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总结(闫俊霞)

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总结(闫俊霞)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论文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培训专业现代农艺学员姓名闫俊霞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5年10月20日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陕西·杨凌目录1、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念 (1)2、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 (1)2.1、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不完善 (1)2.1.1、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 (1)2.1.2、研究力度不足 (2)2.2、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结构体系亟待健全 (2)2.2.1、分类依据不够科学 (2)2.2.2、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 (2)2.3、教学方法改革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2)2.4、我国职业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2)2.5、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 (2)2.6、现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3)2.7、行业企业的引导作用较为弱化 (3)3、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 (3)3.1、加强理论研究,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体系 (3)3.2、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 (3)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4)3.4、建立职业经费保障机制 (4)3.5、加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4)3.6、大力开展创新教育 (4)文献: (4)作者简介: (5)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问题及策略(闫俊霞新疆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摘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职业教育教学办学方针,本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这一理念,剖析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是教学模式改革。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已进入模式转换的关键时期。

转换的基本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 彻底打破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化教学模式, 打破学习与工作的二元割裂状况, 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从专业设置、教学体系改革到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 这个工程要能有序、有效地推进, 既需要系统考虑体系的各个方面, 也需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改革力量。

1、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没有理念创新, 改革就不能向前推进, 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

然而理念的创新, 既是教学改革的总结与需要, 也是各时代教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的一些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明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教学导向是以就业为目标,通过调整以往教学的教学范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体制来完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2、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2.1、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不完善2.1.1、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对西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没有新意。

如在课堂教学中,缺乏相应的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基本每年是按部就班,未寻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硬件设施、环境相适应的企业进行实习,缺乏创新。

2.1.2、研究力度不足对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中普遍运用的典型教学方法研究力度不够,单纯就一种方法进行研究,缺乏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虽然强调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但忽视了综合性和互补性。

2.2、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结构体系亟待健全2.2.1、分类依据不够科学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注重教学外部形态和知识的呈现形式,忽视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也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教育对象是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标准,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教育对象,包括教育对象的规模、参与程度等。

2.2.2、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内部的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新的教学方法没能有机地融入我国职业教育方法体系之中,教学方法的内容显得陈旧。

教学方法分类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选择的行为。

2.3、教学方法改革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专业建设、课程结构体系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都有长足进展。

相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进展很慢,在全国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的行动,各级各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于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短期利益,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从而忽视了对教学方法改革的人力、财力的投入,因此,教学方法改革长期以来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日常的教学方法改革往往是任课教师自发地进行摸索,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2.4、我国职业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主要采用“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内核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

职业教育套用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

教学模式不改变,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

2.5、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我国职业教育大多是由普通教育改制而来,城市与县级职教中心目前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这些学校一般是由城镇或农村的普通中学转制而来,而高等职业学校大多是中专改制。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载体具有明显的普通教育的特性,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延续普通教育的模式,采取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而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适宜采用协作教学、现场教学、能力分组、开放教学等组织形式。

2.6、现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如下弱点,阻碍了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运行中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

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常常是一体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例如行为导向教学法既教理论,又教技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同一个过程展开。

2.7、行业企业的引导作用较为弱化对于一些参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行业、企业,他们发挥的引导作用不到位。

如:政府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不够;行业协会指导和参与职业教育的力度不够,如大多行业协会还发展尚未成熟,缺乏一些相应健全的制度体系,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改革的任务;学校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如一些中职学校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未能吸引一些行业企业的参与合作。

3、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3.1、加强理论研究,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与探讨,从理论到实践,从微观到宏观展开深入研究,完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的理论体系,依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及时更新研究内容,拓展研究领域,使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的新成果能够在优化的教学过程中得以巩固。

研究中充分利用我国传统优秀的教学理论,并注意与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体系结合起来,构建符合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际需要的教学理论体系。

3.2、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作为各类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所追求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职场对职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

突出的表现是,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核心能力等方面职业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

最近, 一份对用人单位的抽样问卷显示: 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能力和态度的多项要求中排在前两位的,一是职业态度 (积极好学, 敬业精神, 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心), 二是职业意识 (安全生产意识, 注重质量、效益的意识, 协调合作能力, 法纪观念)。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该以注重提高教师素质为总基调,以教师工作经验为保障,打造一支道德修养高和职业责任感强以及执教的基本技能、技巧到位的教师团队。

在教学开展中,在给学生上课的同时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要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保持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更好的应用于学生教学工作。

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够在教学中自由地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4、建立职业经费保障机制在一些职业学校或企业在开展教学改革过程中难免多少会有些因为经费的问题而阻碍教学改革的进程,这就需要学校或企业有关部门建立起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该机制的建立需要学校或企业自身建立的一些制度外还需要时时掌握国家出台的一些奖励政策动态,只有将已有的各项政策用足用到位,才能使教学改革任务稳健开展。

3.5、加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行业企业技术岗位的变化、行业企业的社会需求, 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之适应。

着重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传统人才的培养模式,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要依靠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改革, 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 要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因此,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当前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应坚持的正确方向和根本途径。

3.6、大力开展创新教育鼓励自主创业是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世界就业形势做出过预测: “在一个‘学位=工作’这一公式已不再适用的时代, 高等教育培养未来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 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创造者”。

因此, 把培养“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纳入各类教育, 特别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中, 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我国的就业形势, 包括大学教育、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面临严峻挑战。

现在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连年增加,这对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更是一种严厉的冲击。

因此, 如果教育系统不能培养毕业生具有创新、创业能力, 不能创造新的职业和新的就业岗位, 就业问题将严重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文献:[ 1] 邢晖等.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 职教论坛, 2001, (9).[2]刘来泉.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3).[3]黄尧.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国职业教育,2006,(32).作者简介:1、邢晖,女,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兼职成教教材办主任和职教研中心主任);现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