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觉电生理的临床应用

视觉电生理的临床应用


视觉诱发电位
F-VEP:0~Ⅲ属于初级反应反映了17区的特殊反应
Ⅳ~Ⅶ属于次级反应反映17区的非特殊反应 250秒的后放电与脑电波α波有关。
从枕部记录到的电位主要代表6~12度黄斑区的反应周边
部对其贡献在30%左右。
视觉诱发电位
P-VEP主要反映视网膜黄斑、视路、视皮质的功能 一、图像VEP的成分和命名:
17.4-23.8
42.2-50.2 19.2-21.6 25.6-28.8 31.2-33.6 37.8-44.2
a
b O1 O2 O3 O4 V M
W.
L.
OPS
92-196
80-180
859-1120
818-1156
F
V
C.L.
局部ERG
图像视网膜电图
是应用能清晰成像于视网膜的明暗交替 光栅或棋盘格图像刺激视网膜,通过放在角膜 表面的作用电极所纪录到的一种电位。
ISCEV1997年也作了规定: 不需要散瞳 纪录条件有明确的规定
PERG的起源和成分
起源:目前试验表明PERG起源于内核层 (神经节细胞) 成分:
PERG的刺激特性
RF-在1秒内图像的明暗或不同颜色部分改变的
次数
SF-单位视角所对的黑白方格和光栅的对数(周 数/秒) 平均亮度:50cd/m2 对比度:12.5~75%振幅呈线性增加。
明视ERG
是以视锥细胞系统为反应的电反应, 表现为较短峰时的a、b波,尖锐的波形 和较小的振幅。
标准化ERG
国际视觉电生理学会于1989和
1994年两次公布了关于5种具有定位和 定性价值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G作了具体的说明和规定
检查前准备
临床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
术前与患者谈话要求其配合特别是在闪 光的1~2秒内不要瞬目。 扩瞳 给于完全暗适应30分钟。 防止破坏暗适应为了不破坏暗适应,一切 操作包括安放电极都必须在小于等于 5lx的弱红光下进行。
电极选择和放置
电极类型 作用电极:角膜接触镜电极、DTL电极。 参考电极:ERG的参考电极有多种,杯状或盘状氯 化银电极、杯状或盘状金质电极和盘状不锈钢 电极均可使用。 电极的位置 任何一种ERG的作用电极都必须与角膜保 持良好的接触;参考电极 放在前额正中或同侧 太阳穴;地电极通常放在同侧耳垂。
标准化ERG的纪录
1.暗视ERG
2.暗适应最大电反应ERG
3.明视ERG
在GaMeld剌激器17~34cdm-2背景光前明适应10分钟。 低频端置于0.3Hz,高频置于2ooHz 刺激光用白色标准闪光或用与白色标准闪光强度匹配的 红光(690m)作剌激。 明视FRG的两次闪光间隔为5秒
明适应眼闪烁ERG
PVEP的测定和正常值
P-VEP A(uV) -3.18-0.0 3.49-10.15 T(ms) 64-77 95-107 N1 P1 男
(-4.1)-0.71
-(0.34-4.26) 5.62-12.32 -(4.5)-0.92
124-158
62-77 92-108 124-158
N2
N1 P1 N2 女
九、癔症 黑朦在病史中有导致发病的精禅因素,发 作时有典型的体征,视力障碍与眼部检查所见 明显矛盾。电生理检查中FVEP和PVEP均正常 十、视网膜病 在现代的电生理检查中,暗视ERG反映视 网膜杆状细胞的功能,而VEP是反映黄斑区锥 体细胞和视路的传导的功能。在早期原发性视 网膜色素变性的患者中,暗适应视网膜电图表 现a波、b波振幅降低、峰时延迟,以后趋于 无波型,对于尚保持中心视力的病例所记录到 PERG峰时延迟。这种峰时延迟是发生在视网 膜内,因此对于患有白内障的原发性视网膜色 素变性患者最好同时记录ERG和VEP,这可预 测术后视力恢复的程度。
呈NPN,N75、P100、N135等成分。 健康成人以P100最为稳定,振幅最大。
N75-Brodmman17区 P100-17区以上或18、19区
PVEP的记录技术
记录前的准备:
必须了解病史及有关ERG的情况。 一般先记录VEP后记录ERG 视力必须矫正
记录条件
刺激野≥20度;空间频率1~5cpd;翻转频 率2.5Hz;平均亮度20~30cde/m2;叠加次 数为64~100
正常EOG
Arden比正常范围在3.00~1.85,
大于3.5为超常,小于1.5为低于正常。 期间为可疑。
正常分谷时为8~12min;正常光峰时为7~10min
按图形分为: 正常型、超常型、低常型和平坦型时间振幅曲线。
EOG常见临床应用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白点状视网膜变性 青光眼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循环障碍 黄斑变性 葡萄膜炎
时消失,在好转期振幅可逐渐上升,并可恢复到正常值,
但峰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延迟。在恢复期由于发
生了不同程度的视神经萎缩而导致VEP的振幅降低,如
峰时恢复正常则提示疾 病已趋于静止。
VEP的应用
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开始只影响图象VEP的振幅,以后可 使潜伏期延迟。 三、中毒性视神经炎:乙胺丁醇、乙醇中 毒者都表现异常的图象视觉诱发电位。
• 在明视ERG后立即记录。 • 白色标准闪光 • 刺激频率≥30Hz
ERG的分析方法
一、时域分析法 波形和振幅 峰时 峰时间 总振幅
ERG的分析方法
二、频域分析法 主要用于对稳态闪光ERG的分析。
ERG的正常值
-(155-383)
298-710 4-36 52-136 32-108 0-28 108-236 72-162 780-1248
一般认为它可以反映视网膜内层的血供情况, 在视网膜血管性病变(CRVO)和糖网病中 有明显的变化
C波和d波
C波位于ERG后是一个呈拱形的正向波。 反映RP细胞的功能,在人眼中很难测到 (全麻患者) D波是一种撤光波,它出现在用长时间光 刺激突然停止时重叠在c波上。
STR
是应用一个很弱的光刺激视网膜所 获得的负相反应,他代表视网膜对最小 量光刺激的敏感性。
视觉电生理的临床应用
基 础 篇
视觉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视网膜
内层
外层
视网膜神经元
感光细胞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OFF和ON) 节细胞 水平细胞 无长突细胞 网间细胞
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
分类:有放射状胶质细胞、星型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作用:为神经元提供一种结构的框架,把
神经元的突起绝缘,对视网膜起了支持
阻断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ERG中的b波降低 或消失,但留下了深而宽的a波
b波
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Muller细胞 试验证明光照视网膜诱发去极化双 极细胞分泌的K+,是在外网层[K+]浓度 增加,。由流入Muller细胞的K+产生了
细胞的去极化和流经细胞的径向电流。
ops
是一组有节律的小波所组成。起源于内网层 可能是多细胞产生,目前研究以多巴胺on无长突细细胞最为关注。
十一、黄斑区病变 急性中浆、老年黄斑盘样变性等黄斑病变 VEP中P100异常特别振幅下降。 十二、弱视 VEP在弱视工作中至少有两点是重要的, 一是为临床医师提供一种早期发现儿童弱视 的方法;二是对弱视发生机制提供一种客观的 研究手段。
十三、视神经中毒 如烟草、乙醇或大麻中毒可引起特 殊异常的VEP,其表现为峰时延迟和由 于存在中央暗点引起的PNP型〈亦称负 波型)VEP。 乙胺丁醇中毒通常也引起闪光VEP 和图象VEP的峰时延迟,并可出现PNP 型的闪光VEP。
损及中央视野时图象VEP的振幅才开始降低。
六、前视路受压 视神经受压是否引起异常的VEP,这取决于病变受压的位置。 位于视交叉水平的压迫可引起延迟的VEPo由于黄斑区的神经纤 维从上方经过视交叉,只有从视交叉的上方或前方压迫才影响到 VEP,例如脑膜瘤或颅咽管瘤。这些病变在视力还正常时,已使 VEP的振幅降低和峰时延迟。但是在垂体腺瘤压迫视交叉已引起
视野的缺损时,其VEP还是正常的。
七、视交叉后病变 正常人的以全视野和半视野图象记录的VEP有明显的差异,所
以可应用半视野剌激为区别视交叉后的病变提供有价值的特征,
其半侧VEP会变得特别地小。
八、皮质性黑朦 中枢神经对缺氧的耐受性比周围神 经差,在co中毒的病人中可出现皮质盲。 电生理检查的特点为ERG正常,FVEP正 常。PVEP的N75正常,但P100时间延迟, 振幅下降,表明虽然皮质17区还有功能, 但由于皮质18区、19区受损,主觉上仍 然看不见,形成了所谓心理盲。
刺激面积:在测定的距离不变,反应的振幅和刺 激面积成正比。
PERG的正常参考值
P-ERG A(uV) T(ms) K(ms)
25.52-35.10
AL
1.47-3.15
50.68-60.12 1.73-3.13 1.14-2.26 54.64-64.46 0.85-2.41 F
M
<50 F M >50 BL
2.41-4.69 38.20-49.76 2.66-5.86 91.82-105.24 1.32-3.30 32.90-47.98 1.96-4.20
M <50 F NP M >50 F
临床意义
黄斑病变在PERG上比FERG更敏感。 弱视诊断和弱视的遮盖疗法中,检查PERG有 临床意义。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已经成为常规。 球后视神经炎。 鉴别急性前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急性视神经炎。
和营养的作用。
视网膜电流图(ERG)
ERP
是位于视网膜的感光细胞的外段的
视色素吸收光子后的电反应。
正r1代表视紫红质转为间视紫红质I
负r2代表间视紫红质I转为间视紫红
质II
LRP(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