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效率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行政效率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应用所学理论来分析、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

毕业论文不同于其他论文,应以问题的成因分析为重点。

注意“问题——成因——对策”之间的逻辑关系。

问题的成因分析应占据全文的60%以上。

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3年内,5-10个。

行政效率问题浅析——以高陵县企业及投资商投诉服务中心为例[摘要]行政效率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效果的度量和评价。

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提高行政效率是整个行政管理工作追求的目标,也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因而在整个行政管理及执行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行政管理的方式、手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许多不相适应的矛盾,行政效率普遍不高已成为行政机关改革中的一个大问题,提高行政效率势在必行。

本文以高陵县企业及投资商投诉服务中心为例,分析行政效率的提高主要可以从健全组织机构、明确机构职责、实行决策科学化、健全行政法规和监督体制。

[关键词]行政效率行政管理基本途径一、高陵县企业及投资商投诉服务中心简介一、行政效率的概念及内涵分析效率是指把经济活动的劳动效果同消耗的劳动进行比较,以考察某项经济活动的有效程度。

同样在现代行政管理学中,主要是从“效果”的角度考虑行政效率的,认为行政效率效果与消耗之比。

效果,是指行政机关为社会提供的服务效益,即通过行政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科学价值及社会价值。

消耗则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内容的综合性消耗,含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两种。

我们可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理解行政效率:一是指投入产出的定量比例关系;二是指最佳的选择;三是指能达到的最高纪录;四是指完成既定目标的程度;五是指及时有效的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上述几个方面都是从宏观上评价行政效率,而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则应结合实际予以综合衡量和评价。

我们经常用以评价、衡量、测算行政效率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行政费用测量法(从单位费用、人均负担费用来测量);行政功能测定法(将每项目标与理想目标和必须达到的标准进行比较);因素评分法(给人力、经费、物资、机构、制度、方法打分)。

我们也可换个视角来考察行政效率:局部与整体(坚持局部效率从属于整体效率);短期与长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单纯经济效益应从属于社会效益);正效益与负效益(全面衡量)。

总之,行政效率是对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效果的度量和评价。

且行政效率=行政产出/行政投入。

二、行政效率低下的表现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追求的最终目标,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是检验行政改革成果的重要尺度。

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提高行政效率亦是前进和发展要求和时代赋予给我们的使命。

当前,高陵县企业及投资商投诉服务中心的行政工作在效率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3456三、行政效率低下的形成因素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

系统论告诉我们世界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整体,同时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和有序性,系统和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同样,行政管理是由行政计划、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一系列环节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些环节内部及不同环节间关系处理的好坏从根本上决定了行政效率的高低。

但是,行政效率不高的原因就在于各个环节内部没有时间最优化及没有很好得理顺和实现不同行政环节的协调运作。

具体到行政管理工作中,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权责不清,分工不明有职无责、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是其具体表现。

前三者极易导致该管得没去管、该负责的没负责、问题解决不及时;而后两者则极易形成越位行政、干扰行政、官僚主义从而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二)机构的设置不完善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采用的是科层制,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现行组织层次与管理幅度安排存在不足。

现行组织层次过多这使得信息沟通迟缓、信息渠道不畅,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及信息到达不及时等问题,这极大得影响了上级命令的执行及下级执行情况及问题的反馈;其次,管理幅度过宽,这容易引起官僚机构膨胀,从而导致效率低下。

(三)激励、用人机制不健全行政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难以实现人尽其才、量才受用和能者上、庸者下。

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容易产生职业枯竭症,使得行政人员对工作没有热情,办事敷衍塞责,这极大地影响了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法律制度不健全也助长了行政效率的低下。

现行各个领域的行政法较为健全,但主要是实体法,缺少行政规范方面的程序法,这使得行政强制的设定权不明确,实际中设定行政强制的法规文件五花八门。

从而导致不少行政人员和行政机关违法行政、野蛮行政,滥设临时机构则使行政机关职能不清、令出多门。

所以法制的不健全为行政效率的低下提供了环境庇护。

(四)领导素质不高在不少领导身上存在自身素质差,作风拖拉,缺乏雷厉风行作风,缺乏决断力和创造性。

或难以真正领悟上级决策意图导致执行出现错误;或者没有及时执行及解决问题;或者循规蹈矩、没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或者主观臆断、空凭一时奇想,拍脑瓜决策,没有脚踏实地精神及长远眼光;或者只顾本部门利益,没有全局眼光;或者只顾自身政绩,没有真正投身于解决群众需求,没有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或专业素质不高,导致行政效率低效乃至错误行政,这一点在对专门行政知识及技能要求高的行政职位上尤其显得突出。

(五)不同行政机关之间缺乏很好的合作例如不同机关之间信息共享渠道少,如有的机关做的事往往有可能是其他某个机关曾经做过的。

如出现需多个机关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则互相推卸互相踢球,等等。

这就使得行政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办事拖拉,从而使行政效率大打折扣。

总之,行政效率低下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要素或在于各个环节存在不足或漏洞,或在于不同环节之间协调不力,没有坚持以系统观点看问题,即没有坚持以整体性、关联性、结构性、开放性的原则来指导行政活动。

四、国外行政工作的类似经验美国、日本、德国等四、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途径通过对影响行政效率因素的分析,并进一步考虑目前行政管理的实际,提高行政效率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一)更新观念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前提随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种情景下,观念的更新尤为重要。

要树立效率观念。

要把行政效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各工作部门及公务员政绩的主要指标,在政府机关中形成人人讲效率、事事讲效率的良好风气,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全局观念,从小生产者的私有观念,本位主义和狭隘性中解脱出来,自觉地服从大局需要,减少推诿扯皮;要树立人才观念、行政部门是政府的组成部门,又是人才聚集的机构,要切实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只有在选才上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把干部选得准、用得当,在所在的岗位上才能有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好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作用,工作起来才会讲效率,才能真正提高效率;要树立时间观念、现代的竞争实质上是时间的竞争,人们越来越强调“四维”空间,越来越感到时间就是财富。

同时,行政管理活动中,有些内容本身应有很强的时效性,超越一定的时限就会失去实效,给政府造成损失,因此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把时间作为坐标,处处珍惜时间,事事讲求实效。

高陵县企业及投资商投诉服务中心成立后,积极通过“三级联动转作风、多措并举提效能、争当便民服务工作者”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创新服务方式、关注群众需求、健全监督体系,全方位提升工作效能,打造“零距离”服务体系。

始终坚持从项目洽谈开始,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一次介入,一步到位,不贻误商机;实行统征办代办征地手续,企业不直接与农民打交道。

为了杜绝征地款被克扣等现象,实行征地分配公开制度;采用田间地头办公,统一补偿标准,县、乡、管委会、村、组等六方联合共同清理地面附着物。

并且园区管委会定期上门征求企业意见,如今在园区,“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高陵形象”已经成为共识。

园区管委会就是企业的娘家人,“110”和“119”,只要客商有事要办,一个口信儿一个电话,随叫随到随解决;每位干部和群众都是客商的“亲人”,只要客商有困难,都会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

针对出租车乱停乱放、违章载客、渣土车抛洒滴漏等,开展专项交通秩序整治19次,处置各类违章车辆100余辆、教育违规人员180余人次;针对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强买强卖等问题,开展治安环境、建设环境专项整治12次,化解矛盾事件14件、批评教育130余人次等。

通过一系列的专项整治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园区投资环境的好转,有力的保障了园区社会和谐稳定。

(二)科学的政府职能定位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根本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加入WTO。

我国正在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中,政府在管理职能上,表现为政府管制的领域缩减,实行宏观调控管理,在监督管理职能,服务社会职能等方面需要大大强化;政府在管理行为价值上,表现为市场主导,服务领先,以人为本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最基本的职能是满足社会需求,不断给居民,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这种职能定位,势必减少政府经济社会事务的干预,从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已经验证的结论。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机构也应相应地进行改革和合理的调整。

以便逐步建立起来中国特色的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政府的职能应该定位在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

政府必须从经济,社会领域中撤退。

在经济领域除了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部门外,其他均应交给企业自主经营。

政企必须分开,政府不再管理具体的生产和经营,而是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及经济运行秩序入手,加以科学的调控。

在资源配置上,政府也应放弃计划的模式,将之交给市场来完成,政府的任务是弥补市场失灵,而不是全方位的干预。

这几年已经显见成效,我国的市场正在走向成熟,但是,由于市场机制仍不够完善,我国的市场目前依然是政府主导型。

社会领域中,政府要从大量的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将这些职能交还给社会。

具体的途径是:在政府退出的领域建立各种社会中介机构,行使部分调控及组织公共产品供给职能,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和民间中介组织相配合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

比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由它们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能。

当代西方各国政府优化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干预的基本途径是采取民营化,放松管制及压缩式管理,将政府兴办和管理的大部分公共企业交给市场和社会,尽可能将公共部门承担的社会服务出租和承包出去。

政企不分,政府就会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或者只能按政府行政意志办事,或者躺在政府身上不承担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