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系部十三五发展规划序言“十三五”时期是新常态下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是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湖南省加快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继续承担改革探路者的使命,继续深化改革、提升质量,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继续为湖南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按照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湖南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在深入理解《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十三五”发展规划》。
本规划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四个部分。
提出了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未来中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于把风电专业群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专业群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五年来,严格按照学校”依托湘电、对接产业、校企融合、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干群同心,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1.校企合作不断深化。
在学校的整体部署下由国家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牵头,学院负责筹建,成立了由6家核心企业和6所核心院校组成的”全国机械行业新能源技术装备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学院为首届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学院联合湘电集团下属单位成立了湘电电机学院、湘电风能学院2个校企双主体二级学院,校企共建了电机与电器、风电装调2个重点实训基地。
2.教育教学成果突出。
对接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构建了涵盖新能源装备技术、风电系统运行与维护、电机与电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4个专业的风电技术专业群体系。
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空间课程开发”、“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化课程”,“MOOC和微课教学”四轮课程改革。
学院省级专业技能抽考、毕业设计抽查所有专业全部合格,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抽考获得“优秀”等级、学生荣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55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8项,省级二等奖19项;毕业生职业资格获证率92%,就业率达到99%以上,稳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学院连续两次获得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3.师资队伍不断加强。
“十二五”末,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有教职员工40人,专任教师28人,其中,副教授5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3人,建立了专家、教授、大师工作室2个,学院教师获得湖南省高职院校“说专业竞赛”奖项一等奖l项;获得省级以上信息化教学比赛奖项5项。
4.办学条件不断完善。
在学校的部署下新建了新能源实训楼、风电实训11基地、电机与电器实训基地,设备总投入1000万元。
5.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教研、科研课题28项,横向课题32项,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5项。
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l项;公开发表论文12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编写校本教材和实训11指导书50本。
主办省、市级技能竞赛3次;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2330人次.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二五”期间,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大大提升了整体办学实力,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
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国家和省、市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学院发展仍面临不少亟待破解的瓶颈难题。
1.人才培养的优势与特色还不够鲜明。
风电专业群在技术创新、技术积累、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新能源技术装备产业变革需求,整体实力有待加强;课程体系融入行业产业前沿技术的力度不够,与职业标准衔接不够紧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够快;课程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毕业生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师资队伍水平不足以支撑改革发展目标。
教师队伍的总体数量、整体水平、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双师素质比例等尚不能适应学院快速发展的要求。
高层次师资数量偏少,特别是风电专业群领军人物、专业带头人紧缺。
3.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学院社会服务以开展社会培训为主,在服务地方政府、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方面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承担省级以上高层次项目数较少。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发展、特色发展、合作发展”为统领,主动适应湖南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根本动力,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特色专业群、教师队伍、治理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打造特色和品牌为目标,促进职业院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湖南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风电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发展能力。
为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力资源支撑和应用技术支持。
2.发展目标通过五年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建成引领湖南、全国领先、与国际接轨的风电特色专业群;形成一支名师引领、双师结构、国际视野的一流教师队伍;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成果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学院成为服务湖南新能源与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主力军”、全国产教融合的“典范”、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地”和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引领者”。
四、主要任务1.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目标根据学校《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推动学校专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与此同时,深入风电企业深度调研,形成《风电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教学内容,形成专业建设持续改进机制。
风电技术专业群继续与湘电集团新能源、风能、动能等3个子公司深度合作,共建湘电风能学院,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通过五年建设,风电技术专业群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核心专业成为高职院校标杆专业,登记专利3项,取得1项应用技术研究国家级成果。
2.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发挥“企业办学、校企一家”特独优势,专业群构建“两车间、双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师生实行双岗位轮换、双身份管理,教师既为学校专任教师,又是企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学生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的预备员工。
以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与安装核心专业为切入点,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联合招生招工方式,按照“工学交替”和“双导师”培养机制,实施联合培养。
前5个学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实施“工学交替”培养,最后1学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职业能力的要求和实训的内容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学生(学徒)在企业学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
其它主体专业实施“两车间、双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比例达在校生的30%以上。
(2)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风电新能源产业链的岗位要求,优化“一平台、三领域、多模块“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图3-2)和”能力为本、岗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
借助中德国际合作组织风电场运行与维护项目建设平台,引进国际风电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
同时在制定专业群专业课程标准时融入风电机组机械装调工和风电机组电气装调工等高级工职业资格标准。
不断加强专业群共享平台课程内容整合,融入绿色环保和节约意识,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职业精神的塑造,建成面向群内各岗位的基本能力与素质的共享型专业技术基础平台8门课程,其中4门建成优质精品空间课程。
以能力导向,工程项目为载体,建设15门特色职业岗位核心模块课程。
其中3门核心课程达到省级“网络名师课堂”标准。
以职教新干线和MOOC平台为载体,全面推进网络课堂建设,按照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师生互动,探索“翻转式”、“闯关式”等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企业真实案例,开展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
(3)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牵头成立全国新能源类教学资源库建设联盟,校企行共同开发构建“四层五库”风电技术专业群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图3-3),满足职业院校师生、企业员工、社会学习者在线教学、辅导、培训11、自主学习的需求。
执行《新能源类专业校际学分互认办法》,凡在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网上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合格成绩的学生,可以在同层次中申请相应课程的学分互认。
校企合作开发一套风电机组关键部件3D仿真系统,一套风电机组调试3D仿真系统,建设4个风电设备调试与维护培训资源包。
建设10门MOOC(慕课)与微课课程资源。
(4)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根据风电技术专业群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明确职业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优化“项目载体、四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学生能力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与职业岗位能力逐层递进培养。
开发20门风电技术专业群的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各层次专业技能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指导书和实训手册。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课、文化课中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达到总学时的60%,生产性实习实训比例达实践教学总课时的50%以上。
以CRP系统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为平台,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
3.专业群实践教学条件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整合6个专业群基础技能实训室;新建、改扩建28个“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专业群技能实训室;由主办单位湘电集团公司投资500万元,引进湘电风能公司生产的2MW直驱风电机组的轮毅、机舱、主轴承及控制柜等设备。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原有已建30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依托全国新能源职教集团成员企业,选择风电行业知名企业,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力度,在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新建、扩建15个校外“教学车间”。
4.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1)专业群带头人队伍建设。
借助“湘电集团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与湘电风能等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到荷兰达尔文、美国斯特林生物电力公司等欧美新能源应用领域的知名企业和院校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培养6-10名专业带头人,形成一支熟悉行业发展趋势、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综合协调能力的专业带头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