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1、温度:表示物体 ,常用单位是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度,沸水的温度为度。
某地气温-3℃读做 。
2、测量温度的工具: ,工作原理是 , 常用温度计有: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或细管,使用前要 ,可离开人体读数,分度值为 ,量程为 )例:某护士由于忙碌忽略了其正确使用,先测了一个体温为39.70℃的病人后,接着测体温为38.80℃的病人,这时她读出的数据是 。
若又马上测40.8℃的高烧病人,她读出的数据又是 。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它的 ,认清它的 。
使用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 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和 ,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 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 。
4、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 、 , 状态变化(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5、物质三态转变图:请同学们在转变图上填写各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口诀:下放(即:箭头向上为吸热,箭头向下为放热)6、熔化和凝固① 熔化:定义: 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水晶、食盐、明矾、奈、 玻璃、沥青、蜂蜡晶体非晶体体变稀,最后变为液态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另外,在熔化段中的物质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例:电灯泡发光时灯丝的温度达到2000℃。
能用铁、金、铝来制造电灯泡的灯丝吗?如果由你来挑选,你准备选哪种金属来制造电灯泡的灯丝?为什么?②凝固:叫凝固。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温度不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总结:晶体与非晶体的异同:非晶体体晶体非晶体体7.汽化和液化:②液化:叫液化。
方法:⑴;⑵。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热如:冬天人在室外口中呼出的“白气”,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上有水雾;夏天冰棍上面冒出的“白气”。
注:所有的“白气”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8、升华和凝华:①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如:人工降雨用干冰(发生升华),白炽灯壁上呈黑色。
②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如:霜、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北方冰冻的衣服照样会干等。
补充:常见自然现象对比与物态变化:(1)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
(液化,凝华)(2)雨: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聚积下落时,冰晶融化成水滴,合并成大水滴便产生了雨。
(液化,凝华,熔化)(3)雹:是云中的小冰晶与冷空气中的冷水滴不断凝固成小冰块,当云中的上升气流支托不住时就下降到地面的冰块。
(凝固)(4)雪: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小水滴结冻,水便以雪的形式下降到地面。
(凝固)(5)雾:气态的水蒸气在空中液化成小水滴。
(液化)(6)露:水蒸气遇冷凝结在树叶上的小水珠。
(液化)(7)霜:深秋初冬时水蒸气的一种凝华现象。
(凝华)物态变化一章重点:研究物态变化及其规律。
考点提示:(1)对摄氏温度的认识及温度计的使用;(2)物态变化现象及规律典型示例:1、请写出下面现象各属于哪种物态变化?(1)洒在地上的水干了()(2)早晨有浓雾()(3)烧开水时冒的“白气”()(4)箱子里的樟脑丸,过久了会变小()(5)吃冰棒解热()(6)夏天湿衣服晾干()(7)钢水浇铸成火车轮()(8)北方冬天,窗户内常出现一层冰花()(9)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10)秋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露水()(11)北方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12)北方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13)夏天打开冰箱时,看到从冰箱里冒出“白气”()(14)皮肤上擦酒精感到凉快()(15)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16)在寒冷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17)寒冷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房间里,镜片上“模糊一片”()(18)夏天,冰棍放到玻璃杯里,玻璃杯的外壁出“汗”()2-10②5—15分钟内冰块逐渐,是与共存。
③到20分钟时冰全部变成℃的水了。
④在5分钟时,冰块是态,在15分钟时,冰块是态。
3、0℃的冰和0℃的水冷却物体,哪个冷却的效果更好?为什么?4、让100℃的水蒸气和100℃的水烫伤,哪个烫伤更严重?为什么?5、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为什么?6、用纸锅可以将纸锅里的水烧开,而纸却不会烧着,为什么?7、请说一说蒸发与沸腾的异同?8、为什么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物态变化练习:一、选择题:1、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现象的物理变化情况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2、在很冷的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主要原因是( )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C、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高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变模糊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4、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后,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提示:因为冰熔化必须吸热,但没有温度差。
A、有些冰融化成水使水增多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水停止蒸发了5.学校实验室内温度是28℃,小明将一支煤油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抽出,仔细观察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将( )A.下降B.先下降后上升C.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6.给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冬天玻璃窗内表面出现冰花B.放久了的樟脑变小了C.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变少了D.夏天冷饮杯的外壁有小水珠7.如图1所示的四幅图中,其中能表示硫代硫酸钠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的是(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体温计不能用来测量开水的温度;B.在南极寒冷的地区,应该使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气温;;C.液体的汽化都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D、在温度为20℃的房间,冰水混合的温度仍为0℃。
二、填空题:1.在下列各种现象中,在其后面的括号内分别填上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1)晴朗的天气时,泼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2)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时,镜片变得模糊;[](3)钢水浇铸成钢球;[](4)早晨草地上的露水。
[](5)从冷库出来的冻肉上的霜[]2.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_热胀冷缩_来测量温度的,图6是生活中最常用的体温计,它的分度值是___ __,它的是量程是_ _.该温度计上的读数是_ _.3.如图7所示,是-10℃的冰块受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分析图像可知:开始计时的加热最初5分钟冰块呈_____态,冰块的熔化过程持续了__ _分钟,此过程温度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加热25分钟时,冰全部变成_ _ 的水.4.使气体液化的办法有两种:一是,二是。
打火机里液态的丁烷是通过的方法得到的。
常温下,塑料打火机的外壳破裂后,机壳内的液态丁烷因而消失。
5.打铁时,将烧红的铁块放人冷水中,会听到“嗤”的一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出一股“白烟”,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和。
6.摄氏温度计是把_ _ 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7.在右图中,各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甲___ _ 乙_ _8.试按照温度计使用的步骤,把下面的叙述依次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B、估计物体的温度C、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在温度计数值不再变动时进行读数9.给某合金加热,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1)该合金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_____℃,它是___ ____物质(填晶体或非晶体);(2)该合金熔化过程共用了_______min,3 min时处于___ _状态,7 min时处于_ _状态(3)该合金的熔点是______℃.1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器材除了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纸板、火柴,细线,还有__ _和_______。
(2)从实验中看到:沸腾时水的和同时发生剧烈的_____现象,形成大量的_______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未烧开前,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B、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就可以继续升高。
C、水在沸腾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仍然保持不变。
D、水在沸腾时,如果停止加热,水的汽化也就停止了。
11.阅读下文,将文中涉及到的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填入表格内。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时空,1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而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原因是什么?三、问答题:(1)为了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常使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氯乙烷液体,它能把皮肤冷得处于麻木状态.这种局部“麻醉”所应用的物理原理是什么?(2)人被雨淋后,若不及时换下湿衣服,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为什么容易患感冒?(3)在小组活动时,小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10 g 100℃的水和10 g 100℃的水蒸气对人体造成的烫伤,哪一种严重些?小红立刻回答:“一样严重,因为两者的温度相同.”你认为小红的回答正确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