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知识竹简一、相关链接——知人论世1.范晔和《后汉书》范晔是一个无神论者,反对天命论、图谶说。
在《李通传》论中,他对李通以"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的谶文鼓动刘秀起事评论说:"天道性命,圣人难言之,况乃臆测微隐,猖狂无妄之福,污灭宗亲,以觖一切之功哉!"他还在《张衡传》中收录了张衡的反图谶疏,表明了赞同的态度。
范晔在临刑前,仍然坚持自己的无神论主张,对那些相信佛教并对他投石下井的同僚进行了不妥协的抗争,他说:“天下决无佛鬼。
若有灵,自当相报。
”《后汉书》记事上起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25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囊括东汉一代196年的历史。
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马彪《续汉书》补入)。
2.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
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
《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
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
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
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
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
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
二、文言梳理1、辨识字音属文()连辟公府()逾侈()邓骘()算罔论()都柱()傍行()蟾蜍()合契()帷幄()疾恶()诡对()阉竖()河间相()乞骸骨()2.古今异义常从容淡静(古:)举孝廉不行(古:)公车特征拜郎中(古:)寻其方面(古:)衡下车(古:)3.词类活用衡少善属文:大将军邓骘奇其才:_________ 妙尽玄机之正:皆共目之:____________4.通假字员径八尺:通形似酒尊:通_______傍行八道:通一时收禽:通_______5.文言句式(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2)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4)游于三辅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验之以事饰(之)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果地震(于)陇西6.文化常识(1)前四史:(2)五经:(3)六艺:(4)太学:7.官职变动相关用语举:辟:行:就:________召:应:拜:迁:________转:徙:出:下车:__________ 视事:除:乞骸骨:__________ 征:_________《张衡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张衡其人其事。
2.分析张衡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
3.了解人物传记的一般写法。
4.会用同类的方法学习同类的文章。
第一课时:一、初读文本,其义自见要求:1.注意语速;2.声音洪亮;3.注意句读及多音多义字。
二、欲善其事,先利其器——预习检测三、根据注释梳理文本。
(教师点拨)第二课时:一、学习检测请结合《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以及初中学过的《陈涉世家》等课文,简要说说传记作品在内容上的特点。
二、再读文本,认识张衡(小组合作、展示)(一)初识张衡文章集中叙写了张衡的哪些成就?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写什么)(二)再识张衡1、张衡为什么能取得以上成就?(写什么)2、从传记中看,张衡一生经历了哪几位皇帝?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行文的?(怎么写)3、郭沫若同志曾在张衡墓碑上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全文有没有对他所有的成就都做了全面介绍?哪一种成就介绍得最为详尽?为什么?(怎么写)(三)三识张衡探究:作者的文字背后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为什么写)三、链接高考。
(2017年全国2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
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为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
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
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
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
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
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四、走出文本,观照人生——拓展训练1.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孙家栋(功勋科学家)[颁奖词]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
导弹、卫星,嫦娥,北斗。
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
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要求:请你为东汉科学家张衡拟写一则颁奖词。
[颁奖词]2.郭沫若先生曾评价张衡是个“全面发展”的人,可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发展对人们学业“专”的要求越来越高。
请结合我们现实环境想一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今是否有必要,并写成一篇随笔,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