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目录
文化语言学的简介 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考察的两个视角 研究方法
概念 中国本土化 研究的问题 相关学科 萨丕尔
洪堡特 从语言看文化
从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相互之间 关系的学科。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 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化,因此文化语言 学是语言学和文化学的交叉学科。
我国提出文化语言学概念的原因
中国的小学,有语言研究和文化相结 合的学术传统
中国文字重视字意而不重字形,西方文 字重视字形
改革开放新国策,重视开辟新学术
学科之间的交叉成为一种潮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Going up one more stair to see things a thousand miles away.
但是,最初有意识地把中国的语言与民 族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却是西方的 学者们,例如法国的葛兰言、马伯乐,美 国的劳费尔。
此后,我国关于文化与语言的研究成果最 显著的就是罗常培《语言与文化》一书, 这本书被称为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
80年代,络绎有语言学者踏上这条道路, 中国的文化语言学之路由此而生机蓬勃起 来。在1985年第三期《复旦学报》上的 《方言与中国文化》一文中,方言学者游 汝杰首次提出了建立文化语言学的设想。
这是西方人类语言学在中国本土化的产物。
为什么说是中国本土化的产物
我国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理论阐释,结 合文化研究语言的传统是源远流长的:西 汉扬雄的《方言》、西汉的《尔雅》与东 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等都将语言与民族 文化结合在一起。
如:西汉扬雄的《方言》对共时方言的 调查和记载,反映了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 异。
二、从语言看文化的发展轨迹
• 古文字与古代文化。
• 语言及其文字书写符号系统——文字的产 生,在古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意 义。
• 文字的产生树立了古文化的界碑。
• “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 标志“。 ——摩尔根《古代社会》
三、语言在文化传播中的交流作用。
• 语言——文化传播的媒介。
• 但著名的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在他的《中国文学菁 华录:诗歌之部》中将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 壶”译为:Tell them,"an ice heart in vase of jade."(告诉他们,一颗冰冷的心在玉石的瓶子 里)
词义变化的文化背景
• 如“窗口”原意为“窗户跟前”或“墙上开的窗 形的,有活扇可以开关的口”,改革开放以来, 特区也变成了窗口了。
• 文字起源的文化背景 • 文字发展的文化背景 • 准语言的文化背景
• 下面我将以第一个要点的第一节为例,来介绍从 文化的角度看语言
文化对语言系统和语言观念的影响
• 文化对词汇的影响 • 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 文化对语音的影响 • 文化对语用的影响 • 文化对语言观念的影响
文化对词汇的影响
• 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其构成成分都会受到 社会状况、宗教信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亲 属关系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视角二、从文化看语言
• 一、文化对语言系统和语言观念的影 响
• 二、文化对语言发生发展的影响 • 三、文化对语言接触和融合的影响 • 四、文化对文字和准语言的影响
一、文化对语言系统和语言 观念的影响
• 文化对词汇的影响 • 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 文化对语音的影响 • 文化对语用的影响 • 文化对语言观念的影响
• 又如西方人对猫没有好感,cat由指一种动物转义 指“心地恶毒的女人”,用猫做比喻的词汇也多 带贬义。
称谓语的文化背景
• 如英语brother 包括哥哥和弟弟,sister包括姐姐 和妹妹。
• 因而黛玉之母是宝玉姑母,宝玉之母既是黛玉舅 母,又是宝钗姨母,译成英语无法表达,只能靠 注释来说明区分了。
代表人物: 萨丕尔 洪堡特
萨丕尔
个人简介 萨丕尔(Sapir·Edward;1884~1939) 美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1907年起先后在加州大学、宾州大学从事教学研究。 1909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1931年到耶鲁大学,任刚成立的人类学系主任。 担任加拿大国立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美国语言学会会长和 美国人类学会会长。
二、文化对语言发生发展的影响
• 文化对原始语言的影响 • 文化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 文化对语言的地域变异的影响 • 文化对语言的社会变异的影响
三、文化对语言接触和融合的影响
• 双语双方言的文化背景 • 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文化背景 • 语言接触的文化背景 • 语言融合的文化背景
四、文化对文字和准语言的影响
洪堡特
个人简介 洪堡特(Wilhelm Humboldt, 1767 --1835) 德国语言学家、语文学家和政治家。 生于波茨坦,先后就读于法兰克福大学和哥廷根大 学,学习哲学、政治、法律以及考古学等课程。 曾担任内务部文化和教育司的负责人,并在此期间 提议并创建了柏林大学。
从1820年到1835年,他专心致力于语言 研究。
⑶在当前世界发展环境下,语言走向共 同是有可能的。会出现几种交际市场的语 言的融合。
文化语言学为实现共同提供文化基础,即 客观条件。
参考书目
《普通语言学概要》伍铁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语言与文化》罗常培,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 《文化语言学》刑福义,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庞朴,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版 《方言与中国文化》游汝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第三,怎样通过语言来研究文化。例如, 语言记录文化的方式和特点是什么。
第四,文化对语言的影响。研究文化对语 言系统和语言观念的影响;文化对社会语言 对策的影响。
第五,怎样通过文化来研究语言。这方面 主要研究从文化的角度可以对哪些语言现象 进行解释;语言有什么样的文化性质等。
文化语言学的代表人物 及其成就
• 如:从生活环境上来说,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 对“雪”有十几种说法,而在非洲,与“椰 子”“椰子树”相关的词汇则多达数十个
词义理解的文化背景
• 词汇渗透着文化内容的隐含义(内涵义)。包括 伴随意义、补充意义、联想意义、情态意义等。
以伴随意义为例
• 如“冰”和“玉”,对字面意义的理解上,汉人 与英吉利人是一样的。
语言和我们的思路不可分解地交织在一起,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同一回事。
基本的思维结构并不显出有重要的种族差别, 所以语言形式的无限变异,也就是思维的实在过 程的无限变异,并不指出种族上也有这样重要的 区别”,我也不相信文化和语言真有因果关系。
文化这名称的定义可以是: 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什么。 语言指的是人具体地怎样思想。
关于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因此, 它的研究对象就包括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现 象和与文化相关的语言现象。
人类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
研究对象
限于对没有文字的 语言和文明前社会 文化的研究
不仅研究无文字和不发 达社会的语言文化,而 且包括有文字和发达社 会的语言文化
研究方法
人类语言学主要运用人 类学的实地考察
从语言看文化——语言是文化的符号
一、从语言看文化的结构层次。 二、从语言看文化的发展轨迹。 三、语言在文化传播中的交流作用。 四、语言对文化的影响。
一、从语言看文化的结构层次
“所有的文化都基本上依赖符号,尤 其是依赖发音清晰的语言而产生并存。”
——怀特《文化科学》
• 首先,语言棱镜中的物质文化层次。
方法多样,还充分利 用文字资料
研究内容
主要从事记录描写无文字 语言结构;人类语言的起 源
主要是研究语言是如何反应 文化的,以及文化作为语言 的环境对语言的影响
文化语言学的研究问题
第一,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即 探求语言与文化之间、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与亚文化之间有无对应关系;
第二,语言对文化的影响。主要包括语言 对文化的形成、传播、发展、变迁等诸多方 面的影响,以及探求语言影响文化的方式和 特点。
• 文化传播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才能 进行, 文化传播的媒介很多, 但语言是最佳媒介,因此语言在文 化传播中的媒介是无可比拟的。
• 1、语言的可感性; 2、语言的能指性; 3、语言的可操作性
四、语言对文化的影响
• 语言对文化的影响,最主要的表现 就是它对文化世界的影响。
• 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 最重要的思维工具的语言,在文化 世界的构建,文化世界的传承,以 及文化世界碰撞交融等方面,发挥 着其它因素无法替代的作用。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A lonely wild duck flies with the sunset clouds; the autumn river mirrors the color of the sky.
文化语言学的相关学科
文化语言学是具有广泛接缘性的一门学 科,它与所有学科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文化的物质层次是人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方式
及其全部产物,它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 其次,语言棱镜中的文化制度层次。

文化制度层次,是人改造社会的活动 方式
及其全部产物,即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制度、风
俗及其相关的理论。规范等等。
• 最后,语言棱镜中的文化心理层 次。
• 文化心理层次是人改造主观世界 的活动方式及其全部产物,包括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 道德情操等等。
文化语言学对当今社会的价值
⑴为我们观察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而 且也提高了我们对社会理解的深度和效率。
在现代社会中,不同社会分工和不同集团 内部的人在掌握文化方面有差异,文化语 言学正是给我们了解不同文化提供了一个 方法与途径。
⑵文化语言学语言所指对象的文化思考 对语言单位进行文化内容的探索,即给编 撰文化词典提供词条内容编写的语言模式, 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给语言文化学提 供一个语言思考模式,这种模式在方法上 有它独特的理论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