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思想政治理论
学生所在院(系):电气学院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学生所在学科:仪器仪表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学生类别:
考核结果阅卷人
第 1 页(共2页)
我的上课学习报告的PPT题目是《科学利刃,生存危机—浅谈人工智能》,浅谈了科技对人类文明的推进,其中包括人类的工业革命,核科学等。
以及科技这把双刃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污染,原子弹),并由此引出了我需要讲的题目重点,即: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对人类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人工智能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人工智能已经给人类世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也冲击着传统的伦理和道德体制,从而进一步引发了人类对人工智能道德存在与否的争论,人工智能体以其不可或缺的便利而独立存在,这已成为不容人类忽视的一个事实,那么理所当然,人工智能体所承载的伦理和道德规范也必然占据一席之地,当下的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已有一定的意识,可以依据一定的程序行使其判断力,但这与人类的独立意识仍相差甚远,我们期待人工智能体可以发展成完全的道德主体,那么这个主体的道德内涵如何诠释呢?
人工智能道德的出现和发展暴漏了人类伦理的不完全,以及人类对于道德完全性的追求。
我们应该从人工智能道德设计中反思人类伦理体系,并进一步完善它。
人工智能体在近期不会也不可能发展成完全的道德主体。
然而,我们对那些批评家所提出的人工智能体在道德属性上潜在的危险问题还是应该予以关注。
首先,人工智能的设计,尤其是机器人的设计和应用必须遵守机器人的三大定律"以此为法则,在不伤害的前提下,培养人工智能体的自我决策能力。
其次,人工智能的道德问题涉及伦理和哲学等层面,在这些理论问题的实践应用中,人工智能体与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秉承和谐的原则,这有利于人工智能深化服务质量,满足人类需求。
再次,人工智能的道德属性根源于人类自身的道德认识,从根源上健全人类自身的伦理体系是必须而紧迫的,同时构筑有效的权力保障措施也是道德标准得以实现的必由路径除此之外,对于人工智能体自身的发展而言,也需要一个与其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体系。
最后,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有一个相对应的伦理道德体系。
第2 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