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阶段性检测一、语言运用题(15分)二、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场内遗留了不少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作为文物,它们都被认为;作为废铁,它们论吨计价;作为景观,他们往往与现代普通人的审美期望相去甚远,大多。
但是我们从中仍感悟到工业“设计”的力量。
可以肯定,在当年的机器制造行业中,甚至连“在可能的条件下美观”这样的指导条例肯定也。
A.毫无价值不堪入目不会存在 B.不名一文惨不忍睹不会存在C.不名一文不堪入目不复存在 D.毫无价值惨不忍睹不复存在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2013年国庆节,全国各旅游景区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至5.2%和4%;但集中出游人满为患,引发了人们对假期安排的讨论。
B.“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国民人均阅读量明显不足,图书行业的出版和消费呈现出不对称发展的态势。
C.专家指出,针对“山西地震谣言”事件,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和打击力度,来有效遏制网络散播流言这一现象。
D.因不符合券商上市的新规定,目前,这家证券公司的上市申报材料已经被退回,其多年来上市的夙愿变得遥遥无期。
3.下列四个选项中,前后加点实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3分)A.生孩九月,慈父见.背思垂空文以自见.B.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然.自后余多在外,不长居C. 一日,大母过.余曰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D. 而用.流俗人之言用.之所趋异也4.下列四个选项中,前后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且勇者不必死.节思垂.空文以自见B. 太史公牛马..走再拜言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 客逾庖而宴.猥以微贱..,当侍东宫D. 无以终.余年韩非囚.秦,《说难》《孤愤》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红星小学门卫王然被区教育局评为“十大感动校园人物”,他的事迹中最突出的一条是认识全校500 多个学生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方便。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门卫感动校园,体现的就是一种服务育人的精神。
①学校里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②这不只是像背书那样背出来的③要叫出全校学生的名字,实在不容易④校园内的管理、服务也无不在体现育人的功能⑤能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很简单⑥这是关爱学生、日积月累的自然结果A.①④⑤②③⑥ B. ②⑥①④⑤③ C. ③⑥②①⑤④ D. ⑤③②⑥①④二、文言文阅读(19分)(出题人:常倩)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
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
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
从讨董卓,战于荧阳而卒。
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
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
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
及践阼,封安国亭侯。
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
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孙权已在濡须口。
”臻曰:“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
”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
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
”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
还,复职,加光禄大夫。
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深。
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
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
”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俭行,军遂不利。
后迁为司空,徙司徒。
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诣.兹议大事诣:拜访B.及践阼..践阼:即位;登基C.臻数.切深数:数落,责备D.而犹案.甲养士案:通“按”,压住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应三公之.辟古制侵官之.法B.战于荥阳而.卒莞尔而.笑C.帝方隆意于.殿舍不拘于.时D.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某所.,而母立于兹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3分)(2)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3分)(3)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4分)9.文中哪几件事能体现卫臻的深谋远虑?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三、诗词鉴赏(10分)(出题人:肖莉)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贺圣朝·留别叶清臣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1)作者诚劝友人“莫匆匆归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概括说明。
(2分)(2)“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一句是怎样描写离愁的?请作具体分析。
(4分)(3)下片写情比较曲折,语短情长,表现了作者留别友人时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说明。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出题人:王留平)11.名句名篇默写(8分)1.长安回望绣成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
3. __________________,责臣逋慢。
4. __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
5.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__。
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__________________。
7.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
8.子曰:“后生可畏,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一):文学类文本(20分)(出题人:黄娜)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陶虎臣汪曾褀每到天气晴朗,上午十来点钟,在这条街上,就听到从阴城方向传来爆裂的巨响:“砰一一磅!”大家就知道,这是陶虎臣在试炮仗了。
阴城是—片古战场。
相传韩信在这里打过仗,现在还能挖到一种有耳的尖底陶瓶,当地人说这种陶瓶冬天插了梅花,能结出梅子来。
现在这里是乱葬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叫做“阴城”。
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
草里有蛤蟆、野兔子。
早晨和黄昏,有许多白颈老鸦。
人走过,就哑哑地叫着飞起来。
这里只有一个破财神庙,里面住着一个侉子。
陶虎臣家的货色齐全。
除了鞭炮,还出一种别家不做的鞭,叫做“遍地桃花”。
不但外皮,连里面的筒子都一色是梅红纸卷的。
放了之后,地下一片红,真像是一地的桃花瓣子,如果是过年,下过雪,花瓣落在雪地上,红是红,白是白,好看极了。
他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
做焰火,除了配料,关键是串捻子。
串得不对,会轰隆一声,烧成一团火。
弄不好,还会出事。
陶虎臣的一只左眼坏了,就是因为有一次放焰火,出了故障,一个火星迸进了瞳孔。
陶虎臣坏了一只眼睛,还看不出太大的破相。
他依然随时是和颜悦色的,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
这种笑容,只有与世无争,生活上容易满足的人才会有。
但是,鞭炮生意,是随着年成走的。
什么时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什么时候炮仗店就生意兴隆。
这样的年头,能够老是有么?这一年,伏汛安然度过,保住了无数人畜。
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
有好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东西南北四城,都放!一台七套,四七二十八套。
陶家独家承做了十四套。
东城定在八月十六放。
地点:阴城。
这天万里无云,一天皓月。
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
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
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
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
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
忽然,上万双眼睛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
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
一一陶虎臣点着焰火了!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
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
然后,一声炮响,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
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碎辞有声。
最有趣的是“芦蜂追瘌子”,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泥头的纸人,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
霎时间飞来了许多马蜂,这些马蜂一一火花,纷纷扑向他,他四面躲闪,扇不停地挥舞。
看到这里,满场大笑。
这些辛苦得近于麻木的人,是难得这样开怀一笑的呀。
最后一套是火花之后,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
年头还是不好。
头一年,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出了布告:“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
” 明年,蒋介石搞“新生活”,取缔了鞭炮。
陶虎臣别无产业,只好做一点“黄烟子”和蚊烟混曰子。
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门上了锁,再也打不开了。
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
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
刚把腰带拴在一棵树上,把头伸进去,一个人拦腹把他抱住。
这人是住在财神庙的那个侉子。
(选自《汪曾褀文集》,有删改)12.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13.赏析画线的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
(4分)14.作者为何花较多笔墨写“八月十六”“放焰火”的情景? (6分)15.请结合陶虎臣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探究小说的主题。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论述类文本(18分)(出题人:严焱)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思想的方式冯友兰①一个西方人开始阅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哲学作者的言论和著述往往十分简短,甚至互不连贯。
打开《论语》,每一小段只包含几个字,各段之间往往也没有联系。
打开《老子》,全书只有约五千字,但是老子的全部哲学都在其中了。
习惯于长篇大论进行理性论辩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些中国哲学家在说什么,由此不免会认为,这是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不够连贯。
假如果真是这样,中国哲学就不存在了。
不相连贯的思想,怎能称得上是哲学呢?②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表面看来似乎不相连贯,乃是由于它们本不是专门的哲学著作。
按照中国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
人人都应当读经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应当去教堂。
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了成为某种特殊的人。
因此,中国没有专业的哲学家;非专业的哲学家不认为自己要写专门的哲学著作。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专门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专门著作的哲学家,为数多得多。