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法规》 第四章 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法律制度概要

《金融法规》 第四章 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法律制度概要


【本章内容】 4.1 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 4.2 非银行金融机构法律制度 【本章重点】 1政策性银行的概念及主要职能 2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本章难点】 我国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联合社的法律规范
【本章引例】 国家开发银行某省分行为扩大信贷规 模,促进融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吸 收公众存款的业务,3个月内共吸收公 众存款约1亿元人民币,并以此发放商 业性贷款2000万元人民币。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所得 [问题]: 请问该分行的行为是否合法?
4.2 非银行金融机构法律制度 4.2.1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概述 1.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概念和特征 (1)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概念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银行以外的从事货币信用业务和金融服务业 务的金融机构,是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银行金融 机构在中国的发展是近二十年中国金融经济改革取得的显著成 绩之一。 (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征 1)未冠以“银行”名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名称不能冠以“银 行”字样,只能是与本机构经营业务相对应的名称,如保险公 司、证券公司、信用合作社等。 2)从事的金融服务业范围较为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事的主 营业务一般较为单一,大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能吸收存款和 发放贷款,其主要从事的经营活动受到相应法规的严格限制。 3)由单独的法规调整。非银行金融机构一般由单独的法律规范 调整,如《保险法》、《证券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 例》、《城市信用合作社管理办法》等。
4.1 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
4.1.1政策性银行的概念及主要职能 1.政策性银行的概念及特征 (1)政策性银行的概念 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创立和担保、以 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 具有特殊的融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 融机构。
(2)政策性银行的特征 1)由政府创立。 2)业务范围的特定性。 3)经营目的的非盈利性。 4)融资方式的特殊性。 5)法律调整的单独性。 2.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职能 (1)引导性职能。 (2)补充性职能。 (3)服务性职能。
4.1.2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 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建立政 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 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 融组织体系”. 我国先后组建了国家开 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 口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 1.国家开发银行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中国进出口银行
第四章 政策性银行和非银 行金融机构法律制度
刘旭东 赵红梅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了解政策性 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概念,知晓政策性 银行的引导性、补充性、服务性三大职能, 重点掌握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及其基本制度、 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基本制度以及城乡信用 社及其联合社的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规范 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行为。
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类 (1)根据业务性质,非银行金融机构可分为合作 性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 金融公司、财务公司、邮政储蓄等。 (2)根据活动区域,非银行金融机构可分为全国 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性非银行金融机构。 3.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设立和监管 4.2.2 我国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联合社的法律规范 4.2.3 我国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律规范
【本章小结】
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构成一国 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政策性 银行是为了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 分离;以城市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代表的非 银行金融机构也是我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 部分。本章着重介绍了以下四个重点问题: 政策性银行的引导性、补充性、服务性三大 职能;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及其基本制度;非 银行金融机构及其基本制度;城乡信用社及 其联合社的法律制度。
【课堂讨论题】
某省15个农村信用合作社、县(市、区)联合 社欲共同出资申请设立农村信用社省联合社,出资 总额为600万元人民币,其中甲县信用社出资80万 元人民币,乙县信用社拟以自己的办公楼作为出资 (价值50万元人民币)。为尽快募得资金,还吸收 了丙市商业银行的入股45万元人民币。此外,省联 社章程还规定:社员社股金若不能一次缴纳,可在 省联社成立后再行补缴。 请回答:该农村信用社者联社的设立过程中有哪 些错误?
引例分析 不合法。因为政策性银行不能吸收 公众存款,融资渠道和商业银行有 着明显区别。由于政策性银行以政 府投资为主,国家财政拨款是其主 要的融资渠道;另外,中央银行的 再贷款、再贴现和专项基金以及发 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也是其重要的 融资方式。
4年1月25日,吴某在某信用社存入人民币4万元,定期一年,2005年1月25 日到期,年息2.574%。信用社储蓄代办员方某经办后出具了整存整取定期存单一张。 2004年2月底,吴某在方某手中拿走现金40020元。2004年5月,方某因储蓄业务问题 被停职,并负案外逃。2005年1月,存款到期后,吴某持该存单到信用社取款时,信 用社以该存款已从方某手中提前支取为由拒付,并强行在存单上加盖了“作废” 的印 章。吴某因此诉至法院,要求信用社兑付存款4万元及利息。 请问:信用社会是否应向存款人吴某支付存款?为什么?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所得 [分析] 信用社应支付存款及利息。其理由是:其一,吴某在信用社存入4万元1年期定期 存款,信用社出具定期存单,该存单虽然加盖有“作废”印章,但吴某陈述是其持单 支取存款时,信用社单方面强行加盖的,且信用社对存单的真实性不持异议,故该存 单应认定是真实有效的凭证;其二,对于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储户要求提前支取的, 依照《储蓄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必须持存单和存款人的身份证明办理。储 蓄机构须经过对储户提交的身份证件和存单进行认真审查后,由经办业务员在存单上 签章,并加盖“现金付讫”戳记,以证明储蓄机构对该笔存款履行了兑付义务,同时 应将已办理兑付手续的存单收回存档备查。现吴某手中持有信用社对真实性不持异议 的存单,并否认在方某手中已提前支取了存款,而信用社不能提供证据证实方某给付 吴某40020元现金是兑付存款的职务行为,即不能证实其与存款人吴某之间的储蓄存 款合同关系已终止,故吴某(存款人)和信用社(储蓄机构)之间的存款关系仍然存 在,信用社应当承担兑付存款的义务;其三,吴某从方某手中拿取的40020元现金的 行为如属不当得利,则是与本案存单纠纷不同的另一法律关系,权利人即信用社可另 行主张,但不应对抗吴某,不应影响本案存单纠纷的审理。 综上,本案中存单虽被盖 上“作废”印章,信用社仍应兑付存款及利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