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字的起源和汉字结构

汉字的起源和汉字结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汉字的起源(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形象地展示汉字的发展(2)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和提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关心汉字的发展。

(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书写规则,了解汉字中的民族文化气息,并且有助于鉴赏书法艺术作品教学重点理解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教学难点对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的理解并能正确地解决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悠悠中华五千年,中国有着太多太多让外国人仰慕的东西,包括四大发明,文字等等,而汉字则是见证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今天句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走进中国。

二、推进新课北京奥运会将要举行,圣火传递仪式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奥运会的会徽。

1、汉字的起源(1)结绳记事说(2)八卦说(3)书画说(4)仓颉造字说课堂活动:文字游戏2、汉字的造字方法(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

(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武、信是也。

(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

(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

考、老是也。

(6)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

课堂活动3、汉字的演变(1)甲骨文(2)金文(3)小篆(4)隶书(5)草书(6)楷书课堂活动:书法欣赏三、课堂小结四、课外延伸课后“小试身手”汉语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汉字三种构件的定义及区别2、掌握汉字架构的方法和拆解的规则3、了解汉字架构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构件的定义与架构拆解的规则教学设计1、方块的奥妙汉字由各个部件构成,构成字的部件都合理地安排在方框内,相互平衡,使得每个字从视觉上看都疏密得当,重心平稳,结构对称,肥瘦适中。

这就是方块的奥妙。

2、汉字的构件——笔画汉字中最小的单位就是笔画。

笔画指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按写字时从下笔到提笔计算。

现行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是: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3、汉字的构件——部件部件是汉字基本的构形单位。

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一方面,不管笔画多复杂,只要串在一起分不开,都可以作为一个部件看待,如“事、串、重”;另一方面,只要能够拆开作为独立的结构单位,就可以都看作是部件,如“燃、涃”。

4、汉字的构件——偏旁偏旁是构成汉字的最直接的单位。

偏旁是对字中表义或表音成分的分析,而部件是对现代汉字内部结构系统分析的结果。

一般说来,偏旁是指合体字(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中的表音或表意单位,独体字(象形字和指事字)不能再拆分,也就没有偏旁一说。

5、补充:部首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专为汉字分类检索而设立的部目,即字典、词典中各部的首字。

部首不等同于部件,如“鼻、黑、麻、鹿”等都是《新华字典》中的部首,也都可以再分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部件。

6、小结部件是汉字外部结构分析得到的结构单位,是字形结构中的构字成分,如“云”中的“二、厶”,“竖”中的“刂、又、立”,都是部件。

偏旁是会意字和形声字的组成部分,或表音或表意。

一般地说,部首是表义的偏旁。

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偏旁与部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汉字的架构特征:都是有方有隅的方块形,所有部件都以占方占隅的形式进入这个方块形。

在方块形中建构符号的各部件以占位、排列的方法表音表义,是汉字书写的思维方式。

例如品字第一个口占了上方,第二个口占了左下隅,第三个口占了右下隅。

同样是三部件建构的唱字就不一样,口占了左方,第一个日字占了右上隅,第二个日字占了右下隅。

8、笔画组合的原则既讲究组合的位置,又讲究书写的顺序。

笔画的组合位置:彼此分离→“二、八”,彼此连接→“上、厂”,彼此交叉→“十、力”。

9、笔顺的基本规则①先横后竖:十②先撇后捺:八③从上到下:六④从左到右:村⑤先外后内:回⑥先中间后两边:办第二节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异体字和异形词。

2.了解对汉字的使用进行规范时哪几种字不能随便写。

3.了解汉字简化和规范的原因及方法。

教材正文全解引子解释孔乙己卖弄“茴”字有四种写法,确实不错。

不同时期,同一汉字,写法不同,就造就了“茴”字的四种写法(“茴”字四种写法见“教师用书”P78)。

古代的汉字属于表意性文字,字形结构的表音表义倾向,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日益复杂起来,或者是因为一个字从单义变成了多义,因此,出于从字形上分化区别意义的需要,往往也在原有的汉字上增添成分。

例如“云”,本来就是表示云彩的象形字,后来表示说话的“云”(如人云亦云)也用这个字表示,为了区别字义,于是人们在原字基础上增加偏旁“雨”,构成形声字“雲”表示云彩的意义,原字“云”表示说话的意义,如“古人云”。

有些字结构上叠床架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难。

俗话说物极必反,汉字结构繁化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其不便使用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了,于是人们又在使用过程中开始简写汉字,省改笔画,形成了一大批简化字。

实际上,汉字简化是伴随着汉字发展始终的,从复杂到简单,这也是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规律,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金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再从隶书到草书、楷书,汉字每一阶段的发展变化,都伴随着笔画结构的简化。

活动解说1.用字不规范现象何其多(课本“你认识这些字吗?”补例“教师用书”P78)当你走在上学的路上,或节假日上街时,你也许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商店的招牌用的是外国文字或繁体字,许多广告、招贴之类的错别字、生造字随处可见。

如卖家具的大字招牌“家俱店”,网吧门口是“一网情深”,服装店门口是“衣衣惜别”,饭店门口是“食全食美”。

你有没有想过,这种用字混乱的现象将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恶果?对你使用汉字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2.“繁”带来的麻烦乱用繁体字常常会带来令人啼笑皆非的“麻烦”。

究其原因,一种情况是没有搞清楚繁体字的意义和简化字的来源。

有些简化字其实并不是由繁体字形简化而来的,而是很早就已经有了,有自己的音和义,后来才又借来代替另一个繁体字。

对这些简化字,应当认真辨析原来的意义和代替繁体字后的意义;另一种情况是没有搞清楚一个简化字对应多个繁体字的情况,致使混乱。

对此,应当根据意思判断究竟简化的是哪一个繁体字,不能张冠李戴。

另外,使用简体字和繁体字时一定要遵守社会规范。

目前,在祖国大陆,只有简化字才是法定的规范字,繁体字即使用的是本字,也是不规范的,更不能将繁体字和简化字混杂使用。

要点解析(课本P46“汉字该怎么简化”)1.汉字简化的方法:《汉字简化方案》规定汉字简化的方法,—是“省”,二是“并”,三是“又并又省”。

“省”,即简省字的笔画;“并”,即把某几个字合并,保留其中一个笔画少的字。

“又并又省”,即不但合并某些单字,而且造—个新字形来表示。

2.三种字不能随便写(课本P46-47):(1)不写繁体字;(2)不用异体字;(3)不写不规范的简体字。

3.汉字简化和规范的原因:(1)简化字减少了字符的笔画,容易书写,节约了书写的时间,有利于人民群众掌握文化,也符合汉字发展的总趋势。

(2)使用简化字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

(3)繁体字难学、难认、难写、难用,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汉字机械化、信息化处理的需要。

(4)使用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会造成汉字使用时的混乱局面。

影响正常的交际和交流,减小了它的“工具”的功能。

4.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

根据法律规定,有些场合可以使用繁体字,如书法作品中;有些场合可以使用异见“教师用书”P78课本P46体字,如翻印古籍、姓氏等特殊情况时但绝不能因此而滥用繁体字和异体字。

课后练习:1.(小试身手)一、二、三。

2.补充练习:见讲义。

课后反思:一、中国人学习语文,首先就必须了解和掌握汉字。

本单元涉及大量汉字的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有关资料。

如条件允许,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甲骨文、金文、篆文等。

二、教学中要注意课堂上的研讨与交流,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在学习汉字形体演变、六书时,要求学生在梳理、体悟具体可感的、有代表性的汉字过程中去掌握。

三、在“课外延伸”中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写出文章。

这项学习任务不是一两节课所能完成的,可以给学生1~2周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可参照“有关资料”中的“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整理资料,整理出学习成果错别字教案目标了解古今汉语中存在错别字的现象和原因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消灭错别字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古今汉语中存在错别字的现象和原因,做练习巩固知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读准字音教学关键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课型复习教学方法阅读启发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预习检查:生活中的谐音现象1、“错”字招牌:课文中举的例子课外的例子2、错字“百出”:一是乱早简化字二是滥用外文字三是生造网络字3、概括“错字”与“别字”的区别4、为什么会写错别字:A、误用声旁相同的字B、误用和混淆同音词C、不了解成语或典故的意义和用法补充课堂活动:最常见的别字(见课件)完成课后“小试身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