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3章
血 药 浓 度
(C)
中毒浓度
(Cmax)
有效浓度
01Leabharlann 2(Tmax)3
4
5
6
7
8
9
时间(T)
潜伏期
持续期
残留期
二、药物消除速率
1.一级速率消除
dC
dt logCt =
ke
2.303
t + logC0
= KDS•
Ch Cl
X
dC
dt
=
ke C 积分
Ct C 0 e
-ket
半衰期(half-life,t1/2)
Vd= A(体内药物总量,mg)
C(血浆药物浓度,mg/L)
5.半衰期(half-life,t1/2)
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 时间。 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 t1/2=0.693/ke 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 t1/2 =0.5C0/ke
C0
血 药 浓 度
logC
血 药 浓 度
斜率=-
100%×(0.5)7=0.78%
98.4%
99.2%
6.清除率 (Clearance)
来自生理学肌酐清除率的概念 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 反映肝肾功能 单位:L/h或ml/min
CL=CL肾脏+CL肝脏+CL其他
计算公式: CL = Vd·ke = A/AUC
五、多次给药
1.按照一级消除动力学的规律,连续给药5个t1/2血浆中药物 浓 度 达 到 稳 态 浓 度 ( 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 CSS )——坪值(plateau) 2.达到CSS时,给药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
3. CSS可用单次给药的AUC (g •h /L )计算:
C SS
AUC0
4.等量等间隔给药方法
5. 间歇给药方法
6.负荷量与维持量给药方法
RA DL Css Vd 1.44t1/ 2 RA ke
大纲要求
掌握首过消除、肝肠循环、房室模型、药代动力 学基本参数(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生物等
pKa = pH
10pH-pKa [A-] = [HA]
log
[A-] [HA]
当pH = pKa时, [HA] = [A-]
pKa 即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 解离时的溶液pH值。
•
例:丙磺舒的pKa=3.4
胃液pH=1.4
[离子型]
血液pH=7.4
[离子型] [非离子型] [离子型] [非离子型] [离子型] [非离子型]
常用的药酶诱导剂及受影响的药物
诱导剂 巴比妥类 受 影 响 的 药 物 巴比妥类、氯丙嗪、香豆素类、地高辛、多西环 素、苯妥英钠、可的松 、奥美拉唑 苯妥英钠 利福平 可的松、地高辛、硝苯地平、地西泮 香豆素类、地高辛、糖皮质激素类、美沙酮、 美托洛尔、口服避孕药、普萘洛尔、奥美拉唑
常用药酶抑制剂及受影响的药物
特点:①不需要载体 ②不消耗能量 ③转运时无饱和现象 ④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⑤当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保持在动态稳定水平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1. 简单扩散 (simple diffusion)
生
物 膜
2. 滤过 (filtration)
简单扩 散
膜孔滤过
载体转运
外
内
影响跨膜转运的药物理化性质:
1.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指药物不依赖浓度差进行跨膜转运
特点:①需要载体 ②消耗能量 ③转运时有饱和现象 ④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⑤当膜一侧药物转运完毕后,转运即停止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膜动转运(cytosis)
• 1.胞饮(pinocytosis) • 2.胞吐(exocytosis)
(1)分子量
(2)溶解性 指药物具有的脂溶性和水溶性
(3)解离性
离子障(ion trapping) 是指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 穿透,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的现象。
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
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
以弱酸药物为例 HA Ka H+ + A[H+] [A-] Ka = [HA]
抑 制 剂 氯霉素、异烟肼 受 影 响 的 药 物 双香豆素、丙磺舒、甲苯磺 丁脲 氯氮卓、地西泮、华法林
西米替丁
五、排泄(excretion)
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物经机体的排泄器 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1.肾排泄
肾小球滤过 (glomerular filtration)
肾小管分泌 (active tubule secretion)
3
组织亲和力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 清蛋白、β-球蛋白、酸性白蛋白等。
游离型
结合型
(bound drug)
(free drug)
发挥药理作用 跨膜转运 代谢排泄
暂时的贮库
四、药物的代谢
1. 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或称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2. 药物代谢时相和类型
Ⅰ相反应
4.药物代谢酶的特性
⑴
选择性低
⑵ Title 变异性较大 Content
⑶ Title Content
易受外界因素诱导或抑制
药物代谢酶的诱导与抑制
酶诱导剂 (enzyme inducer) :
能够增强酶活性的药物
酶抑制剂 (enzyme inhibiter) :
能够减弱酶活性的药物 自身诱导作用
肾小管被动重吸收 (passive tubule reabsorp-tion)
竞争分泌系统
一些由肾小管主动分泌排泄的弱酸性药物 和弱碱性药物
弱酸性药物 阿司匹林 头孢噻啶 呋塞米 青霉素 噻嗪类利尿药 丙磺舒 弱碱性药物 吗啡 哌替啶 氨苯蝶啶 多巴胺
2.胆汁排泄
(1)胆汁浓度高 ( 2 )自胆汁排进十二指肠的结体型药物在肠中经 水 解 后 再 吸 收 , 形 成 肝 肠 循 环 ( hepato-enteral
t1 / 2
C0 2k e
C0
血 药 浓 度
logC
血 药 浓 度
0
1
2
3
4
t 0 t
零级动力学消除 时量曲线
零级消除动力学 药 理学
(zero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指血药浓度按恒定速度进行消除,与血药浓度 无关,也称为定量消除。
3.米-曼速率
dC dt = Vmax • C Km+C
转运 transportation 转化 transformation
一、体内过程的基本规律
non-carrier transport 非载体转运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转运方式
载体转运
carrier transport
膜动转运
cytosis
非载体转运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指药物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进行跨膜 转运
二、药物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一)吸收(absorption)
• 途径:口服、舌下、直肠、吸入、皮肤、肌注、皮 下注射和静脉注射。 • 吸收速度:
吸入 舌下 直肠 肌注 皮下 口服
(二)影响吸收的因素:
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被 代谢灭活,而进入体循环的量减少。
1
理化因素
首过消除 (first-pass elimination)
Michaelis-Menten方程
当 Km>>C 时,则 Vmax dC •C = Km dt 当 C >> Km 时,则 dC V = max dt
ke
dC/dt=- keC
dC/dt=- ke
Ct=C0- ket
三、 药 动 学 模 型
四、药动学参数计算及意义 1.峰浓度
2.曲线下面积
血 药 浓 度
2. 以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 物 A.半衰期不固定 B.半衰期随血浓度而改变
C.半衰期延长 D.半衰期缩短 E. 半衰期不因初始浓度的 高低而改变
2
3
吸收环境
三、药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一)分布(distribution)
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向组织、 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转运的过程 药物自血浆消除的方式之一 再分布(redistribution)
(二)影响分布的因素
1
与血浆蛋白结合
2
体内特殊屏障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 血眼屏障(blood eye barrier)
ke 2.303
logCt =-
t + logC0
血浆半衰期,即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 半所需要的时间。
C 0 2.303 t log Ct ke
t1 / 2
C0 Ct 2
0.693 ke
C0
血 药 浓 度
logC
血 药 浓 度
斜率=-
ke
2.303
0
1
2
3
4
t 0
t
一级动力学消除的时量曲线
效性、表观分布容积、半衰期、清除率、稳态浓
度)的概念及意义;掌握一级消除动力学及零级 消除动力学的特点
A型题
1. 对弱酸性药物来说如果使尿 中 A.pH降低, 则药物的解离度小 , 重吸收少, 排泄增快 B.pH降低, 则药物的解离度大 , 重吸收多, 排泄减慢 C.pH升高, 则药物的解离度大 , 重吸收少, 排泄增快 D.pH升高, 则药物的解离度大 , 重吸收多, 排泄减慢 E.pH升高, 则药物的解离度小 , 重吸收多, 排泄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