受,这样靠事实说话,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进入光污染的话题然后指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光污染,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结。
二是调查体验阶段,指导学生考察光污染情况,在考察前让学生交流自己打算怎样去考察,预测一下将会遇到什么困难?然后帮助学生设计考察报告表。
讲清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利用活动课及周日进行实地考察;第三阶段是汇报阶段。
这一阶段也是这节课的重点部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智慧的主人,他们展示汇报成果,汇报考察情况,一定会兴致盎然。
在本课结束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活动,(通过本次光污染活动的调查,你们懂得了什么?你们还想为环保做些什么?)把活动开展下去本次活动虽是平时我们很少关注的话题,但对学生,对生活却具有指导和警戒意义,相信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定会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