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


1979-1993年全国财政收入情况
1979-1993年地方财力
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主因
• 1、财政收入增量不断地向地方政府倾斜, 导致中央财力持续下降,削弱了中央实行 宏观调控的能力。按照财政分权的基本理 论,资源配置职能主要在地方政府,收入 分配和经济稳定职能则主要在中央。
1980-1992年的两个比重
地方本级标准收入项目表
标准收入的计算
• 有的项目使用实际发生数 • 有的项目使用特定的公式计算标准值 • 如增值税标准收入的计算,以统计年鉴中 工业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作为代理税基, 以全国平均有效税率为税率。 • 企业所得税以各地区企业利润总额为税基, 税率分三档,京津沪按各自实际税率计算, 西部省份按西部平均有效税率计算,其余 省份按照其平均有效税率计算。
出口退税分担机制下的地区间财政 关系
分税制改革的成效
• 1、两个比重明显提高 • 2、中央财政的再分配力度加大,有助于均 衡地区间财力。
1993-2005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1993-2005年中央财政收入比重
1994-2005年中央集中增量情况
1994-2005年中央集中增量分配 情况
• 4、改革出口退税负担机制
1995-2005年出口退税情况
• 2004年的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产生了地区 负担不均衡,一些地区政府采取手段干预 外贸发展,如鼓励本地生产性出口企业从 本地购买原材料和半成品。因此从2005年1 月1日起,在维持2004年各地出口退税基数 不变的基础上,对超基数的部分,中央和 地方按照92.5:7.5的比例分配。
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1、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范围
• 2、明确中央与地方的收入范围
• 3、分设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 • 4、实行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
1994年后的一些重要调整
• 1、调整证券交易税中央和地方的分享比例
1996-2005年证券交易印花税情 况
• 2、调整金融保险营业税收入划分 • 从1997年1月1日起,金融保险业营业税率 由5%提高到8%。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 缴纳的营业税归中央,其余金融保险机构 缴纳的营业税,5%的部分归地方,3%的部 分归中央。为了支持保险银行业改革,从 2001年起,税率每年下降1%,分三年回复 至5%,中央分享部分也随之消失。
• 3、实行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 • 企业所得税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一是会 强化政府干预,不利于公平竞争,二是不 利于扭转地区间财力差距扩大的趋势。因 此从2002年1月1日起,对此实行改革。
2001-2005年企业所得税地区分 布
2001-2005个人所得税地区分布
2002-2005年中央集中用于一般性转 移支付的所得税增量
地方本级标准支出项目表
标准支出的计算
• 当前普通转移支付的目标是缓解财政困难 地区财政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保障机关事 业单位职工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等基 本公共支出需要,所以在计算中主要针对 的是经常性开支,没有包括建设性支出的 内容。 • 在经常性支出中,最关键的变量就是标准 财政供养人数,它由标准在职职工人数和 标准离退休人数构成。
1999-2005年调整工资转移支付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
• 从2001年起,中央财政统筹考虑各地区提 高农业税率增收因素和取消乡镇统筹、降 低农业特产税税率、取消屠宰税减收、调 整村提留提取办法等因素,对地方净减收 部分,通过转移支付进行补助。 • 2004年,全面取消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 降低农业税税率,由此减少的地方财政收 入,沿海发达地区自行消化,粮食主产区 和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适当给予转移支 付补助。
1993-2005年地方本级支出占总收入 比例
1994-2005年中央对地方补助比 例
2005年中央财政再分配效果
2005年中央地方财政收支关系
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现行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主要分为两类: • 1、财力性转移支付:目标是促进各地方政 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 • 2、专项转移支付:旨在实现中央的特定政 策目标,实行专款专用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源自放前后财政体制的变化1980年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985年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988年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1985年的财政体制改革导致了一些问题, 如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不 断降低,有的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认为上 交比例过高。通过讨价还价和不断的修正, 3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城市 实际上实行着六类不同的财政包干的体制。 包括收入递增包干、总额分成、总额分成 加增长分成、上解递增包干、定额上解和 定额补助。
• 2、由于大部分的流转税都是地方税,导致 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热衷于发 展利高税大的企业,“小酒厂、小烟厂” 盲目发展,重复现象严重,形成了诸侯经 济。这种体制的后果,把政府的财政利益 和企业捆绑在了一起,强化了政府对企业 生产经营的干预。 • 3、财政包干体制种类繁多,人为因素影响 大,地区间苦乐不均,不利于地方经济的 均衡发展。
省级标准在职职工人数
标准离退休人数
• 在1999年各地实际人数基础上,考虑适当 的增长率,参照地方离退休人员与在职人 员的比例调整确定。
转移支付系数的确定
2005年各地财政困难程度系数
调整工资转移支付
• 1998年之后,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缓解国内 有效需求的不足,在1999-2003年之间,四次增 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 所需支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自行解决,对财政 困难的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给 予补助。 • 四次调资转移支付,每次补助地方的数额确定后, 以后年度均作为基数定额补助地方。
现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分类
1994-2005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 付
1994-2005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结 构图
2005年财力性转移支付结构
普通转移支付
•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社会二元结构比 较明显,地区间财政收支差异较大,因此 在测算普通转移支付时,按照公平、公正、 规范、透明的原则,参照影响地方财政收 支的客观因素测算各地的标准财政收支, 对存在收支缺口的地区按照一定的系数进 行补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