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登岳阳楼.ppt

登岳阳楼.ppt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尾联凭栏遥望北方, 尾联凭栏遥望北方,忧 凭遥望北方 国忧民。 国忧民。 作者开阔的胸襟与颔联 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 上下衬托。 上下衬托。诗人在凄苦 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 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 想的仍是国事, 想的仍是国事,为之流 涕。
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 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 昔闻 今上’ 喜初登也。 你是否同意? ‘今上’,喜初登也。” 你是否同意?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音信皆无, 颈联 :亲朋音信皆无,自己寄 亲朋音信皆无 居一叶扁舟。(沉郁之叹) 。(沉郁之叹 居一叶扁舟。(沉郁之叹) 不是登临的喜悦, 不是登临的喜悦,而是寄托着 怀才不遇、漂泊天涯之感。 怀才不遇、漂泊天涯之感。政 治生活坎坷, 治生活坎坷,但他从未放弃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抱负。哪曾想最终一事无成。 的抱负。哪曾想最终一事无成。 昔日的抱负,都成泡影······ 昔日的抱负,都成泡影
河北省 万全中学 周华
岳阳楼
雄踞岳阳市西门城头的岳阳楼,建筑 雄踞岳阳市西门城头的岳阳楼, 精巧雄伟,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精巧雄伟,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是 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 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 岳阳天下楼”之誉。 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 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 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北宋年间重修和 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 扩建。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 扩建。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整个建筑 没有用一颗铁钉,一道横梁, 没有用一颗铁钉,一道横梁,这在祖国古 典建筑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典建筑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其建筑的另一特色, 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 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 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 传说中, 传说中,这里曾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鲁肃 检阅大军的地方。 检阅大军的地方。
•杜甫(712—770) 杜甫 712—770)
______。 字____,自称______。他创作 ____,自称少陵野老 ______ 子美 的许多诗歌, 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 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___” 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___”,是 诗史 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现实主义高峰。 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 甫也被誉为“ 诗圣 ” 甫也被誉为“____”。 在艺术上,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 歌形式,风格______;语言精练, 歌形式,风格 沉郁顿挫;语言精练, 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著有 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杜工部集 《______》。 ______》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两句中的景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两句中的景 和情有什么关系? 和情有什么关系?
洞庭湖广阔无 烟波浩淼。 垠,烟波浩淼。
诗人有不灭的济世 的博大胸襟。 的博大胸襟。
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 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 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 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 是天下的百姓。这两句诗显得气势不凡, 是天下的百姓。这两句诗显得气势不凡, 惊天动地。 惊天动地。
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 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 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 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平的叙述中, 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 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 许许多多的感触, 莱…许许多多的感触,才写出这两句:过去只是耳 许许多多的感触 才写出这两句: 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 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 就上了这岳阳楼? 就上了这岳阳楼? 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 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 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 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 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 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 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 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 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 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 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昔”两个字有 深深的含意。 深深的含意。
思考:为何有这么巨大的变化? 思考:为何有这么巨大的变化? 请从作者的胸襟和遭遇思考。 请从作者的胸襟和遭遇思考。 理想: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对比 现实:人生坎坷,怀才不遇, 现实:人生坎坷,怀才不遇,桑 田沧海
【赏析】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 所感。 所感。诗人把个人命运和 国家忧患联系起来, 国家忧患联系起来,把对 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 自然景色相映衬, 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 情调悲壮, 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 楼的千古名篇。 楼的千古名篇。
知识回顾
杜甫草堂
写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 大历三年(768) 杜甫从公安( 湖北公安〕到达岳阳, 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 (769)诗 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 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 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这 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 时杜甫身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 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 右耳已聋,离去世只有两年。当时吐蕃 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 进攻,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 之秋。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 之秋。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 庭湖向南漂泊。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 庭湖向南漂泊。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 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凭轩远望,忧国伤时,悲从中来。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 首联 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 昔闻” 今上” “昔闻”与“今上”构成流水 昔闻”指诗人青年时代, 对。“昔闻”指诗人青年时代, 正值“开元盛世” 正值“开元盛世”,到处歌舞 升平。闻洞庭之名, 升平。闻洞庭之名,可惜未能 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 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 而诗人也到了暮年,历尽坎坷, 而诗人也到了暮年,历尽坎坷, 却有幸登楼, 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 呢?
思考:前四句与后五、 思考:前四句与后五、六句在意境和 感情上有什么变化? 感情上有什么变化?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意境: 意境:宽阔广大 →狭窄具体 狭窄具体 感情:喜悦自豪 凄凉落寞 感情:喜悦自豪→凄凉落寞
赏析 “坼” “浮” 二字。诗人写得有力, 二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 “坼”字,
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 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 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 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 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 在诗人的笔下, 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 容了整个天地万物, 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 它们的沉浮, 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 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把一派壮 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展现在读者眼前。 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赞颂洞庭湖的波涛浩荡, 颔联 赞颂洞庭湖的波涛浩荡, 气势磅礴。 气势磅礴。只10个字就把洞庭湖 个字就把洞庭湖 水势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逼真地 描画了出来。 描画了出来。联想到曹操咏海的 名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壮阔相 同而心情各异。 同而心情各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