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九年级中考语文总复习病句专题复习优质 课件
九年级中考语文总复习病句专题复习优质 课件
(6)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人们交换了 广泛的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 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这一类搭配不 当常和语序搭配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练:她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修改意 见: 。
练习
1下列各句搭配得当的一句是( ) A,大路两旁,到处都种植着果园。 B.各种读书声汇成一支动听的歌声。 C.雪白的墙,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了。 D.晚会上,演员表演了音乐、舞蹈和气功等 文艺节目。
练: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修改意见: 。
(2)缺少宾语。 例:①“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 起玩耍、同桌共读。” (应在“同桌共读”后面添加相应的宾语“的情景”。)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 集体化。” (“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 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练: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修改意 见: 。 (3)缺少介词。 例:“昨天,李苗他关系最‘铁’的朋友吵起来 (“李苗”后面应加上“与”或 了。”
【解析】 A种植与果园搭配不当。B一支与 歌声搭配不当D气功不是文艺节目C正确。
(三)、成分残缺(是指一个句子缺
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常见的是缺 主语或宾语。)
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缺主语) 修改:听了校长的报告,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2、在这篇文章里,热情地歌颂了新风尚 (缺主语) 修改:这篇文章,热情地歌颂了
治病秘方:
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 不符合语言习 惯。)
搭配不当—规范搭配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 在我的脑海中。”
(本句“品质”不能“浮现”。)
练:他的无畏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修改意见: 。
(2)动宾搭配不当。 例:①“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 努力。”
(本句“缺点”不需要“努力”,而需要“改正”。)
(五)、
句式杂糅
指表达同一个意思,可用两种不同的句式,但如果 把这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就形成病句了。 例:①“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 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 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②“这种盆景最好放在案头上较合适。” (“最好”与“较合适”,任意去掉一个 即可。)
(六)、 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不 明了。其表现主要有二:
表意不明
一是歧义现象。如“牧童牵着牛在吃草。” 到底是“牧童吃草”还是“牛吃草”,表意 不清。应改为“牧童牵着牛,牛在吃草。”
二是指代不明现象。如“小强推开房门,看 见哥哥和他的女朋友正在促膝谈心。” 该句中的“他的女朋友”到底是指谁的女朋 友,搞不清楚,表意不清。 练:张老师才到我校,许多老师还不认识。 修改意见: 。
(1)自相矛盾。 例:①“班里同学基本上都交作业了。” (“基本上”是大多数;而“都”则是 一个不漏。二者删去任何一个即可。) ②“他在这里下了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地 人。” (“断定”是肯定的;“大概”是估 计,不肯定;两个词在状态上矛盾。) 练:已经两天两夜没停的毛毛细雨又下起来了。 修改意见: 。
(七)、 赘。)
重复累赘(是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累
1、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 案。 修改:王总和李经理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 案。 2、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 的潜台词。 修改:“无声的”和“潜台词”重复
治病秘方:
重复累赘—删去多余
成分赘余
• 容易的重复词语 • “目的是为了” “约……左右” • “更加变本加厉” “让它任其自 然” •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从心里发 自肺腑” “显得相形见绌” “一气呵成地写就” • “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 “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
(2)名词修饰语顺序不当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有: 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 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 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定语应 放在不带“的”定语前。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 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 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 教练。
练: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修改意见: 。
(3)句子成分顺序不当 例:①“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本句定语与中心词位置就颠倒了,应改为 “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②“课堂上应发挥同学们充分的主体作用。”
(本句“充分”应当放到动词“发挥”的前面。)
③“每个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有用的人才。”
②“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 不出来。” (本句“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等于说“谁都想象不 出来”,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 练:这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我不感动得流泪呢? 修改意见: 。
前后矛盾:
• 支招: • 培养对标志性词语(如“能否” 、“是否”、“避 免”、“防止”、“杜绝”等 )的敏感度! • “有无”“能否”“优劣”“好坏”“成败”含有两方 面,不能呼应就出错。
②“学会限制自己的情绪。”
(本句“限制”“情绪”搭配不当,将“限制”改 为“控制”或“调控”。)
练: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 的来访和来信。修改意见: 。
(3)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 例:①“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 和农业终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本句“工业和农业”不能成为“国家”。)
②“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市场经济发 展的先决条件。”
(本句“局面”是“条件”也搭配不当。)
练: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季节。修改意 见: 。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①“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 努力。” (本句“提高”是一面性的,“是否”是两面性的, 二者不一致,搭配不当。) ②“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 条件之一。” (前面的主语是正反两面的意思,后面的宾语只 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导致前后不呼应。) 练: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 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意见: 。
【解析】 D正确,A、B、C词序不当。 【点拨】 A项,再,应放“没有”之前。B 项,“充分”应放在“发挥”之前。C项, “ 认真学习”和“坚决执行”应互换位置.
(二)、搭配不当(是指一个句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主谓搭配不当) 修改: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 2、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修改:黑暗中,还听得见凌乱的 脚步声。
【解析】 C正确,A、B缺少主语,D缺少宾语。 【点拨】 A句的主语隐蔽于介词短语之中,“他”放在 从”之前,主语显露了,成分齐全了。B句,应该作主 语的词语。前头使用了使令性动词,使句子缺少主语, 删“使”。D句,描绘缺少宾语,补充“的情景”。(B 句还可删“由于”也就有主语了)
(四)、
不合逻辑
(本句“将来”与“都希望”语序颠倒,应调换顺 序。)
练: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修改意见: 。
练
习
)
选择词序正确的一项(
A.狼和小山羊的争辩,狼没有什么话再可说了。 B.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充分作用. C.我们坚决执行《教育法》,认真学习《教育法》。 D.对提高教学质量问题,大家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新风尚
(※:介词使用不当造成句子成分残缺) 治病秘方:
成分残缺—-补充完整
(1)缺少主语。 例:①“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很快有了进 步。” (滥用介词“使”,造成缺主语,应删去“ 使”或“在……下”。) ②“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 学们的赞扬。”
(“得到”的主语是什么?应改为“由于这样 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修改病句要遵守的原则 • 病句修改以改通顺、改准确,不 改变句子原意为原则(多就少改)
辨别修改病句的步骤
一读、二提、三改、四查 一读:
借助语感找出病句,往往别扭的地方就是有语 病的 。 二提:主干提取. 三改:增(即增加缺少的成分)、删(删去多 余的部分)、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 词)。 四查:进行复查(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
(2)并列不当。 主要指概念并列不当的现象。 例:①“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 的产量。” (“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可并列。) ②“全体共青团员和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 文化知识。” (“中学生”和“共青团员”是交叉关系, 不可并列。) 练:这个商店出售饮料、汽水和啤酒。修改 意见: 。
(1)词序不当 例:①“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 议通过并审议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的决议。” (本句谓语词序就不当,“通过并审议”改 为“审议并通过”。) ②“不但他成绩好,而且思想也很好。” (本句关联词语词序不当,“不但”应 移至主语“他”后。) 练: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 注意保护视力啊!”修改意见: 。
(一)、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
序错乱,造成病句。)
1、在很多食品中苏丹红1号的发现,具有很强的致
癌性。
(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
修改:“苏丹红1号的发现”应改为 “发现的苏丹红1号” 2、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两个定语先后语序不当)
修改:博物馆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
治病秘方:
语序不当—调顺位置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决胜中考
——病句专题复习
复习目标
、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 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1
如何辨析?
•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 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 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