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_课件
为政以德(以德治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以 德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不排除以“礼” 治国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政治 哲学而远之”
三、孔子的哲学思想
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问: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对鬼神持怀疑态度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的教育成就和贡献?
一、最早创办私学,扩大教育范围 二、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三、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
《诗》《书》《礼》《易》《乐》《春秋》 四、主要思想集中体现于《论语》
(政治 哲学 教育)
有教无类
教育 思想
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
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1、在当时(春秋战国和秦朝)未受到太多重视, 后来(汉朝至清朝)经发扬和改造,逐渐形成 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
物的本原,是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普 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
进步意义: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老子的哲学思想
国家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而道最大。道才有天,天才有王,王是万人之主,
还远不如道,普通百姓更要顺应自然。顺其自然的衍生状态叫以柔克刚,水滴石穿。天下之
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嘴里最硬的是牙,最软的是舌头,你老了,掉牙不掉舌头;大树比
务实态度
(政治 哲学 教育)
政治 思想
哲学 思想
教育 思想
(政治 哲学 教育)
有教无类
教育
打破学在官府
思想
四、孔子的教育思想
1.子曰:“有教无类。”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5.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8.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 上也。” 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1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此即为忠
2.礼的思想:
1)礼含义及主要内容
礼: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克己复礼即做人要 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礼的实现途径:A、正名,即按照周礼的制度把 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 正言顺、贵贱有序。B、克己复礼 3)礼想的一实想质::礼维的护主统张治维阶护级的阶是级哪的一统阶治级秩的序利。益?
孔子与老子
政治 思想
(政治 哲学 教育)
仁者爱人
核心
克己复礼
孔子的思想 核心是“仁”和“礼”
一)孔子政治思想
1.仁的学说: 樊迟问“仁”。曰:“爱人”
1)含义:即仁者爱人,主要内容是要求统治者体 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的理解和 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2)仁的实现途径:遵循“忠恕”之道,做到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2、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 要影响。
“仁者爱人”,人指的是别人,爱跟你不相 干的人,统治者爱被统治者,被统治者要爱统 治者,让世界充满爱,这不就是和谐社会吗? 孔圣人的仁爱比耶稣的观点早了五百多年,孔 子又是大教育家,所以中国的圣诞节应该和教 师节同一天,也改成9月28日。
一、等级观念:孔子推崇君权、父权、夫权,提倡愚忠、愚孝、愚节。
四、孔子只重阐述,不提倡原创,春秋战国之后,再无思想大家。不重视原创只会出现抄袭严重,盗版猖獗。
《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
五、迷信古人:孔子的目标永远向后,只恨不能回到周初,不思进取。
《论语述而》子曰:“信而好古。”
六、歧视女性:孔子轻贱女性,视女子为小人,导致的结果是数千年的重男轻女,造孽无数。
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这一思想主张在当时 这是孔是子进政步治的思还想是中保保守守的的?一面。
4)仁和礼的关系: 二颜者渊互问为仁表。里子曰:“克己复礼为 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为仁 焉。”
政治 思想
(政治 哲学 教育)
仁者爱人
核心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二) 治国之道 阅读以下孔子名言,总结其治国之道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冷金成著《读史有智慧》
《老子》十大哲理
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 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所作 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 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重生。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 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 5、无为而无不为。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 “无为”的最终要 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 而寻找中的的办法。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7、治人事天莫若啬。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 8、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要按照火候来照料, 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 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遵道 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10、善用人者为之下。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 ,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则处于“位势低”境地。位势低者如山之谷,水必住低处流, 众人从之,势在必然。
(哲学 政治)
(哲学 政治)
道生万物 哲学 朴素辩证法 思想 思想
矛盾 对立
老子的哲学思想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 下母。吾不知其名,曰之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1、天命观——“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道”是凌驾于上天之上的、世间万
《论语颜渊》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八佾》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的十大糟粕思想
二、孔子力主推行愚民政策。
《论语泰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三、简单的二元思维:孔子眼里,人只有两类,非君子即小人。
《论语述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十、孔子为人虚伪,言行不一。
《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无厌之!天厌之!”
讨论
在古代,孔子为什 么能“由凡入圣”?
1、其思想顺应统治者 巩固统治的需要
2、后代儒家学者 不断提高儒学地位
孔子都只在道德境界。
的这一思想
2、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 面。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只要能 “守静”,就可以以弱胜强。
辩证的看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但是它也抹杀了 人的主观能动性
(哲学 政治)
无为而治
政治 思想
老子的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
“治大国如烹小鲜。”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 足以取天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 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 无为,则无不治。”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
孔子问礼于老子
• 老子,姓李,名耳, • 春秋楚国人 • 思想家 • 道家学派创始人。
太上老君
即是老子,姓李, 名耳,字聃,又字 伯阳,春秋时楚国 苦县人。曾任周朝 守藏室之史。主无 为之说,后世以为 道家始祖。孔子尝 往问礼,著有《道 德经》五千余言。 现今社会各行业中, 如:铁匠、煤窑匠、 碗筷匠、磨刀匠、 蹄铁匠等,皆祭拜 老子为祖师爷。亦 称 为伯阳、太上老 君、老聃、老君、 老子、老子道君、 李伯阳、李老君。
小草高大强硬吧,大风一来,大树连根拔,没见小草满天飞。杯满则溢,空杯才能倒进水,
无可以生有,有就不能再生了。
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分成四种境界:
你如何评价老子 天地境界、道德境界、功利境界和自然境界。咱们一般人是在功利境界,杀人犯、强奸犯这
都是自然境界。道德境界就是圣人们,他认为中国古代达到天地境界的只有一人,就是老子,
结合教材思考:老子与孔子的政治主张有何不 同?你如何看待老子的政治思想?
老子和道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 哲学家。
2、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 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 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 那么,……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 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
《论语阳货》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七、狭隘的民族主义:孔子“正统嫡传”的文化道德优越感,不知天外有天。
《论语八佾》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八、孔子提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此这般,社会责任感,从何谈起?
《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九、孔子是典型的精英主义者,骨子里看不起劳动人民,视农民、菜农、手工业者为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